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非线性教学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线路》(非线性)教学规范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功率合成、分配器形式的非唯一性;谐振功率放大器主要关心的问题以及工作特点;典型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振荡器的起振过程、起振条件,平衡过程、平衡条件,稳定条件;频率稳定度定义和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RC选频网络的选频原理;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点及应用;晶体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AGC电路的类型;AFC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典型AFC应用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PLL典型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PLL两种调节过程(跟踪过程和捕捉过程)
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磁波传播方法及波段划分;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集成化、数字化、系统化)及本课程的特点;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功率器件;整流、稳压与电源变换电路;调谐回路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作用;
丙类、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倍频器的组成原理;基极调幅与集电极调幅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和作用;宽带调谐功率放大器的构成及工作特点;正弦振荡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反馈振荡器的构成及自激条件;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负阻正弦波振荡器;寄生振荡、间歇振荡和频率占据现象;调制目的和连续调制的分类;检波器的指标要求;本振信号的产生方法;混频器的作用、构成和原理;晶体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混频器存在哪些干扰及干扰成因;限幅器的主要指标及实现方法;实现频率检波和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脉冲计数式鉴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数字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及构成;AGC电路的类型;AFC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PLL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PLL的跟踪过程和捕捉过程;典型集成PLL的框图及主要典型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等效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及分析计算;典型传输线变压器的构成、工作原理、特性阻抗及阻抗变换关系;用传输线变压器
构成的魔T混合网络;功率合成、分配原理及实现条件;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掌握谐振电阻对集电极电流、功率、效率的影响;三点式电路的构成法则、分析方法及各自特点;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基频(泛音)并(串)联晶体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桥式RC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普通调幅、DSB、SSB调幅电路的原理;峰值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产生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相干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混频器的主要指标;集成混频器的应用;克服干扰的方法;调角波的波形、表示式、调制指数、最大频(相)偏的定义;调频波、调相波的区别;调角波的频谱宽度及含义;调角与调幅、调频与调相的比较;调频电路的主要指标及实现方法;鉴频器的主要指标;平衡斜率鉴频器、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增益控制的方法;AFC电路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PLL的构成和工作原理;PLL 的数学模型、基本方程和锁定特征;掌握PLL的线性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各专业
学时数:64,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删减。

学分数:4
执笔人:文宇桥编写日期:2006-9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理论、线性电子线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也是这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非线性电子电路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上机操作、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基础,对电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讲授中应尽量纳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电子课件、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线性)、信号与系统,
后继课程:通信原理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基本要求:
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磁波传播方法及波段划分;
了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集成化、数字化、系统化)及本课程的特点(强调电路系统的非线性)。

本章重点:
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二)功率电子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等效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及分析计算;
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功率器件;
了解整流、稳压与电源变换电路
掌握典型传输线变压器的构成、工作原理、特性阻抗及阻抗变换关系;
掌握用传输线变压器构成的魔T混合网络;
掌握功率合成、分配原理及实现条件;
理解功率合成、分配器形式的非唯一性。

本章重点:
1、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及分析计算;
2、魔T混合网络
(三)谐振功率放大器
基本要求:
了解调谐回路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作用;
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主要关心的问题以及工作特点;
了解丙类、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原理;
了解倍频器的组成原理;
了解基极调幅与集电极调幅电路
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和作用;
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掌握谐振电阻对集电极电流、功率、效率的影响;
理解典型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宽带调谐功率放大器的构成及工作特点;
本章重点: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构成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欠压、过压、临界状态
(四)正弦波振荡器
基本要求:
了解正弦振荡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反馈振荡器的构成及自激条件;
理解振荡器的起振过程、起振条件,平衡过程、平衡条件,稳定条件;
理解频率稳定度定义和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掌握三点式电路的构成法则、分析方法及各自特点;
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
掌握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掌握基频(泛音)并(串)联晶体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了解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理解RC选频网络的选频原理;
掌握桥式RC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了解负阻正弦波振荡器;
了解寄生振荡、间歇振荡和频率占据现象。

本章重点:
三点式电路的构成法则、分析方法及各自特点和晶体振荡器的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本章难点:
振荡器的起振判别。

(五)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调制目的和连续调制的分类;
掌握普通调幅、DSB、SSB波形、表示式、频谱宽度及功率;
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点及应用;
掌握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普通调幅、DSB、SSB调幅电路的原理;
了解检波器的指标要求;
掌握峰值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产生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掌握相干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了解本振信号的产生方法;
了解混频器的作用、构成和原理;
掌握混频器的主要指标;
理解晶体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掌握集成混频器的应用;
了解混频器存在哪些干扰及干扰成因;
掌握克服干扰的方法。

本章重点:
调幅波的特性、峰值包络检波器、模拟乘法器实现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原理。

本章难点:
各类混频器的特点及混频器干扰。

(六)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角波的波形、表示式、调制指数、最大频(相)偏的定义;
掌握调频波、调相波的区别;
掌握调角波的频谱宽度及含义;
掌握调角与调幅、调频与调相的比较;
掌握调频电路的主要指标及实现方法;
了解限幅器的主要指标及实现方法;
了解实现频率检波和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
掌握鉴频器的主要指标;
掌握平衡斜率鉴频器、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了解脉冲计数式鉴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了解数字调制与解调电路。

