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days
17 days
Courtesy Mac Kirby CSIRO Land and Water
a.须根系
b.直根系
直根系和须根系示意图
2. 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直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 须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分
农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种 在一起 --间种、混种、套种。
‘Apoplasti c’
pathway
[‘Barrier’ to apoplast] [Some species only]
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
[Epidermis]
[Some species only]
Part cross-section of primary root
(一〕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
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 体可以分为二部分:
1. 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 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 隙和木质部导管。
如:Fe3+
Fe2+
试验表明:还原力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不易缺铁
推论:若此还原力是
属基因型差异,就可
以通过遗传学的方法
改善这种特性,从而
提高植物对铁素的吸
收效率。
四、根际效应
(一〕根际(Rhizosphere)的概念
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
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
有显
著不同的那部
分根区土壤。
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
第三章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了解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掌握
植物/掌握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 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 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
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 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 根部吸
收 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 叶部吸

Roots are the main structures for nutrient uptake
第一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一〕根的类型
1. 分类 从整体上分 根深
直根系:
须根系:水平生长
定根 主根 形 成直根系
Roots: a dynamic system
6 days
2. 根际微生物
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如下:
(1) 矿化有机物 释放CO2和无机养分
(2) 产生和分泌有机酸 络合金属离子,
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移;同时,降低
土壤pH值,促进难溶性化合物
的溶解
和养分释放
(3) 固定和转化大气中的养分 固氮微生物能 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 式
3. 菌根 (mycorrhiza)
“第一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小结: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
率也就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由于其在土壤
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则相反。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较强,亦
即根系的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
也较强。
根系 铁。
对于一条根: 分生区和伸长区: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 根毛区:吸收养分的数量比其它区段更多
缘由:根毛的存在,使根系的外表面积增加到原来的 2~10倍,增强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植物的根毛
大豆根系根毛示意图
钾吸收速率 (pmol-1s-1)
0.6
0.5
番茄 油菜
0.4
0.3
黑麦草属
0.2
玉米
0.1
作物种类 旱作 根际Eh<周围土体 水稻 根际Eh>周围土体
介质养分状况--指养分的氧化态或还 原态 (2) 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四〕根际生物学环境
1. 根系分泌物
(1)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
无机物:CO2、矿质盐类(细胞膜受损时 才大量外渗)
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及酶、氨基酸、 有机酸等
(2) 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 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 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Part cross-section of primary root - two pathways for movement of water & nutrients
‘Symplasti c’ pathway
2. 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
土壤因素:类型、质地、养分含量、水分 养分因素:种类、形状 植物因素:种类、基因型、根的部位、年龄 农事因素:施肥、灌水
相对浓度梯度
1.0
0.8
P K
0.6 NO3
0.4
0.2
0.0 0
0.1
0.2
0.3
离 根 距 离〔cm)
玉米根际主要养分的浓度分布情况
土壤溶液中钾的浓度 (μmol/L)
(1) 含义: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 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
形成这种共生体的真菌叫菌根真菌 (mycorrhiza fungi),它们能在2000多种植物的 根部侵染形成菌根。
(2) 主要类型: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3) 共生体系的生理基础:
提供碳水化合物
提供吸收的营养物质
植物根系
菌根真菌
(4) 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 主要原因:
迁移 nutrniuetnt
截获 质流 分散
M o v e m e n t th ro u g h s o il
C e ll w a ll
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
C e ll m e m b ra n e
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
u n lo a d in g
v a s c u la r tis s u e
C e ll to c e ll tra n s p o rt
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
地上部
土壤
2
3
根1
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 (1.截获 2.质流 3.分散)
(一〕截获〔Interception)
1. 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
触养分
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 本质:接触交换
3. 数量: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 (二〕质流〔Mass flow)
P uptake (umol/plant)
P concentration (uM)
50 40 30 20 10 0
0-6 cm
6-20cm
>20cm
110
100 90
80
Shallow
Deep
华南农业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
(四〕根的分布


根根
养分吸收范围
A. 分布稀疏
B. 分布较密
图 根系的分布与养分吸收效率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
根际是指由于受 性质与
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
有显著不同的

