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二十五年才拆除的高架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二十五年才拆除的高架路
波士顿街景
江苏省及南京市有关部门在2009年又突然宣布了“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重要决定——拆除有“城西快速干道”之称的原虎踞路高架道路,重建包括地下隧道及过街天桥在内的“无障碍快速路”。

有人(官员、建筑商及材料商)随即为此雀跃欢呼,而民间(沿街商铺老板及居民)则对政府官员这种一拍头即上马的“大拆大建” 行为发出了大量的质疑、反对和反思之声。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通过新闻报道注意到同年湖南省株洲市高架桥拆除中酿成的重大
塌垮伤亡事故这一官民各执一词的大手笔大灾难,再结合省市有关部门对不到三十年前“高架道路成功大手笔”的轻易否定与推翻,笔者情不自禁想起了与此情况颇为相似的美国城市波士顿一延再延长达25年之久的“高架路拆除故事”。

波士顿,美国东北部滨临大西洋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当年英国跨海奔赴北美新大陆许多拓荒者的最初立足地之一,波士顿城建于1620年,享有“美国最古老城市”和“最早北美移民区中心”美称;世界驰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东北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名牌大学与全球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科学博物馆均在其境内。

因该城市对历史人文景观的不懈保护,民风民俗市貌市容均保存良好,虽然波士顿至今还没能获得什么“国际化大都市”称誉,美国《财富》杂志却将其评选为“最佳国际商业环境和最利企业发展”城市。

据多位去游览观光过的朋友同事介绍,波士顿的钢铁玻璃摩天大厦为数寥寥,而建于二三百年前的房屋街巷却随处可见,更没有能够做飞机跑道的宽阔大街及看不到边的超级中心大广场。

1970年代末期,为应对当时数量激增的汽车,改善交通状况,波士顿建造了一条横贯城市南北、全长约13公里、主要由高架道路构成的快速大道。

令人遗憾的是,高架快速路建成后没过几年,更大规模的堵车塞车、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城市功能秩序衰退等新问题却相继暴露(部分高架桥下甚至还变成了毒品色情交易等藏垢纳污之所),因此引起了市民的怨声骂声一片。

因高架路漆成绿色,有市民将其命名为“绿色怪物”;因其阻断了城市东西区域及城市与海滨的自然联系,有市民则将其称之为“城市的大伤口”。

从1980年代初,波士顿市的政府和民众都希望能以合适的方式,缝合这条城市伤口,回归老都市的原有风貌。

市政府提出了改造方案,市议会审核研究、市民听证讨论、专家论证评估、全部否决、部分否决、政府修改、重提方案、再讨论、再审核、再投票、……,反反复复
竟“折腾”了二十个年头。

1991年波士顿终于初步确定了官民意见基本一致的“地下建设、还城市原貌” 的大开挖改造建设方案。

1995年进入了干道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项目特许状招标、建设方案评审、设计施工项目监理及会计审计单位招标。

2005年,这条由美国联邦政府主投资地方政府辅助投资的“高架路拆除与重建工程项目”终于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按一些欧洲人和世界许多后发展国家的眼光,美国人花钱特别“抠门”,政府也极难使出什么“大作为大手笔”,而美国的老百姓就更“难缠”了(著名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如此评价:在美国,人民是各级政府必须讨好的主人)。

一条城市道路的改造重建工作竟然被各方民众上下左右难以集中统一的正反意见给活生生延误了二十多年之久,有多少“锐意改革”、急功近利和热衷“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的中国官员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似乎离奇的事实呢?
已非改造方案提出之初的波士顿市长托马斯·梅尼诺先生事后毫不后悔地告诉访问者:“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

国内外也有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国内大城市“道路向空中发展”的热情,几年前就有知名学者曾结合国内多个大城市“路越造、车越堵”之怪状和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美国的早年教训及经验,不断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谔谔忠告与建议;也有大量的民众和一些喜欢较真的专家学者不断发出“放弃城市的路性、楼性和车性,把人性还给市民”的理性呼吁。

花纳税人的钱,建造难,拆也难,重建更难,应该是人类现代社会中再正常不过的事,已迈入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道路多年的中国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