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课件1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是( B )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
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
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
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A.不能复分.别.
B.乃厌.倦.不堪
C.对.面.取人物
D.对面取人.物.
解析:A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是“各 自”“分离”的意思;C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的意思,而 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项“人物”在文中是“别 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 的人”的意思。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 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 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 法等。 提示:本知识点在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 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已做详细讲解。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C ) A.伶.俜.萦苦辛 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C.昼夜勤作.息.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解析: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 指“作”。A项“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B 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恨”的意思;D项 “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
有一个楚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窥伺蝉 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 头摘取树叶——螳螂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 来。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 了。他就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 的妻子说:“你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 楚人整天这样问,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 不见”。楚人沉默不出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 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绑着他去县衙。
宴》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与本字读音相差 甚远。如:生之
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倍德也。(“倍” 有时而用之亡度
通“背”)《鸿门 (“亡”通
宴》
“无”)
解说
举例
注意点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 字)原有几个 意义,后为 区别,另造 一个新字(今 字)来表示其 中的一个或 几个意义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 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通“暮”) 《石钟山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受”通“ 授”)《师说》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 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军队中 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 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 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 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 为这个而赞扬他。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伐:自夸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讨伐,征伐 B.①进止皆有表识. 识:赏识 ②天下谁人不识.君 识:认识 C.①每所止舍. 舍:宿营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 D.①光武以此多.之 多:赏赐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多:大多 解析:B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项,②应解释为“停息”; D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即时小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D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偏义复词。A项偏在“异”;B项偏 在“国”;C项偏在“死”。
感情色 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
[即时小练]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项古义为“先例”, 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 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为“窘迫,走投无路”,今 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古义为“英明睿智”,今义 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回答 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 呢。”…… 有个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 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是沈周被征用去画壁画。有人劝他 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百 姓的义务,去拜访权贵不就变成了耻辱吗!”最后做完役工 才回去。
变化情况
示例
词义缩 小
范围 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义项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减少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变化情况 词义转移
示例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文中的通假字。A.联系下文沈周不 离开母亲、赡养母亲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 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B.“卒供役而还”,是沈周被 征劳役的结果,“卒”是“完毕”“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 C、D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设法 躲开;“辩”通“辨”,分别,辨别。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 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 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类型
例句
语义相对的 偏义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 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 为衬字。)
语义相近的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并 偏义复词 序》(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伸·太祖本纪》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引申 义
意义 举荐、提拔
延请
援引 引导 掉转
例句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沈周)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
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
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父没.,或劝之仕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 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 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解说
举例
注意点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由于古今语音的 谢项王。(“蚤” 变异,有的通假 有本字而不用,借 通“早”)《鸿门 字现在的读音已
通假字
用一个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这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 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 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 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 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 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 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中学教学中,把古 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异体字
音同义同, 形不同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 《曹刿论战》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 式注释异体字
[即时小练]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江 皋)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 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 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 应期至,军乃戢。……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 柳人大恐。……公骑偕使者往视木……半崖路绝,无置足所。 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
当时刚刚收复粤西,官兵留在柳州镇守,军中有很多抢掠来 的妇女,哭泣着想回家。江皋上报大府,将妇女交给军队统 帅登记,并送到郡里去查讯,一定想回家的就根据她们路途 的远近发给盘缠送她们回去,这样的共有数百人。第二年, 柳州统帅去世,军饷不能及时发放,士兵们手握兵器在军门 前喧哗,江皋急忙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后发放,士卒们 都信任江公,就渐渐地解散离开了。江皋立即让人飞驰送书 到省里,让他们赶快发军饷。军饷及时送到了,军队才安定 下来。……那时,皇上正在修建太和殿,朝廷使者将要来柳 州采木头,柳州人都非常惊恐。……江皋骑马与使者一同前 往看树木……到半山崖时路不通了,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 江皋抬头看树木,又回头看使者,说:“怎么样?”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 “引”为例:
意义
例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申
牵、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义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引申 义
意义 抽、拔出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⑥/③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③⑤寻求到尽头/动 词;②⑥穷尽/动词;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 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 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 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文中的通假字。B.“台省”,古代官 署名称,“台省前来发饷”在事理上说不通,所以,“趣”解释 为“通‘趋’,前往”错误。“趣”应读cù,通“促”,“急速”“赶 快”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 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
变化情况
示例
词义 扩大
范围 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义项 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 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