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
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松原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2.06
•【字号】松政发[2007]8号
•【施行日期】2007.02.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的
通知
(松政发〔2007〕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松原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七年二月六日
松原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根据市委工作部署和市人大三届五次会议决议,2007年,市政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性地工作,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拼搏奋进,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2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松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大力抓好固定资产投入。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增长50%。
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75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8亿元,农林水利完成投资40亿元。
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长松高速公路松原段、松肇高速公路松原段及长岭绕越线一级路等工程建设。
完成县乡村公路建设1263公里。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抓好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上半年完成立项、可研批复及施工准备工作,下半年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开工建设松原港工程。
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抓好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乾安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市内66千伏变电所建设。
完成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吉林分公司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可研报告、立项审批等工作,年内开工建设。
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抓好通讯基站建设,加快信息传输网络的改造和升级。
(二)积极开展“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
全年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7个;每个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0户;着力抓好吉林油田分公司产能建设、吉林石油集团公司热电厂二期扩建、经济技术开发区70万吨丁醇、宁江3万吨木糖醇、长岭复合肥、扶余90万吨玉米深加工、前郭3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乾安风能发电、松原变电站等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年内建成投产;强化前期运作,推进长山热电厂120万千瓦扩能改造,前郭石化分公司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等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项,首次投产新产品37种。
编制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万元GDP能耗下降6个百分点。
(三)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5亿元,增长10%。
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33个村和6个镇的试点工作。
加快优质粮产业带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万吨。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规
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个,带动农户35万户。
积极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总产值要达到70亿元,增长11.1%。
积极推进“粮变肉”工程,发展精品畜牧业,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规模经营水平。
新建牧业小区80个。
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
组织实施“绿化松原大地”工程。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年输出劳务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
(四)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增量升级。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增长26%。
抓好查干湖关东影视基地、龙华园、乾安泥林博物馆扩建和龙凤山旅游度假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辽金古迹、满蒙风情、冰雪捕鱼、泥林奇观、石油钻采等特色旅游。
编制完成全市旅游地图,精心设计旅游精品线路。
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
启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重点培育油田配套、玉米工业原料、杂粮杂豆、建材等综合性物流园区;抓好三井子杂粮杂豆、三青山粉条等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国内知名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二级市场。
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合力打造城市商圈。
重点建设江南、江北商业集中区和12条特色街路。
强化非税收入管理。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城市信用社改革步伐,筹建专业性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
完成中心城区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县城棚户区改造工作。
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
(五)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
高标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编制中心城区、棚户区和沿江两岸的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性详规。
搞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加快推进城区扩容工作。
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城区扩容的区划变更方案,全部完成相关区域的变更、交接和变更区域的勘界工作。
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江南区筹备处,设置江南区筹备处工作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
重点抓好松原大桥、松原大路延伸、沿江西路延伸、瓦房街延伸等工程,启动康宁公铁立交桥建设。
新建10条标准化巷路。
抓好临江路改造及带状公园和景观小品建设、城市防
洪工程堤顶硬化、亮化及绿色长廊建设、城市防洪墙亚行贷款项目、城防右岸大桥上下游护岸、松花江河道整治等工程,力争完成旧堤改路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打造滨江新区。
开工建设江北污水处理厂、两个大型集中供热厂和两个二次供水站。
彻底治理铁西涝区。
开工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
维修新建垃圾中转站60个,翻建新建公厕30座。
抓好镜湖公园、锦江街三角广场、城区防护林等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
完善消防设施配套工程。
逐步放开城市户籍管理,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
加快县城和长山、弓棚子、太平川、水字等重点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全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六)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00亿元,增长53.2%。
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
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选准招商目标,开展好以商招商、科技招商、专项招商和中介招商活动,引进20个以上战略投资者。
有效组织实施市直部门机关干部轮岗招商创业活动。
组织参加“西洽会”、“厦洽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经贸活动。
在冀、鲁、豫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
突出重点产业招商。
重点推进房地产、旅游、商贸、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
组织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
全市外贸出口要达到1亿美元以上,利用外资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
(八)切实增强开发区的“领跑”作用。
全年开发区和园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18亿元,增长76.4%。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编制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步伐,省级园区新上亿元以上项目和市级园区新上5千万元以上项目至少要达到5个。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园区承载功能。
每个县(区)要集中建设1- 2个特色园区,使重点园区实现率先发展。
三、围绕构建和谐松原,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九)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建设一批重点科技项目。
(十)提高教育和人才工作水平。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抓好农村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政策规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完成市属九年制学校建设任务。
启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移址新建工作,完成各县(区)职教中心建设。
继续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实用人才,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总量、结构、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十一)推动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快速发展。
筹建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综合楼。
开工建设市体育馆。
扩大有线电视用户,筹建广电产业大楼,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调整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强化地震设防管理,抓好地震应急体系和指挥中心建设。
开工建设江北地下人防工程。
抓好扶贫济困工作。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功能,建成市医疗垃圾处理厂并投入使用。
解决40万人饮水安全。
(十二)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更富实效地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5万个,其中公益性岗位3200个,新增就业4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十三)增强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
拓展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
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抓好扶贫济困工作。
建立健全市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和志愿者制度。
完成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继续开展慈善捐助活动。
(十四)广泛开展“平安松原”构建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
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解决引发信访特别是越级访和群体访事件的突出问题。
强化应急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高度重视和做好公共卫生、食品、生产、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搞好文化、医疗、食品、药品市场整顿。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围绕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制定便民、高效的审批操作规程,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破除官本位、权本位思想,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必须全部进入中心,集中办理,规范运行。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十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制度。
提升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
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十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实施“治庸”工程,认真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庸碌无为等问题。
加大行政监察、政务督查和考核奖惩力度,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
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严格的考评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十八)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尽心竭力维护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和廉洁自律之风,努力加强政府自身的廉政建设,更好地履行促进发
展、造福人民的历史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