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
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
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
3.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4.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
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
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5.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6.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7.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270m。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刘速度最大B.小韩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1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A.2:1B.1:1C.1:3D.4:1
11.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
13.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______生成的。

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液化为水,水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______而成的。

1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

护目镜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复学返校后,学校防疫工作人员为了同学们的健康,也定时对学校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液喷洒在学校各处地面不久,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比它更低。

热力学温度就是以这个温度为零度的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它的单位是开尔文(K)。

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相同,则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T=______K。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______℃。

16.甲、乙两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17.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 1 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35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它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其中图 2 和图 3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则图_______(选填“2”或“3”)是噪声的波形.
18.如图所示,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该仪器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9.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 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 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 m/s的速度跑开,他______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 m的安全地区(选填“能”或“不能”).
20.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三、解答题
21.在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
22.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气温在﹣30℃以下,最低可达到﹣52.3℃.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
23.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
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计算大桥的长度。

2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25.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

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26.如图所示,轿车从百色开往南宁的方向匀速行驶,途中从A地到达B地用时0.5h,请
根据图中信息。

求: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速度;
(2)轿车到达B地后,一直保持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则轿车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
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
【分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3.A
解析:A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
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综上所述,甲乙两幅图中物态变化与题目中的物态变化均为吸热。

故选A。

4.C
解析:C
甲烧杯外水温为100°C,甲杯中的水温也应该是100°C,乙、丙两个烧杯外的导热介质温度分别为180°C、250°C,所以乙、丙中的水温也为100°C,再根据水的沸腾条件判断出,甲中的水没有沸腾,乙、丙中的水沸腾,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B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
【详解】
小刘的速度为
v1=18km/h=5m/s
小韩的速度为
v2=4m/s
小王的速度为
3
4.5m/s 60s
270m
v==
因为
5m/s>4.5 m/s>4m/s
故小刘速度最大,故选A。

10.C
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数学的比例运算。

【详解】
已知s甲:s乙=1:2,t甲:t乙=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v甲:v乙=s
t



s
t


=
s
s


×
t
t


=
1
2
×
2
3
=1:3
故选C。

11.D 解析:D 【详解】
A.根据=s
v
t
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错误;
B.根据=s
v
t
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故B错误;
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B
【详解】
A.“轻舟”在运动,不能选择“轻舟”本身做参照物,故A错误;
B.“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万重山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万重山”,故B正确;
C.相对于坐在轻舟上的人,“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轻舟”是静止的,故C错误;
D.B正确,则D错误.
二、填空题
13.凝华凝固
解析:凝华凝固
[1]很冷的冬天,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粘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2]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小水滴在下落的过程中又凝固成冰,所以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

14.液化汽化
解析:液化汽化
[1]从较冷的地方进入较暖和的地方,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护目镜的玻璃片上液化成水液滴,使护目镜的玻璃片变得模糊不清。

[2]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是因为消毒液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15.t+27315365
解析:t+273.1536.5
[1]热力学温度就是以-273.15℃为零度,则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
T=(t+273.15)K。

[2]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6.5℃。

16.2:3超声波
解析:2:3超声波
[1]由
s
v
t
=可得:
212
313
s
t v s v
s
t v s
v
==⨯=⨯=

甲甲甲乙

乙甲乙

故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2:3;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17.分贝不能3
解析:分贝不能3
[1]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2]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不能控制噪声;
[3] 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图3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18.超声波次声波低于
解析:超声波 次声波 低于
[1] 速度测定器中用到的是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 风暴会产生次声波,人们利用次声波的接收预报风暴;
[3]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为次声波,因此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9.能【详解】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因为 t2<t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解析:能
【详解】
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
111100cm =200s 0.5cm /s
s t v =
= , 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 222600m =150s 4m /s s t v =
= , 因为 t 2<t 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20.变速01【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A 到E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 间的距离为8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08s 则小
解析:变速 0.1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A 到E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 间的距离为8.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 =0.8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8.00m 10cm/s 0.1m/s 0.8s
s v t ==== 三、解答题
21.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解析】试题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22.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解析】
黑龙江这样冷的地区应该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23.(1)30m/s ;(2)750m ;(3)700m
解:(1)火车的速度
11150m 5s
s v t =
=车=3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 声=v 声t =330m/s×5s=165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2s =s 声-s 1
s =
1-1650m-150m 22s s =声=750m (3)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 2=v 车t 2=30m/s×30s=900m
则大桥的长度
L 桥=s 2-L 车=900m-200m=700m
答:(1)火车的速度是30m/s ;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750m ;
(3)大桥的长度是700m 。

24.98s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传到终点时运动员已经开始跑了,由于s =100m ,v 声=340m/s ,由s v t
=知道,声音传到终点时,已经传播的时间是: 100m =0.29s 340m/s
s t v =≈声 所以,真实成绩应是计时时间加上声音100米传播的时间,即
13.69s+0.29s=13.98s
答: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13.98s 。

25.(1)30min ;(2)100km/h ;(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
45min-15min 30min 0.5h t ===
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30min 。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是
120km -70km 50km s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
50km 100km/h 0.5h
s v t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100km/h 。

(3)据图可知从B 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70km s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 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
70km 0.7h 42min 100km/h s t v ==== 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

答:(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30min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

26.(1)100km/s ;(2) 0.875h
【详解】
解:(1)由图示知,AB 间的距离
s AB =120km-70km=50km
则轿车从A 到B 之间匀速行驶,则速度
150km 100km/h 0.5h
AB AB s v t =
== (2)由图示知,B 地到南宁的距离 s =70km
则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70km 0.875h 80km/s
s t v === 答:(1)轿车从A 地到达B 地速度为100km/h 。

(2)轿车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是0.875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