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新生活。它表明这次革命胜利与以往的政权更迭相比完全不同,是人 悟
细
民“站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更换了政权。
节
★文本研读
➢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所致的开幕词。请结 合开幕词的结构构成 和课文内容补写右面 的结构导图。
整
“胜利”基础
体
感
知
划
任务
分
层
次
意义
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和未来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1)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 通
读
捣乱活动。
课
(2)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 文
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感 悟
(3)做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细
节
★文本研读
➢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
文
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
体
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品
语
“只要……就能”的条件关系复句和“迅速地”的修 言
饰语,加上排比句式,气势十足,表明了作者对建国后
快速振兴民族经济的自信和豪情。
★文本研读
(2)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
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析
文
体 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了3
年以前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不 品
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因
语 言
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的愤慨。
★文本研读
(3)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析
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 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 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 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 加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 用“同志们”、 “朋友们”、“各位代表” 等。
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 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 平稳、坚毅而自信。
★文本研读
➢ 品读句子,从词语选用和句式表达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析
(1)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 词作品,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 子·咏梅》《采桑子·重阳》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 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 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走近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 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 称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著作有《矛盾论》《实践论》 《论持久战》。人们尊称他为“毛主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文本研读
(4)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 析
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 文
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体
“绝无”“必”等词语语气非常肯定,不容置辩;
品
语
“是……的”表示强调。这些词显示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 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2.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 创作风格; 3.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新 课 导入
➢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通
问题二:所谓“站起来”就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 读
里为什么不用这样的表述而用“站起来”?
课 文
感 悟 细 节
★文本研读
通
所谓“站起来”是很直白、很形象的语言,它形象地揭示出中 读
课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
文
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主和自由的
决,显得铿锵有力。
两个“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是对所涉及问题的列举,在
“绝对”的基础上又给人一种看问题非常全面的感觉,显
得睿智,富有逻辑。
通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家独立自主制定了制度法令、读
大政方针以及美好愿景。
课
③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获得尊严自由,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从此列文
入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感
④中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获得国际认可,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悟
朋友遍天下。
细
⑤人民当家作主
节
★文本研读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
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 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诗词十宗最 ➢最霸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最得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男人:不到长城非好汉! ➢最洒脱: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最畅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伤感: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最高傲: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最诗意: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最旷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自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 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 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 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 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文本研读
[学习任务一]
结合开幕词的构成,划分文章的层次,厘清各部分之间 的关联,分析文章标题的内涵。
★文本研读
➢ 通读全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第二层(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层(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 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文本研读
➢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当时背景,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 重要意义。 (1)从第2段代表构成看,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的会议。 (2)从第六段可以看出,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决定中国未来各种 制度法令大政方针和发展前景,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 揭开新中国历史揭开第一篇章;它代表国家人民大团结,体现中 华民主兼收并蓄传统精神。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通
问题一:毛泽东阐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这之前,中国是 读
课
怎样的?请主要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文
感 悟 细 节
★文本研读
➢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
通
问题一:毛泽东阐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哪些具体内容? 读
课
请主要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文
感 悟 细 节
★文本研读
答: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取得了胜利,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采桑子 ·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写作背景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 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 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 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9月21日至9月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 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1.在这篇演讲词中,毛泽东同志始终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 共同的感觉”为 主线,追溯历史,赞美今天的胜利,并构思和憧憬未来的发展。 2.首先,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立足当下,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 又充满信心,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最后,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 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3.全文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 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 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 和法律上的准备。
★写作背景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的开幕词。这篇著名讲话,向 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四层(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
化建设,国防建设) 第五层(12—16段):纪念与祝贺。
逻辑性
★文本研读
➢ 读标题,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表达情感。
读
标
自豪,喜悦
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初 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知
★文本研读
➢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
悼念和庆贺
题型连接: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讲,读起来扣人心弦,这与文 章思路密不可分,试着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答题方法是:在回答行文思路时,应该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等方面 融合在一起。 (1)总体阅读文段,概括文章总的行文特点(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等); (2)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说明每一部分内容, 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 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 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 (3)总结全文 (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 (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
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
文 体
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
本的胜利。
品
语
用词准确。
言
“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
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
➢ 读这篇开幕词,语调应随着内容变化。我们应以怎样的语调去读这篇文章呢?
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 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
坚毅。 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针对性
讲话对象:全国政协代表 (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 讲话目的: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 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 (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 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所提出的要求,而是 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 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 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开幕词
文 体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
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知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 识 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