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自我检测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自我检测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鲁科版选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自我检测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鲁科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自我检测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鲁科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2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达标
1。
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
乙醇 B. 乙醛
C. 乙烷
D. 氯乙烷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表现了醛具有氧化性
C。
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D。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
3。
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新制Cu ( OH )2悬浊液和乙醛反应生成Cu2O
C。
乙醛加氢制乙醇
D. 乙醛制乙酸
4.甲醛、乙醛、丙醛的混合物中,测得H的质量分数为9%,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分数()
A. 37%
B. 16%
C。
6. 6%` D。
无法确定
5。
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A. 甲醛
B. 乙醛
C。
丙醛 D. 丁醛
6. 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B.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过量
C。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D。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 1~2 mL ,再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沉淀恰好溶解时为止
7。
下列物质能够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8. 燃烧0。
1 mol某饱和一元醛生成8.96 L (标准状况)二氧化碳;3。
6 g 该醛跟足量银氨溶液共热,生成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A. 7。
2 g
B. 9。
4 g
C. 10。
8 g D。
11。
6 g
答案
1. B
2. C 3。
C 4. A 5. A 6. D 7。
BC 8。
C
更上一层
9. 现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六种溶液,分别是氯化钠、苯酚钠、醋酸钠、醋酸、苯酚、盐酸溶液,其p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乙醛跟银氨溶液共热的实验现象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11。
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浊液混合共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① _______________ ,表示这一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② _________________ 。
12. 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
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Ⅲ )可看成是
由(Ⅰ )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与( Ⅱ ) 中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
( Ⅲ )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 ( CH3CH2CH2CH2OH )的各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必写条件 ) 。
答案
9。
苯酚钠〉醋酸钠>氯化钠>苯酚〉醋酸〉盐酸
−−→ CH3COONH4 + 2Ag ↓ + 3NH3 + H2O 10。
①产生明亮的银镜②CH3CHO + 2Ag ( NH3 )2 OH ∆
−−→ Cu2O ↓ + CH3COOH + 2H2O
11. ①产生红色沉淀②CH3CHO + 2Cu ( OH )2 ∆
12.( 1 ) CH2 ═CH2 + H2O −−→ CH3CH2OH
( 2 )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3 ) CH3CHO + CH3CHO −−→ CH3CHOHCH2CHO
( 4 ) CH3CHOHCH2CHO −−→ CH3CH ═CHCHO + H2O
( 5 ) CH3CH ═CHCHO + 2H2−−→ CH3CH2CH2CH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