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43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

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6.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2节弹力P6
情境导入
【飞将军射虎】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在一次巡视边防回来,天色已晚。

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放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的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的老虎。

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手下的士兵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就跑过去捉虎。

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了,原来射中的不是老虎,竟然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只箭陷得很深,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飞将军李广射虎靠得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一种力——弹力。

目标解读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学课本P5页“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后小组交流答案。

(1)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
(3)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
活动二:.自学课本P5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
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三.(小组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
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
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2N、3N,感受一下1N、2N、3N的力有多大。

(3)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课堂检测:(基础部分)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30N,分度值3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3.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 ,弹簧测力计就是
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3节重力 P9
情境导入:
失重状态下的航天生活,宇航员睡觉时用睡袋,这是像蚕茧一样的睡觉用品,睡袋横着放和倒着放,人睡起来的感觉没什么两样,睡袋一般挂在舱壁上。

宇航员用的牙膏也是特制的,刷完牙之后要把牙膏咽到肚子里去,要使用没有泡沫的肥皂,禁止使用电动剃须刀,否则胡渣会像粉末一样在舱内四处乱飞。

淋浴室也钻到袋子式的“浴缸”中,水从水栓中喷出来后,用海绵块代替毛巾在身上擦洗。

这些都是因为宇航员在太空时处于失重状态,即好像所受重力为零一样。

那么什么是重力呢?这就是我
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目标解读: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任务一:知道什么叫重力?
学习要求:1、观察图7-12,认识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2、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2千克,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任务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思考题:
关于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表示m与G成正比B它表示G与g成正比
C它表示g与m成反比D它表示G与m成正比
课堂练习:
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45N,则它的质量是克.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4、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g=10N/kg)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一课时)P16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课前预习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9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19页第二段,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伽利略的观点: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典型例题例.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
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下来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
A 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下落
D 无法判断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惯性学案(第二课时) P16
学习目标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课前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21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解释一下课本图6.5-5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21页的“想想议议”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典型例题
1.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 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2.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课堂达标
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____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6.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
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7.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
A 应该前轮先着地
B 应该后轮先着地
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8.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9.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0.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它没有惯性
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
D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
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
本报讯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P20
学习目标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回顾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____,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
3.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23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
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
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阅读课本23页最后几段,找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悬挂的电灯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5N,则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N;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这本书重3N,则桌子
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N;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牵引力是5×104N,则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总重为700N,则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典型例题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
例2.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写出原因.
A B C D E
A.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方法总结: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_____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课堂达标
1.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5t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T应为( )
A 只有静止时,T=4.9×104N
B 匀速上升时,T>4.9×104N
C 匀速下降时,T<4.9×104N
D 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4.9×104N
5.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 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 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 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6.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
D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7.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2.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回顾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保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时,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_______.
典型例题例1.有一架质量为1.5t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_________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_________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
思路引导:直升机停在空中时,保持______状态,此时它处于_______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举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当水平飞行时、匀速上升时、匀速下降时直升机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直升机受到的举力均等于它的________.
例 2.如图所示,用F=20N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大小是______N.
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
课堂达标 1.一个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 )
A 40N,方向竖直向上
B 40N,方向竖直向下
C 0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N,方向__________.
3.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重500N箱子,此时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_____N,过一会,某人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受到地面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填“滑动”或“静”),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其方向向______.当推力增大到150N时,箱子仍然没有被推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200N时,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其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
4.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受到F=60N的水平压力作用,沿竖直墙壁向下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0N
B.140N
C.80N
D.60N
5.一个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
A.50N,50N
B.50N,0N
C.0N,50N D 0N,0N
6.如图所示,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 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专题补充----受力分析
一、根据二力平衡理论推断不明显的力.
例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尽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F和向左的静摩擦力f,另外,由于物体A受到向下的重力G,所以根据二力平衡,物体还受到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二、物体受力情况一般分析法.
例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放在斜面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