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以青岛某民办高校西校区建设为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民办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以青岛某民
办高校西校区建设为例
姓名:秦艳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任仙玲
2011
民办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
----以青岛某民办高校西校区建设为例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民办高校在我国得以恢复并蓬勃发展,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扩充了高等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校具有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教育服务商品化等鲜明的产业特征。
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组建后,在经营中必须要面向市场、自负盈亏。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融资成为困扰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发展经费的短缺。
青岛某民办高校为了迎接本科评估和学院的长远发展,将在2009年进行西校区建设。
西校区建设项目综合性强,工程浩繁,耗资巨大,投资期长。
该校在资金筹集与运作方面面临挑战,本文就本项目的融资方案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文对该学院西校区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西校区在建设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披露,指出西校区建设必须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目前学校的融资模式有学费收入、产业收入、科研收入、利息收入和社会捐赠收入等,但仅仅依靠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西校区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而且银行贷款使高校面临着沉重的偿债压力和经营风险,这就要求去探索新的融资方式。
其次,本文运用项目融资的相关理论,结合该学院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为西校区建设项目设计了多渠道的融资方案。
该方案将西校区建设项目分为两大类:即非营利的教学设施建设和营利性的后勤设施建设。
在高校经常性收入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时,办公楼、教学楼、实验设、教师住房可以采用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学生宿舍、餐厅、浴室、活动中心、商店等后勤设施建设可以采用BOT项目筹集资金;在实验和通讯设备的融资方面运用了社会捐助模式。
并通过对该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论证了该方案可操作性。
再次,本文分析了银行贷款、学生公寓小区BOT运作中面临的风险并对如何防范贷款风险、提高偿还贷款能力以及如何规避BOT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文对该学院西校区建设融资问题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对学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更好地融通资金做了详尽的探讨,对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民办高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校区建设;项目融资;BOT;风险防范
Thesis Title
Abstract
Private colleges began to restore and flourish in the 80th of 20century in China. Their development improved the reformation of our high –education system by offering more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enlarging high education. Private college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gh-education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arket-oriented, self-financing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 Most of the private colleges have to take on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uccess of a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afterself-collecting the money from the society. So, in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the business, finance is the most hard nut which prevents the college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shortage of development fund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the undergraduate evaluation, X College is planning to build west-campus in 2009. However, because of its comprehensiveness and its large need of funds, the shortage of fund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plan of building the west-campus.
Firstl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X College and its education features and descripes the project of west-campus.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X College ,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arting the project of west-campus. An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the author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 in financing and try to suggest the various ways to solve it. Presently,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accumulate funds such as the tuition, the industrial incom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come, the rate and the money from society donation. However, the above methods to collect money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the college’s development. Plus, the loan from the bank adds more burdens to colleges’ manage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new ways to accumulate funds such as BOT financial mode, education funds, education trust fund and attracting the foreign investment.
Second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plan of accumulating funds in various ways for the project of west-campus with the help of the financing theory ,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ward and outward and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other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e project of west-campus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by 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ng. That is non-profit teaching facility and profit service facility. When the usual income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the loan from the bank is necessary for teaching facility, experimenting instrument and housing for teachers. BOT funds is used for students’ dormitories, dining room, bathe room, sports centers and shops. The donation for the society can go to experimenting and communication facility. In this article, by analyzing the efficienc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various ways of financing, especially the loan from the bank and BOT fund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is project is feasible and will meet the needs of THE X College’s development.
Thirdly, the risks of financing and the way to prevent the risk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loan from the bank is the only way of financing and the time of paying off is short. If the colleges couldn’t enroll enough students to support the financing, in the future, the shortage of money would bring about too many difficulties to start the normal teaching. And this would definitely harm the college’s development.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effectively defend against the risks such as controlling the sum of the loa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ost, setting up the supervising system inward and outward, and enlarging the various ways of collecting funds. As for the BOT funds, the author thinks there are six kinds of risks. They are risk from market, risk from assets of abuse, risk from construction, risk from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risk of investment, and risk from projecting.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th the ways to effici ently and reasonably prevent all kinds of risks such as formalizing the contracts, openly biding, using commercial insurance and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s.
