陕西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
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
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
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孩稚如醉如痴端祥辉皇壮观
B.轮廓变换莫测虔敬全神灌注
C.奥秘凄风苦雨憧憬历经沧桑
D.漫游莫名其妙蒙胧金璧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的人减少了。
(2)沈从文的《边城》以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
解决。
(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简扑妥善决不B.消夜简朴妥善绝不
C.宵夜俭朴妥当绝不D.消夜俭朴妥当决不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赛龙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B.遥想荆轲刺秦之初,高渐离悲歌击筑送行,那一曲“风萧萧兮”流传千年,让多少英雄涕泪满襟。
C.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却性情凶暴、傲慢、不驯服,桀骜不驯,顽劣异常。
D.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折柳相送,痴情的人们希望能借此留住行者的脚步,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行人的身影远去了,送者的心也跟着远去,只有灞陵桥头被折断的残柳,在凄风中曼舞。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也是转战南北,经历了一段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
D.在卡夫卡的小说《城堡》里,主人公K陷入了无物之阵。
城堡死气沉沉,村子也死气沉沉,村子里的每个人的头上都长着冬烘的脑袋,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②①⑤④③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③⑤④D.③①④⑤②
二、默写
默写。
(1)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荷塘月色》)
(3)桑之未落,。
(《诗经•氓》)
(4),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6),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
(7),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8),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
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
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
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
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
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
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
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属孟尝君属:请托
B.比门下之客比:和……相同
C.左右以君贱之也贱:轻视,看不起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子:子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不如因善遇之
B.驱而之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孟尝君就国于薛贪于财货
D.左右以君贱之也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没有因为他没有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
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
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⑵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以下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
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
了希望。
③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
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
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
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做了铺垫。
B.文中“悲伤也成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作者选取了每个人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D.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
情愫的一种流露。
E.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
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隽永的真情蕴涵于平朴自然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2】结合上下文意,分别解释第②段两个“希望”的含义。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文章开头两段反复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本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结合全文,谈谈题目“合欢树”有哪些含义?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点概括出文中“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30字。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
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
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
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七、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主人要犁两块地。
老黄牛主动申请去了最远的那片地,走了小半天的路,踏踏实实地犁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却受到了主人的严厉批评。
驴和骡子你推我诿犁完了最近的那块地,然后轮换驮着主人玩了小半天,主人很高兴,便奖赏了它们。
老黄牛就想:“踏实干事实在太吃亏了,以后做事要奸滑一些才行。
”驴和骡子却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看来,我们投机取巧的方法很可行,以后干事就这样!”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陕西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
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
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
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核常用字字音。
A:模mó摹mó寞mò莫mò膜mó;B:扉fēi 菲fěi斐fěi匪fěi 蜚fēi ;C:诋dǐ 底dǐ邸dǐ低dī砥dǐ;D:搁ɡē酪lào 赂 lù洛1uò貉hé。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技巧点拨】正确拼读汉字,确定汉字字音,兼有考查汉字识字量的意义。
此外,还要关注方音辨正,知晓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不同并加以纠正;多注意辨析常用多音字、异读字、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诋”与“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孩稚如醉如痴端祥辉皇壮观
B.轮廓变换莫测虔敬全神灌注
C.奥秘凄风苦雨憧憬历经沧桑
D.漫游莫名其妙蒙胧金璧辉煌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核常用汉字字形。
A祥—详、皇—煌,B换—幻、灌—贯,D蒙—朦、璧—碧。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技巧点拨】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一、命题形势:字形辨析题在高考卷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依然是高考当中必须准备的热点题型。
高考试题直接考查字形辨析的题多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间
接考查字形辨析的题多在第Ⅱ卷以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句式的仿写与变换、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作文等题型出现。
其涉及面之广、分值之重,理应引起考生复习备考的高度重视。
二、备考识记现代汉
字的字形,考生应明确以下几点: 1.高考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
不会涉及到。
2.考查的要求是识记。
3.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其主
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
考生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
4.考查的形式多以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如同音字“祥—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的人减少了。
(2)沈从文的《边城》以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
解决。
(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简扑妥善决不B.消夜简朴妥善绝不
C.宵夜俭朴妥当绝不D.消夜俭朴妥当决不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核近义词的辨析。
宵夜,夜间和夜宵。
消夜,消遣夜间时光;夜里吃点心。
简朴,文笔语言简洁朴素;俭朴,形容生活作风朴素。
妥善,强调完善;妥当,强调适当可靠。
决不,一定不,主要从态度、立场等方面去强调;绝不,绝对不,强调无一例外,不受任何限制。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技巧点拨】近义词辨析解题要领:1.从语素辨析 2.从词义的程度辨析 3.从词义的范围辨析 4.从色彩上辨
析①感情色彩不同;②语体色彩不同 5.从语法特点来辨析①词性不同;②搭配对象不同 6.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
如“决不”中从词义的程度辨析,一定不,主要从态度、立场等方面去强调。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赛龙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B.遥想荆轲刺秦之初,高渐离悲歌击筑送行,那一曲“风萧萧兮”流传千年,让多少英雄涕泪满襟。
C.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却性情凶暴、傲慢、不驯服,桀骜不驯,顽劣异常。
D.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
C.语义重复。
“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不服管教。
桀:夏王朝第
16代君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同“桀骜不逊”。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比如本题中,“桀骜不驯”意思为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不服管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折柳相送,痴情的人们希望能借此留住行者的脚步,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行人的身影远去了,送者的心也跟着远去,只有灞陵桥头被折断的残柳,在凄风中曼舞。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也是转战南北,经历了一段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
D.在卡夫卡的小说《城堡》里,主人公K陷入了无物之阵。
城堡死气沉沉,村子也死气沉沉,村子里的每个人的头上都长着冬烘的脑袋,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核病句。
B项“关注”后缺少宾语。
C项主语不一致。
D“的头上”多余,删。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技巧点拨】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
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
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
如B选项就可以采用此方法,分析后发现谓语
动词“关注”后缺少名词性宾语。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②①⑤④③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③⑤④D.③①④⑤②
【答案】B
【解析】该题中考核语言表达之“连贯”。
分析时应按事物的发生过程排列:首先,“霞光逐渐变浅”→其次,“霞光消失”→再次,“天空变成深蓝”→最后,“启明星出现”。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
该题考核嵌入题(也称“排列题”)。
二、默写
默写。
(1)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荷塘月色》)
(3)桑之未落,。
(《诗经•氓》)
(4),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6),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
(7),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8),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答案】(1)百舸争流(2)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3)其叶沃若(4)涉江采芙蓉(5)人生几何(6)羁鸟恋旧
林(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解析】这是一道上下型的填空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嫉”“ 羁”“ 冯”“ 瑰”,原
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但得不到分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
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
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
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
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