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3宋元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宋元时期训练题
一、选择题
安徽黄山一模,5)陈恕(宋代)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
1.(2017·
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
这些做法反映当时() A.社会等级秩序弱化 B.政府决策关注民意
C.主要税源发生变化
D.抑商政策趋于废弛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
2.(2017·
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
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3.(2017·
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
广东湛江一模,26)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4.(2017·
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
婴儿哺乳一边摇轮。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民众生活安宁富足
B.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5.(2017·
贵州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
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安徽淮南一模,27)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
6.(2017·
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重庆一模,26)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7.(2017·
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
贵州遵义二模,27)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8.(2017·
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
曾以“踏花归
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
材料反映了()
A.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
B.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
C.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国
D.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
湖南十三校一模,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9.(2016·
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
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
吉林二模,4)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10.(2017·
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
”材料反映了()
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2016·
山东淄博二模,26)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
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
山东济南二模,26)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
有些12.(2016·
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二、非选择题
山东烟台二模,38)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
13.(2015·
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
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
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
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
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
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
材料三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
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
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
点的合理性。
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4.(2016·
甘肃张掖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
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
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决策,不是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
料中宋代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说明政府的决策注重听从民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税源的
变化,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2、答案 C
解析宋真宗任用李沆为宰相时,是勤于政务,并无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在
君主询问多次时,宰相给出不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数字,而是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
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是防止君主的恣意妄为,故B项错误;宰相的行为是对君主权力制衡
的体现,故C项正确;民主用于宋朝不符合史实,宋朝依然实行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
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
涉及到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
4、答案 B
解析据材料中“破烂衣服”可知民众的生活贫困,故A项错误;《纺车图》中描绘了当时人
们的现实生活的一幕,具有写实风格,所以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
村妇操作纺车情景,不能代表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5、答案 C
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
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
6、答案 B
解析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中“书籍生产和消费成
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
7、答案 D
解析宋词只在民间流行发展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必求柳永为辞,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只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占据主导地位,故C 项错误;据材料中“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也反映了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8、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翰林图画院招考不属于科举考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仅体现了图画院初创的情形,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
徽宗在治国方面的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由于宋徽宗的个人爱好,创办了宫廷画院,并面向社会广募绘
画人才,有利于宫廷画院的发展,故D项正确。
9、答案 A
解析根据题目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得出元代行省制具备地
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
10、答案 D
解析据材料“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正确。
11、答案 C
解析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
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解析元代的绘画“街头”“通俗”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无法说明绘画艺术的繁荣情况,
故A项错误;小说、戏剧也是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反映“原因”,故B项错误;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讽刺时弊”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政治清明、黑暗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13、答案(1)变化:宋代宰相地位下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
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
(2)论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形成商业街,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
增强;农村允许置市贸易,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结果: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经济在宋代达到新高;这种“近代因素”
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3)作用: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
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
和谐。
14、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
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
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
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
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
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观点三: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
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
观点四: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
西方文艺复兴时
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
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
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
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
科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观点五: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
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
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
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
技发展达到顶峰。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即“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和“宋代积贫积弱”。
可以就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就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论,既然为评论
就包括赞成这种观点也包括不赞成这种观点还包括部分赞同这种观点。
然后就其中的一个观
点进行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