第二节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吸收的含义:
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 植物体内的过程
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 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
确切的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原 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NuNturiter i ne ntt uu pp tt aakkees st etpesps
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具体来说,包括立体几何构型和平面几何构型。
Root ‘architecture’: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Shallow
Intermediate
Deep
华南农业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
2. 根构型与养分吸收: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
洋葱
0.0
0
20
40 60 80
根毛园柱体的容积 (mm3-1)
在粉沙土壤上,植物根毛容积对吸K+速率的影响
三、根的生理特性
(一〕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 1. 含义: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 厘摩尔数,
单位为:cmol/kg 普通,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 子叶植物的较低
2. 根系CEC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P P
P P
P
P
P
P
P
菌根促进养分(P)吸收示意图
In many plants inocula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P uptake and plant growth
Trifolium subterraneum
-M
-M
-P
+P
+M
+M
-P
+P
Photo by S. Smith
P
40
1
2
37
K
195
4
35 156
Ca
40
60 150 0
Mg
45
15 100 0
S
22
1
65
0
(Barber,1984) 问题: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
问题: 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
移到根系表面?
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分散:氮、磷、钾
soil particle
hyphae
root
From I. Jakobsen
Arbuscular mycorrhizas-structures inside roots
intercellular hypha
arbuscule
Illustrations from M. Brundrett and S. Smith
800
600
土壤B, 4%粘粒
400
200
土壤A, 21%粘粒
2- 3 μmol/L钾
0
1
2
3
4
5
6
距根表距离 (mm)
土壤不同粘粒含量与玉米根际K+的浓度分布的关系
(三〕根际土壤环境
1. 根际pH环境
影响因素:
呼吸作用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NO3- NH4+
养分的选择吸收 阴离子>阳离子 pH
(影响最大)
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 降低菌丝际pH值,有利于磷的活化。 VA真菌膜上运载系统与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
植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 植物所吸收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在菌丝中
运输效率高。
Hyphae of AM fungi grow into soil link roots to soil particles
(二〕根的氧化还原能力
--反映根的代谢活动,所以与植物吸收养分 的能力有关
1. 根的氧化力 根的活力 根的吸收能力



如水稻,具有 氧气输导组织,向根分泌O2
乙醇酸氧化途径,根部H2O2形成 O2
新生根--氧化力强--Fe(OH)3在根外沉淀 --根呈白色
2. 根的还原力
--对需还原后才被吸收的养分尤为重要
阳离子>阴离子
(2) 作用: 影响养分的有效性,例如:
① 石灰性土壤施用铵态氮肥、钾肥, pH下降,使多种营养因素的生物有效性 增加 ② 酸性土壤施用硝态氮肥,pH上升, 磷的有效性提高 ③ 豆科作物在固氮过程中酸化了根际, 提高了难溶性磷的利用率 ④ 豆科植物在缺磷条件下,根系不正常
2. 根际Eh环境 影响因素:
根构型,浅根系由于其在表层的根相对较
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深根系
则相反。Wheat
Lucerne
10 cm
Simulated P uptake by plants with contrasting root architecture from a heterogeneous soil
Shallow Deep
二、根的结构特点与养分吸收
• 从根尖向根茎基部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 区(根毛区)和老熟区五个部分
大麦根尖纵切面
双子叶植物根立体结构图
• 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 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
大麦(Hordeum vulgare) 根的横断面
Picture by Jim Haseloff
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
表迁移的过程。
2.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 分 离 子 的 扩 散 系 数 : NO3>K+>H2PO4-
土壤质地
土壤养分迁移途径对玉米养分供应的相对重要性
养分
每公顷生产9500kg 籽粒所需养分数量
/(kg/hm2)
截获 质流 扩散 / (kg/hm2)
N
190
2 150 38
1. 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
养分
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2. 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
正相关
3. 迁移的离子:
(三〕分散〔Diffusion)
1. 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
收,导
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
成土体-根
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
分离子从浓度高
(二〕根的数量 用单位体积或面积土壤中根的总长度
表示,如: LV〔cm/cm3〕或 LA〔cm/cm2) 普通,须根系的LV > 直根系的LV 根系数量越大,总表面积越大, 根系与养分接触的机率越高 --反映根系的营养特性
(三〕根的构型 (root architecture ) 含义: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
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

机养分的溶解度,
也影
响土壤生物
(二〕根际养分 1. 根际养分浓度分布
根际养分的分布与土体比较可能有以 下三种状况:
养分富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速率> 养 分的吸收速率
养分浓度
+
1
3
0
2
-
0
1
2
3
4
离根表距离〔mm)
不同条件下根际养分浓度变化模式图 (1.积累 2.亏缺 3.持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