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肥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让学生了解一种常用氮肥——碳铵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辩论,养成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3)通过编制化肥说明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2)树立珍惜、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①查阅相关资料,化肥的发展趋势和使用的利和弊;②制作相应的Powerpoint课件。
③实验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氢氧化钙、药匙。
学生准备:①预习本课题内容;②通过走访、调查或网上查阅化肥使用的利和弊。
二、教学过程
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师生活动
响起音乐———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时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一片冬麦”、“十里果香”“农民喜庆丰收”的图片。
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优美的歌曲和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进入学习主题。
【师】一片冬麦,十里果香和歌曲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响农作物的增产丰收有哪些因素吗?
【生】天气、土壤、水、肥料等。
【师】很好,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有16种,其中碳、氧、氢3中元素需要量最大,其来源是空气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
其次,作物需要较大量的是氮、磷、钾等,则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而土壤里的氮、磷、钾3种元素往往难以满足作物的需要,因此,人们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含有氮、磷、钾等
营养元素的肥料施入土壤。
这种肥料就是化学肥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
【师】展示常见化肥的图片和实物。
【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概念。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其它常见的化肥还有哪些?知道四类化肥(见附表)在作物生长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生】回答并填写下表。
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
培养学生自主、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出示3分别缺乏氮、磷、钾元素的植株,让学生根据症状说明缺乏哪一种营养元素?
【生】回答。
【师】投影出缺乏氮、磷、钾元素的典型症状,让答错的学生阅读。
【生】简单介绍微量元素肥料。
【生】对化肥的过去和现在作简单的介绍。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及时纠错,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1.辩证地看待使用化肥的利与弊
师生活动
【师】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是否也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呢?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大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现在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化肥的使用时利大还是弊大?正方观点是化肥的使用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化肥的使用是弊大于利。
【生】正方、反方各派3名代表。
【设计意图】
通过辩论钱的准备,让学生充分领略使用化肥的利弊,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师】希望他们精彩的辩论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理解。
其实,农药的使用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化学产品(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使用不当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些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仍然要依赖科学的发展进步。
人类就是在征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不断发展和超越自己。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的使用方面,大家应该给父母做一些正面有力的宣传。
【设计意图】
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在进行收敛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
境的。
2.尝试编制碳酸氢铵的说明书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既然目前化肥的地位无可替代,那么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以一种常用的氮肥———碳酸氢铵(碳铵)为例,探究如何使用化肥。
而要正确使用碳铵,必须了解他的性质。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问题情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4个同学一组做实验探究碳铵的有关性质。
【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探究碳铵的外观、气味、水溶性、热稳定性和与碱的反应等。
【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碳铵的有关性质。
①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氨味。
②不稳定,极易分解。
③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的能力。
【师】请你们担任农业技术员,尝试编制化肥说明书,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投影一种化肥的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主要包括名称、简称、化学式、含氮量、物质性质、包装、储存和用法等。
【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各自编写的说明书。
【设计意图】
通过编制化肥说明书这个载体,使学生在“做”中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总结
师生互动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初步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化肥、农药的利弊,并编制了碳铵的说明书,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注化肥的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树立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4.点评
化肥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
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十分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是,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
社会调查、网上查询,课堂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
果、课堂辩论,课内“动”;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理念下的课题教学效果。
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三农”的真实感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