In this article, new and original ideas about financing are proposed. A bold try is suggested in enlarging the various ways of collecting funds, lessening the risks and better circulating funds. This research has an deep meaning in developing THE X College and will surely be helpful for the other private colleges.
Key words: the project of west-campus financing BOT to prevent the risks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并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2、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1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以及选题的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民办教育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经在理论上得到公众认可,并且得到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护。
在实践层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不仅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扩充了高等教育的投入,还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教育服务商品化等鲜明的产业特征。
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组建后,在经营中必须要面向市场、自负盈亏。
许多民办院校在扩建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难以维系的局面。
因此使得民办高校教育融资问题凸显出来,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融资也相继出现过,但是要么是融资方式过于单一,要么是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在程序、经验等方面都不甚规范、科学。
因此社会资本与民办教育的有效对接仍需进一步改善,仍然需要完善社会融资渠道,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1.1.2选题意义
本文可以为民办高校有效融资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到2009年中国民办院校的数量达到了720 所(包含独立院校),学生数量达到300多万人,以2009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构成比例的数字为例分析得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筹集教育经费87.67亿元,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额为9.1亿元,占总经费的7%。
从民办投资经费来源看,学杂费约占84.9%。
民办高校举办者投入约占4.6%,其他收入来源约占9.5%,校办产业及服务收入仅为1%。
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没有引起政府投入的增加,许多民办院校在资金方面非常短缺,但融资又非常困难和不科学,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如何在理论上为广大民办高校融资提供基础和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以青岛某民办高校为例,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从而为民办教育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供思路。
同时将项目管理应用于高校融资的实践中,可以丰富项目管理的理论内涵,为该学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青岛某民办高校为了迎接2012年的本科评估和学院的长远发展,将在北校区西侧征用土地进行西校区建设。
西校区建设耗资巨大,工程综合性强,该学院在资金筹集与运作方面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针对该校具体情况提出融资方
案,并对其风险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为该校区扩建融资提供帮助,也为其他相似院校的融资提供借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和相关人员对民办高校新校区建设问题比较关注,并且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所搜集的资料看,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程序和速度、管理方法和成本、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途径等问题上。
邻大光(2003)认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正在促使民办高等教育的融资和投资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并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沈竹(2005),陆媛媛(2005),刘国强(2005),彭晓东(2006),陈西东(2006),等等都对高校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仅仅采取单一的传统融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资金需求,而应当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
首先要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强化项目的分解概念,将项目划分成可营利性的部分和不可营利性的部分,将传统融资模式与现代融资模式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模式。
高校除了采用财政拨款、高校学费收入、产业收入、科研收入、社会捐助、资产转换、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外,还可以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如BOT模式,社会基金模式,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在后勤建设方面,认为BOT融资方式是较适合教育产业的新型融资方式,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的基本手段可以借鉴BOT项目融资方式,为高校后勤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渠道选择。
张剑波(2007)认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
受内外条件的制约,当前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畅通资金渠道,实现多元化、全方面的筹资方式,是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沈晓慧(2008)主张设立民办教育基金会吸纳社会捐赠进行融资。
谢清琳从国际视角出发,提出利用资本市场途径进行融资。
而在早些时候,唐卫民(2007)提出了从社会、国家(政府)、个人三个投资主体来拓宽民办高等教育融资渠道。
由于高校是非营利性的单位,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
