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评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任新平渠顺奇
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指出了我国安评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支持乏力、机构能力和人员素质差异大、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质量报告水平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等,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安全评价师队伍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创新评价方法,提高报告质量、支持安评机构并购等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评价;创新;并购;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253-02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安全评价业已成为社会谋求稳定发展和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助推器,虽然我国安评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还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如何使安全评价工作迈上高水平,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政府和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我国安全评价的现状
表1给出2007~2014年我国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事故死亡人数、甲级安全评价机构数量、安全评价师的统计数据。

可以发现: 2007~2014年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下降的幅度为 4%~9%,大于事故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

甲级安全评价机构数量从2007~2014年逐年增多,但2010年份和2014年因资质调整原因而使一些评价机构未能继续持有甲级资质,造成安全评价机构数量减少。

同时可以看到,安全评价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2007年之后的8年时间,数量增加了1.9倍。

整体上看,我国各类企业安全生产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虽然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师数量不断增加,但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仍偏高,暴露出评价机构从事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3安评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国家政策支持乏力
当前,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支持。

(1)2004年以来,国家安监局陆续颁布《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安全评价通则》等法律法规,但相较于企业安全生产需求来说,安全评价方法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安全评价通则》的法规条文是政府在短时间内修改颁布,显示出法规的滞后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在一段时间的累积后才会得到关注。

(2)安评行业作为企业安全测评的服务性行业,尤其需要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安评机构多是中、小、微型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举步维艰;二是安评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安全评价和安全管控,从一定层面上讲是辅助政府主管部门督导安全生产,目前政府在安排年度预算时,没有涉及安全行业,使得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缺乏财政支持。

3.2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匹配
我国安全评价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匹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员数量不匹配,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安全评价师的总数不超过3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安全评价师就职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部门,造成安全评价行业人员缺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匹配。

虽然一部分人员通过职称考试,取得安全评价师资格,但他们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在施工中往往会暴露经验、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

伴随着我国安全评价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评价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大、更高层次的需求。

3.3自主研发水平弱,质量报告不到位
我国自行研发的技术评价方法很少,评价机构一般是引用和借鉴国外的评价方法,诸如美国的道氏法、英国ICI蒙德法、故障树分析法,结合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施行中会出现技术参数不相符等情况。

由于自主研发水平弱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安全评价报告水平千篇一律,在质量方面出现对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评价范围不清晰、危险因素识别不全、评价单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质量报告不符合实际,制定的对策措施难以对症下药。

3.4企业对安全评价质量重视不够
首先,部分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质量不够重视,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往往迎合接受评价的企业要求,使不符合生产安全要求的企业轻易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书。

其次,有些企业单位不愿配合评价机构工作,不能给安全评价机构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评价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故意安排安全条件好的场所进行勘察,避开安全隐患。

4针对安评行业问题的对策
4.1提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1)政府部门应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安评行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结合《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安全评价通则》等法律法规,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给予规范性指导,严格安评机构资质认证。

(2)政府应给予财政政策方面的扶持,在年度预算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评行业,保民生,促安全,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技术设备、人员技术和业务素质,同时,适当给予企业贷款利息补贴,科研费用支持,实验室建设款项等。

4.2加强安全评价师队伍建设,鼓励高端人才进入评价行业
安全评价过程带有主观判断的性质,不同的评价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为不同的专业素养、实践经验而作出不同的风险预测,为此,要积极培训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经验丰富的评价人员。

政府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安全评价方面的学术和经验交流会,提供评价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评价机构应健全机构内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培养评价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专业能力、规范作业行为。

另外,安全评价人员应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力争为安全评价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4.3创新评价方法,提高报告质量
政府鼓励安评机构在实践中自主创新,对于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给予经费奖励、专利保护和经验推广等,将科研院校和机构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系统工程的评价中去。

在评价工作过程中,评价技术和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做到应用到位,做到评价人员实地考察,现场勘查资料搜集全面,严格报告审核,充分辨识存在的危险或有害因素,引用规范的评审法规和方法,提高安全评价报告质量,以负责任的态度完成企业肩负的安全使命。

4.4支持安评机构并购整合
政府部门应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发挥市场机制,支持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并购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提升企业价值。

(1)引导安评机构开展横向并购整合,大力扶持和培养“龙头”安全评价企业,使企业能够在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保持安全评价领域的领先态势,在安全评价市场上发挥示范作用,以利于安全评价行业制定标准的行业准则,规范安评机构操作行为,合理配置市场资源。

(2)支持安评机构开展纵向并购整合,完善安全评价企业上下游,在原有业务范围内,发展保险公估、保险经纪等业务,以互联网+为契机,着力打造咨询服务类的标杆企业。

5结语
安全评价是一项造福民生的崇高事业,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安全评价机构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充分了解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项目评价的报告质量,牢牢
抓住市场机遇,通过开展企业间并购整合,提升企业价值,切实做到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为生命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显斌,王林元.浅谈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2):90~91.
[2]史传坤,鲍颖.发挥安全评价支撑作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J].安全与环境评价,2011,27(1):13~15.
[3]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分析[J].煤炭工程,2012(2):112~114.
[4]杨维社.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