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接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蔽接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控制电缆接线工艺是电力工程重要的项目之一,而在整个接线过程中,电缆屏蔽接地是接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
电缆屏蔽有效正确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受电磁干扰造成误动和危害的重要措施,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中有关屏蔽接地的要求如下列出,红色加粗部分为重点。
相关规范:
一、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50976-2014
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三、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1994 年 3 月 31 日电安生1994191 号
四、《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
五、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六、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七、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 19 号
八、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九、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十、其他企业值得借鉴的屏蔽接地方法
一、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50976-2014
4.3.1 用于继电保护和控制回路的二次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同芯电缆,二次电缆端头应可靠封装。
4.3.8 保护通道信号的电传输部分应采用屏蔽电缆或音频线连接。
该屏蔽线所连接的两个设备之间不应再经端子转接,配线架除外。
单屏蔽层线缆的屏蔽层应在两端可靠接地;双屏蔽层线缆的外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内屏蔽层应一端接地。
传输音频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应两端接地。
4.6.5在开关场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结合滤波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
在就地端子箱处将这些二次电缆的屏蔽层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单端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4.6.6 除本规范第 4.6.5条规定的在就地端子箱处将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可靠单端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铜排上的情况外,其余二次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端接地,接地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 mm2。
严禁使用电缆内的备用芯替代屏蔽层接地。
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3.6 控制电缆及其金属屏蔽
3.6.5强电回路控制电缆,除位于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并行较长,需抑制干扰的情况外,其他可不含金属屏蔽。
3.6.6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具有金属屏蔽。
3.6.7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类型的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计入综合抑制干扰措施,并应满足降低干扰或过电压的要求,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于110kV以上配电装置的弱电控制电缆,宜选用总屏蔽或双层式总屏蔽。
2 用于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接点的控制电缆,应选用屏蔽型。
3 计算机监控系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关量信号,可选用总屏蔽。
2)高电平模拟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
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
4 其他情况,应按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和地电位升高等影响因素,选用适宜的屏蔽型式。
5 电缆具有钢铠、金属套时,应充分利用其屏蔽功能。
3.6.8需降低电气干扰的控制电缆,可增加一个接地的备用芯,并应在控制室侧一点接地。
3.6.9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应集中式一点接地。
2 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的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安置场所与控制室同时接地。
3 除上述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一点接地。
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别采用一点、两点接地。
(内一点,外两点)
4 两点接地的选择,还宜在暂态电流作用下屏蔽层不被烧熔。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8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6.6条~第3.6.9条的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宜更远。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也可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或盒中。
三、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1994 年 3 月 31 日电安生1994191 号
5. 保护屏
5.8 高频收发信机的输出(入)线应用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小于1.5 平方毫米。
6. 保护装置本体
6.2 所有隔离变压器(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导引线保护等)的一二次线卷间必须有良好的屏蔽层,屏蔽层应在保护屏可靠接地。
7. 开关场到控制室的电缆线
7.1 用于集成电路型,微机型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接点引入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同时接地;各相电流和各相电压线及其中性线
应分别置于同一电缆内。
7.2 不允许用电缆芯两端同时接地方法作为抗干扰措施。
7.3 高频同轴电缆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紧靠高频同轴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两端接地的铜导线。
7.4 动力线电热线等强电线路不得与二次弱电回路共用电缆。
7.5 穿电缆的铁管和电缆沟应有效地防止积水。
四、《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
6 二次回路与抗干扰
6.1.7 保护及相关二次回路和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使用截面不小于
4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6.l.8 在开关场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结合滤波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
在就地端子箱处将这些二次电缆的屏蔽层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单端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6.1.9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6.2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所有二次回路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严禁使用电缆内的空线替代屏蔽层接地。
二次回路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6.2.1 合理规划二次电缆的路径,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并联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避免和减少迂回,缩短二次电缆的长度,与运行设备无关的电缆应予拆除。
6.2.2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交流和直流回路、强电和弱电回路,以及来自开关场电压互感器二次的四根引入线和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两根引入线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
6.2.3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母差和断路器失灵等重要保护的起动和跳闸回路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
8.2 通信
8.2.1 安装在通信室的保护专用光电转换设备与通信设备间应使用屏蔽电缆,并按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要求,沿这些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l00mm2铜排(缆)可靠与通信设备的接地网紧密连接。
8.2.2 结合滤波器引入通信室的高频电缆,以及通信室至保护室的电缆宜按上述要求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并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分别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
五、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2.1.5 DCS 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六、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6.2.9、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
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
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控制电缆)
七、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 19 号
第四十六条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1. 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损伤电缆,也可在管口加装塑料套。
电缆管的焊接要保证焊缝观感工艺。
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
2. 敷设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
3. 进入机构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填土必须夯实,避免因地面下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箱下沉。
4. 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
5. 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800㎜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
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
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以上。
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
6. 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
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
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
7. 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100~150㎜。
8. 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绝缘层;屏蔽层与4mm2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
9. 电流互感器的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外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CT的N串接后于一点接地。
电流互感器二次组接地线应套端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点。
10. 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挂牌整齐美观。
11. 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接、视频线、数据线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
八、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6.二次回路接线
6.0.4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屏蔽电缆应保证其原有的屏蔽电气连接作用
3 铠装电缆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应扎紧,钢带应在盘、柜侧一点接地。
(防止因地电位差在两点接地的钢带上产生电流)
4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接地良好。
7.盘、柜及二次系统接地
7.0.9 盘、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应用黄绿绝缘多股接地铜导线与接地铜排相连。
电缆铠装的接地线截面宜与芯线截面相同,且不应小于4mm2,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两倍。
当接
地线较多时,可将不超过6根的接电线同压一接线鼻子,且应与接地铜排可靠连接。
7.0.11 用于保护和控制回路的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作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电气保护及控制的单屏蔽电缆屏蔽层应采用两段接地方式。
2 远动、通信等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单屏蔽电缆屏蔽层,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双屏蔽电缆外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内屏蔽层宜一点接地。
屏蔽层一点接地的情况下,当信号源浮空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在计算机侧;当信号源接地时,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的接地点。
九、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3.8.7 各类设备保护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一般为25~95 mm2;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倍。
接地线的连接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十、其他企业值得借鉴的屏蔽接地方法
(1)北京送变电公司企业标准《二次接线技术规定》
屏蔽电缆与屏蔽接地线通过锡焊连接
取所需长度的接地线,将一端用剥线钳剥出7mm铜芯,沾上松香油,用沾好焊锡的电烙铁将铜芯挂好锡,将屏蔽层撬起垫上隔热板,在焊地线处抹上松香油(焊的地方不干净时,可先用砂纸打净),将挂好锡的地线头放在抹有松香的屏蔽层处,用加热好的电烙铁头放在熔焊,熔焊时间不准超过2秒钟,焊完后应检查是否焊牢。
(2)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在屏蔽接地方面做出的改进措施
我公司的二次接线历来是采用搭接缠绕,即将接地黄绿线的线芯缠紧在屏蔽层上,用PVC绝缘胶带绕紧绕实后外加热缩套热缩的做头方式。
这种施工工艺的缺点因黄绿线的线芯与屏蔽层的接触是铜间接触面,时间久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铜。
氧化铜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呈绝缘体结构,将直接增大接触阻值,使得屏蔽接地失去功效。
因此目前的施工工艺上,我们采用了增加焊接的方式,即在原来缠绕的基础上进行洛铁烫锡,虽然增添了一道工序,但增强了接触的可靠性,排除了可能带来的质量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