1.2.1.2教育融资实践现状
(1)民办高校采用教育界通行的做法,即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向学生收取一学年的学费,这种学费预收的办法是直接融资的预付费用模式。
(2)接受社会捐款、争取政府税收优惠等是民办高校直接融资的特殊形式。
(3)民办高校上市融资是一种新的探索,这种做法的实践代表是美国营利
性大学。
美国营利性大学与中国民办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法人性质被界定为公益性企业法人,它们和普通企业一样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并且按照正常程序上市融资,实现了规模和影响的迅速扩张。
我国民办高校的公益性、非企业法人性质,决定了直接上市融资仍然存在法律障碍,但是我国民办高校上市融资的实践与探索打开了民办高校多渠道融资的崭新思路。
第一个案例是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借壳上市。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联学院”)是中国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为一体的十六年直通车模式的新型高校。
海联学院创建于2000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重庆海联专修学院基础上设立而成,为专科层次的民办高等职业学校。
2002年8月28日,海联学院通过借壳上市公司艾木耐特公司(Amnet)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
第二个案例是大连商务职业学院红筹上市。
大连商务学院通过成立管理公司于2006年3月在伦敦三板(PLUS)上市融资(股票代码DBIO),第三个案例是上市公司人福科技投资民办高校。
2004年起,人福科技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独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总投资3亿元,2007年在校生达9800人,2010年预计达20000人。
(4)基金投资日益成为民办高校融资的重要来源。
投资基金是一种资金集合制度,基金投资人自行承担风险与责任,享有收益权;基金管理者通过专业化操作实现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基金管理者收取一定佣金。
民办高校稳定的收益预期,吸引了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各类投资基金,成为基金投资组合中的“低风险板块”,得到广大基金投资者的青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2.1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民办高校大规模扩建新校区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所以国外学者对新校区建设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对融资模式及其风险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国外对BOT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
在研究BOT融资风险问题上,大多数分析采用的指标是收益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PV)或投资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或费用效益率法Benefit-Cost Analysis(B/C)或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这些分析方法都有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但在实践中正确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是非常难的。
常用的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就是通过研究几个非确定因素,按一定概率分布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同时变动,从而找出投资效益指标连续概率分布情况,以判断投资项目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供决策者提前考虑风险防范措施,在评价和选择投资项目时参考。
近些年来,Tiong,L.K.R和其他一些人对BOT项目风险做出大量的分析和
研究。
在对BOT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担的问题的研究中,他们搭建了一套基本的学术基础和重要的研究背景。
通过对多种风险进行对比,他们逐渐得出结论:政治风险远比技术风险更加难于处理。
目前大多数BOT风险研究都是定性的(风险分类,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风险处理等)。
不过已经有学者对BOT风险分析作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模型。
现在的研究都只是简单的数学建模,对于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建模都将其假设简单化。
M.M.Kumaraswamy、Robert L.K Tiong研究了政府在BOT项目中所担当的角色的问题及BOT项目的融资策略问题和BOT项目的评估问题; Holger M.Mulle(2002),Marco Sorge and Blaise Gadanecz(2004), V.Karassev,A.Roukine等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项目融资的信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1.2.2.2国外教育融资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融资方式上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下面以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及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实践为例。
(1)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
美国的私立大学历史悠久,制度先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美国4182所高等学校中,私立高校有2484所,占总数的59.4%;高等学校在校生数1531.1人万中,私立高等学校在学者355.9万人,占总数的23.5%。
美国绝大多数私立大学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经来源大约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学费收入。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将学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美国私立大学对学费的依赖程度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各学校的收费标准也存在较大不同。
耶鲁大学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大约只占学校运作经费收入14.7亿美元的14%,很多私立大学学费占其总经费来源的比例平均约为41%。
②政府资助。
美国政府对私立高校进行资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经开始,直接拨款和签订研究合同是两种主要方式。
政府资助占到总经费的16%左右。
其中耶鲁大学获得资助较高,资金来自项目资助和合的占28%,约计4.1亿美元。
③社会、财团、企业的捐赠。
捐赠在美国私立高校资金来源中始终发挥着要的作用。
很多高校在创建之初就是以资助方式发起的,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其作用更是非常明显。
