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09齐家治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09齐家治国
09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家里的事都办不好,怎么办理国家大事?连家里的人都没教育好,怎么教育天下人?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毕竟在课本、报纸上,我们曾看到过很多因公废私的典型,古代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如今也有很多“我的爸爸是李刚”这类因为事业而疏忽孩子教育的干部,他们是好干部吗?我想未必。

曾子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如果一个连孝敬父母都不懂的人,你让他懂得回报社会,这恐怕不太可能,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懂得孝敬父母,
才会知道感恩,才能够懂得回报君主、领导,回报社会,知道尊重兄长,才会服从领导,有慈爱之心的人,才可以领导百姓。

这段话说起来不难,但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也有那些很孝顺的人,作奸犯科,也有仁慈的人,把国家治理地乱七八糟,但是从孩子的培养角度,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培养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重要环境。

《康诰》中有一句话“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好象保护小孩一样,保护臣民,臣民就会康乐安定。

曾子说,如果能够诚心诚意地去(像《康诰》中说的这样)作,那么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那也会做的差不多。

这里曾子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者”,还没碰到先学会养孩子,然后再嫁人的。

——这句话说的是,未出嫁的人,没有母爱的真诚,所以也就不会养孩子。

这是从“意诚”的角度谈治国养民之道,不是绝对的谈论养孩子的事。

接着曾子说: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历史上,尧舜能够以仁爱带领天下,而百姓也会接受他们的教化,行仁爱之道。

桀纣以暴虐统治天下,所以百姓们也跟他们一样残暴。

如果一个人,他的命令跟他的本性不一样,比如自己贪婪却要求下边人的无私,这是不现实的,没有人会听他的。

所以君子首先自己修养品德,然后才会去要求别人修德向善。

自己改正错误,抛弃恶习,然后才能要求下边的人不犯错误,改掉恶习。

接着说“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推行恕道的想法,却能让其他人都施行恕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后边曾子用了诗经里的几首诗,来说明“治国在齐家”的道理。

《诗经.周南.桃夭》中有句诗“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里用桃树的茂盛,受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女子出嫁后,会带给夫家康乐平安,曾子说,家庭和睦了,就可以教化国人了。

《诗经.小雅.蓼萧》里说“宜兄宜弟”,兄弟互相友爱、家庭和睦就可以教化国人了。

《诗经.曹风.鸤鸠》中说“其仪不忒,正是四国”,用布谷鸟和它的孩子们在荆棘中快乐欢叫来说明君子治国之道,父子兄弟间和睦,所以成为百姓们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