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地球--宇宙的奇迹》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宇宙的奇迹》说课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 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 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 大家批评指正。
(三)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
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 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 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 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板块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教师引导:地球上有无数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还有我们人类。那 么,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 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 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 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 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小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 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 深度约为4千米;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
板块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 “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 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 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教师提问:“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 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 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 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 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 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 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 —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 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 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海洋生物由于生活在水里,无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火星的气候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C.只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板块五、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 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 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 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 的不足。
板块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火星上也有氧气,适宜生命存在。( × )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米。( × ) 3.地球上虽然有液态水,但是无法蓄积在地球表面。( × ) 解析: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二)、选择题 1.( A )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A.大气 B.岩石 C.土壤
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1)适宜的温度: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 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2)大量的氧气: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 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3)液态水: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 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 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4)稳定的气候: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教学重点
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 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 的条件。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 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 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二)学生讨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 哪些生存条件?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提供的生存条件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地球--宇宙的奇迹》是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 我们》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 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 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 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 家园》视频。
本课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 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 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 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 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 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 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板块三、研讨 (一)学生讨论: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 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 4.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5.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6.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7.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 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 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 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 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 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 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 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 大家批评指正。
(三)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
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 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 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 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板块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教师引导:地球上有无数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还有我们人类。那 么,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 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 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 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 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小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 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 深度约为4千米;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
板块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 “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 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 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教师提问:“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 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 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 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 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 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 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 —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 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 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海洋生物由于生活在水里,无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火星的气候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C.只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板块五、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 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 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 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 的不足。
板块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火星上也有氧气,适宜生命存在。( × )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米。( × ) 3.地球上虽然有液态水,但是无法蓄积在地球表面。( × ) 解析: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二)、选择题 1.( A )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A.大气 B.岩石 C.土壤
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1)适宜的温度: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 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2)大量的氧气: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 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3)液态水: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 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 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4)稳定的气候: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教学重点
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 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 的条件。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 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 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二)学生讨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 哪些生存条件?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提供的生存条件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地球--宇宙的奇迹》是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 我们》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 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 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 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 家园》视频。
本课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 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 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 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 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 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 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板块三、研讨 (一)学生讨论: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 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 4.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5.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6.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7.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 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 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 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 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 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