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师:为了迎接4月中旬的县运动会,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

那咱班运动员们报了哪些项目?
师:在这先预祝咱校在县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参加了这么多的运动项目,说明咱班的同学都非常的喜欢体育运动。

2、出示调查数据表
师:同样的,阳光小学六(1)班的同学也非常的喜欢体育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

师: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个统计表的含义。

(出示课件):阳光小学六(1)班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
3、观察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
师:如果只想形象、直观的看出喜欢各项运动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进行什么统计图的制作?(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个图能不能表示出来?师:不能,那就需要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来解决。

(板书)
师:那制作这个扇形统计图首先需要知道什么?(知道总人数【40人】、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请一组的同学算一算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二组的算喜欢铅球的,三组算喜欢跳绳的,四组就算喜欢其他的,五组就算喜欢100米的,六组就算喜欢跳远的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汇报,板书:
踢毽子:8÷40=20% 铅球: 2÷40=5%
跳绳: 12÷40=30% 其他: 5÷40=12.5%
100米: 9÷40=22.5% 跳远: 4÷40=10%
师:我们把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算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如何把它制成扇形统计图呢?我们先想想我们在哪学过扇形?
4、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那我们先画一个圆。

这个圆表示什么?(画个圆,这个圆表示单位一,具体表示六一班的总人数)
师:接下来需要我们把算出的百分比呈现在这个圆里。

踢毽子人数占(20%),也就是在这个圆里,分出20%表示(踢毽子)。

这部分面积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占总人数的20%,这个20%表示什么?......
师:这就是整个扇形统计图,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整个圆表示单位一,扇形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有关系)]......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扇形统计图),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5、对比分析
师: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清楚的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
师: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练习】巩固练习
1、生活小知识
师:体育运动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馒头)
师:馒头是由什么做成的?(面粉)
师:我请同学说一说面粉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2、练习一(饮食)
(1)(出示课件):标准面粉的营养成分含量统计图。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表示的是什么?(这是标准面粉的营养成分含量的扇型统计图。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我们发现各部分加起来的数是多少?(100%)
(出示课件):每天吃200克的面粉,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脂肪为例,脂肪的含量占面粉总量的1.8%,可列等量关系:(脂肪的含量=面粉总量×1.8%)要求200克面粉里脂肪有多少克,实际上就是求谁的百分之几是多少?(200的1.8%是多少。


师:用什么方法?(乘法)即是200×1.8%
师:你想知道200克面粉中哪几种营养成分的质量?请选择其中的几种算一算!
师:你求的是什么?是多少?怎样算的?(生答)
(出示课件):牛奶A和牛奶B的营养成分质量统计图。

(出示课件):蔬菜种类统计图。

师:面粉中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菜中含有(维生素),牛奶中含有(蛋白质),
不同的食物中都含有很多不同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饮食。

3、练习二(作息时间)
师:我们除了要合理的安排好饮食以外,我们还要合理的安排好我们的学习,运动,休息的作息时间。

(1)(出示课件):小明作息时间图
师:计算小明一天的具体时间安排,分析是否合理。

(生答)
师: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他睡觉的时间安排得不合理,时间太短了。

)师:小明睡觉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多少?(30%)
师:一天有多少小时,他一天睡了几个小时?(约7.2小时)怎样算?
教师计算:24×30%=7.2(小时)
师:其他的呢,折算成小时又是多少?
师:通过咱们的计算,你发现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怎样?我们要不要这样?
【全课小结】
《扇形统计图》学情分析
1.教学前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前一章认识了百分数,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刊、电视、网络上看到过扇形统计图,对其有初步感知。

2.学生在生活中虽见过扇形统计图,但对其从没进行分析过。

因此本节课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初一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作好准备。

3.六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时要从实际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描述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加以合理的推断的过程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

5.本班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认同
《扇形统计图》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
(1)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数量的多少,不能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2)扇形统计图中用圆表示总数,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3)扇形的大小与各部分占总说百分比的大小有关,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越大扇形面积越大,各部分占总说的百分比越小扇形面积越小。

(4)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5)扇形统计应用在生活中。

(6)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有个更深的理解。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区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8)最后一题的学习,学生受到了要多运动多休息少看电视的德育教育。

《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例如,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

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

因此,本单元第一课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第二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材例题分析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校运动会的情境,为引入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要求: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吗?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

教材让学生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百分比的过程,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完成了扇形统计图后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即“上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本课教学只要求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要求绘制扇形统计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扇形统计图。

踢毽子 20%铅球 5%
跳绳 30% 其他 12.5% 100米 22.5%跳远 10%
阳光小学六(1)班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评测练习
一.探讨研究
踢毽子: 铅球:
跳绳: 其他:
100米: 跳远:
思考、讨论:观察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算一算喜欢各项运
二.学以致用
为易,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了。

因此,我
在教学时,充分考虑
学生的知识现状,从
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
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
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
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新课导入时,我出示条形统计图,再出示扇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获得了什么信息?最后我让学生思考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积极性很高,我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

课标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注重让学生与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
解和掌握, 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上课25%睡觉30%
活动5%做作业 4%其他16%看电视 20%(1)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1>睡觉:
<2>上课:
从生活中选择数学问题,会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3、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会相互补充,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

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扇形统计图》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标解读
结合以上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

这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认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意义引出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中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而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的特点。

(二)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
教材提供了同一题材中二组不同形式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二组数据进行比较,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中选择能直观、有效表示信息的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二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特别地,增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的深刻认识。

(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和数据特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对统计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合理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描述数据的前提条件。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周密思考:要利用这些数据表达什么信息?再结合二种统计图的特点,形成合理选择统计图的一般思考方法。

(四)要重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材不仅编入了许多与当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还提供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习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好这些素材,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