本章重点:
调角波的性质及各类鉴频器的主要指标特点。

(七)反馈控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及构成;
理解AGC电路的类型;
掌握增益控制的方法;
理解AFC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AFC电路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
理解典型AFC应用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理解PLL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PLL的数学模型、基本方程和锁定特征;
理解PLL两种调节过程(跟踪过程和捕捉过程);
掌握PLL的线性分析方法;
了解典型集成PLL的框图及主要外特性;
理解PLL典型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章重点:
AGC电路、AFC电路、PLL的原理与应用;
本章难点:锁相环的捕捉、跟踪原理
[1]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01 [2]冯民昌.模拟集成电路系统(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董在望、肖华庭.通信电路.高教出版社.1993
[4]沈伟慈.高频电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曾兴雯.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部分《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学时:一周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学分: 1
适用专业:通信、电子、电科、生物医学工程类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通信、电子、电科、生物医学工程等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基本目的与任务
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面向电子通信类各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设计方法、安装与调试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1、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非线性电子线路设计要求能覆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甲类乙类丙类功率放大器与功率合成电路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2、LC、RC正弦波振荡器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3、三极管混频电路与二极管包络检波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4、AM、FM电路,检波与鉴频电路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等。

5、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
训练,教师可根据具体条件,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课题,开始进行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
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为: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形式,然后根据设计指标计算各元器件参数,画出原理图,依据原理图合理布置元器件位置,最后安装、调试。

2、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⑴设计与计算阶段(也称预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
选择,确定总体方案。

此后是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的计算,最后画出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布线图),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50%。

⑵安装与调试阶段
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
并组装电路,此后是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30%。

⑶撰写总结报告阶段
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学生按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20%。

四、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1、对教师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指导教师应具备电子线路课程的相关教学经验,参与过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讲、辅导或者指导实验等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工作。

纪律要求是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课程设计场所,为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课程设计期间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

2、对学生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应具备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相关知识,经任课教师考核,具备参加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能力。

纪律要求是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课程设计场所,课程设计期间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安排的各阶段任务。

五、学时分配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应使用统一的课程设计报告册撰写,应包含课程设计任务的分析、单元电路的选择、具体元器件参数的计算、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完成课程设计的收获等内容。

七、成绩考核
1、操作成绩=∑操作成绩÷操作成绩个数=操作成绩平均值
2、考勤成绩=∑考勤成绩÷考勤成绩个数=考勤成绩平均值
3、课程设计总成绩=操作成绩×30%+考勤成绩×30%+报告成绩×40%
八、主要参考资料
[1]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01
[2]冯民昌,《模拟集成电路系统》,(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董在望、肖华庭,《通信电路》,高教出版社,1993
撰写人:文宇桥审核人:
修(制)订日期:2006.6.6 系领导签字:
参考以上各项内容,各系根据具体专业情况和课程设计内容的区别制定相应课程设计大纲;根据学院有关课程设计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四部分《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实验是一门面向电子通信类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完成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电子线路知识和电子仪器使用技能之后开设的与非线性电子线路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程。

制订的主要依据为《非线性电子线路教学大纲》和四川理工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类和通信类专业培养计划。

二、教学目的: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是在线性电子线路之后的一门面向电子通信类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实验课,通过本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学会观察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作出适当的解释,掌握实验中常用参数的测量,常用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性能。

三、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4
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12 总学分:1
必开实验个数:6 选开实验个数:1
四.适用专业:通信、电子、电科、生物医学工程类各专业
五.考核方式及办法:
采用传统方式考核,办法如下:
1、平时成绩=(∑操作成绩×60%+报告成绩×40%)/所开的实验个数
2、实验操作考试:随机选定一个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总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50%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自编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七.实验项目:
实验一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项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告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结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2、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㈥实验内容: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㈦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各20套
㈧实验材料消耗费:仪器折旧费和电费
㈨所在实验室:电信系实验中心
实验二集成稳压器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
项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
告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
结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了解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的作用,
2、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3、学习集成稳压器的使用方法。

㈥实验内容: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㈦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各20套
㈧实验材料消耗费:仪器折旧费和电费
㈨所在实验室:电信系实验中心
实验三LC振荡器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项
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告
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结
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巩固对三点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的认识,
2、学会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的方法,
3、观察间歇振荡现象。

㈥实验内容:
掌握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的方法
㈦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各20套
㈧实验材料消耗费:仪器折旧费和电费
㈨所在实验室:电信系实验中心
实验四非线性波形变换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项
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告
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结
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熟习二极管限幅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极管限幅器用于非线性波形变换电路的实验方法。

㈥实验内容:
掌握二极管限幅器用于非线性波形变换电路的实验方法。

㈦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各20套
㈧实验材料消耗费:仪器折旧费和电费
㈨所在实验室:电信系实验中心
实验五调幅与检波系统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项
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告
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结
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调幅与检波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集成模拟相乘器构成调幅与检波系统的电路连接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集成模拟相乘器的使用方法,
4、了解二极管峰值检波原理及方法,
5、学会用示波器测量调幅度。

㈥实验内容:
1、掌握用集成模拟相乘器构成调幅与检波系统的电路连接方法,
2、学会用示波器测量调幅度。

㈦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各20套
㈧实验材料消耗费:仪器折旧费和电费
㈨所在实验室:电信系实验中心
实验六调频与鉴频系统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㈠实验类型:学生验证
㈡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㈢每组人数:2~3人
㈣实验要求:必修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课时,根据实验项
目设置一览表选做对应学时的实验。

2、实验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弄懂实验原理。

必须有实验预习报告
才能进行实验。

3、由实验指导老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完成任务、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如实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不许拼凑和随意更改实验测量结
果。

5、实验报告结论正确,分析合理,文理通畅,简明扼要,字迹端正,图表清晰。

㈤实验目的:
1、了解调频与鉴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集成锁相环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集成锁相环组成调频与鉴频系统的电路连接方法,
4、掌握调频与鉴频系统的波形观察及参数测量方法。

㈥实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