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在创办之初得到捐赠,遂以捐赠者作为校名。
同样,1865年,企业家康奈尔捐资50万美元及校园用地建立了康奈尔大学,1876年,约翰.霍布斯金捐资350万美元创办约翰.霍布斯金大学;1885年参议员兰.斯坦福捐资2000万美元兴建斯坦福大学。
④教育基金会、校友捐赠。
在财政预算日益紧缩的情况下,私人对学校的捐款越来越多,这成为私立大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甚至有的学校己建立起了私人教育基金,并且校友捐赠在美国私立大学资金来源中的比例是比较乐观的。
对美国大学捐赠额达1亿美元以上的捐赠,1957年至1992年有3次,1993年至1997年12次,1998年至2001年14次。
20世纪90年代被称做是“巨额捐资大学的10年”,199任一 1991年度的捐赠额为100亿美元,1998一1999年度则翻了一番,达到204亿美元。
哈佛大学1994年制定了5年间募捐21亿美元的目标,至1999年实际实现募捐额超过了23亿美元。
2000一 ̄2001年,美国私立高校的捐赠收入的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9%。
现在社会捐赠在美国私立高校的经费收入中依然占有重要的比例,约为24%。
⑤学校资产运作服务收入。
学校资产运作服务收入包括科研服务收入、销售服务收入和校产营业收入等几个组成部分。
美国私立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市场,共同开发新产品,通过出售专利等形式获得经费。
目前,服务收入已经成为美国私立高校仅次于学费收入的融资渠道,占其总收入的17%。
耶鲁大学资金来源中15%来自医疗服务收入,7%来自他投资收入。
(2)美国私立大学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实践。
国外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投资—购买股票”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二是以“融资—发行股票”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第一种形式指的是公立和非盈利性私立大学,如美国的伯克利、哈佛等公立和非盈利性私立大学,就是以这种“投资—购买股票”的方式介入资本市场的。
实际上这样的学校并不属于资本市场上的“教育板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
第二种形式则是盈利性私立大学以“融资—发行股票”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这是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最新形式,他们构成了美国真正意义上资本市场中的“教育板块”。
这种方式又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开展各种教育服务的教育投资公司;一种是以几所高等教育机构—盈利性私立大学集合而成的教育投资公司,构成资本的主体是学校,而非各种教育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部分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联姻,它们分别是美国、印度、南非、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其中,美国是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较为普遍的国家,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与资本市场建立了联姻关系。
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仅教育上市公司就有一百多家,尤其是从私立高等教育系统中分化出来的盈利性私立大学,以公司大学的方式运作,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成立教育投资或教育管理公司,然后进入资本市场,形成了资本市场中的“高等教育—盈利性私立大学板
块”。
另外,美国私立高校获得的捐赠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也令其他国家瞳目结舌,通过产学研合作更是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
显然,高等教育向资本市场的成功介入,不仅为盈利性高等教育提供了融资渠道,为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世界高等教育的融资和投资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其影响下,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盈利性私立大学进入资本市场正在成为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2 项目融资基本理论分析
2.1项目融资的定义、特征与功能
一般来讲,项目融资可从其定义、特征与功能三方面来考察,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兹赘述如下:
2.1.1项目融资的定义
作为学术用语,“项目融资”一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综观现已出版的中、外文书籍,对项目融资定义的表述有多种。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著名法律公司 Clifford Chance 编著的《项目融资》一书的定义是:“项目融资”用于代表广泛的, 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的融资方式。
该共同特征指的是:融资不是主要依赖项目发起人的信贷或所涉及的有形资产。
在项目融资中,提供优先债务的参与方的收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项目本身的效益,因此他们将其自身利益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潜在不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敏感性紧密联系起来。
美国财会标准手册中的定义是:“项目融资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
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
”
中国国家计委与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是:“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
P.K.Nevit所著的(project financing-项目融资)1996年第6版中的定义是:项目融资就是在向一个经济实体(项目公司)提供贷款时,贷款方查看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和收益,将其视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并将该经济实体的资产视为这笔贷款的担保物,若这两点感到满意,则贷款方同意贷款。
法律专家Vinter的定义是:项目融资是对一项权利,自然资源或其他资产的发展或利用的融资,而且融资并不由任何形式股本提供,其回报主要来自于项目日后产生的利润。
综上,从以上不同定义所包含的内容看,大概可概括如下:
(1)项目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有限追索或无追索权的融资贷款;
(2)项目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安排的融资;
(3)项目融资中的贷款偿还来源仅限于融资项目本身。
即融资项目能否获得贷款完全取决于项目的经济强度。
项目的经济强度可从两个方面来测度,一是项目未来可用于偿还贷款的净现金流量;二是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
2.1.1.1教育融资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