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记》教案
《昆虫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
充满智慧。

2、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这就是《昆虫记》,它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领略昆虫界的神秘吧!
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

作者及其背景介绍: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

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

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


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

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

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地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地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指导看书的各组成部分:(实物投影)
(1)瞧,我们拿到书首先会看到什么?(板书:封面)
通过看封面,能了解到什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介绍书脊。

(2)介绍扉页。

(板书:扉页)
(3)看,这本书已经多次被印刷了,这充分说明这本书非常——(“受欢迎!”)。

这么受人欢迎的一本书,就更加说明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

那讲了哪些故事?让我们再往后翻,这是译者的话,我们可以课后去读读这里的内容。

接下来翻到目录,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A、看,一个数字代表一个故事,书中一共22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

B、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

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书里的什么昆虫吗?
三、交流内容及感悟
1、《昆虫记》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经历百年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

这小小的昆虫何来如此的魅力,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你从这本让人不可不读的书中了解了哪些内容,知道了哪些昆虫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2、知识竞答
(1)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叫什么?
(2)最短命的昆虫是什么?
(3)会叫的'蝉是雌蝉还是雄蝉?
(4)蝉的幼虫生活在哪?
(5)蝉在树上生活的时间有多长?
3、片段比较,感受写作风格。

《昆虫记》描写了几十种昆虫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光蜜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想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描写它们的吗?出示几个蜜蜂描写的片段,对比区分它们的不同。

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读了这些片段,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谁能来说说,怎样一眼就区分出这几种蜜蜂呢?几乎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各种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的呢?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了呢?
4、小结:正是因为法布尔观察细致,所以可以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描写细腻,我们才可以身临其境。

各类昆虫在他的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观察细致、描写细腻。

如果你打开这本书,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一个个小
昆虫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快乐地舞蹈,快乐地歌唱,快乐地生活。

5、走近昆虫,感受写作方法。

同学们,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也有冷酷。

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昆虫世界的人情冷暖。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的片段。

出示如下片段:
矿蜂:矿蜂可谦虚友好了,不信你看这场面:一只蜂刚要出来,而另一只蜂正要进去。

于是那只要进去的蜂会很客气地让路,表现得可有风度和礼貌呢,简直就是一个绅士。

矿蜂不但谦逊,而且还很聪明。

看看它的小家。

每一个都修得很光滑别致。

西西斯甲虫:西西斯爸爸和妈妈一起做好孩子的食物球后,妈妈去找地方贮藏,而爸爸会留下来,蹲在食物球上守护着。

如果等的时间太久,它就用它高高举起的后足灵活地搓球,用来解闷儿。

瞧,他那幸福的样子,好像在说:“我搓的这个球,是做给孩子们的面包。

”等他们把食物球贮存好以后,爸爸会钻出洞穴为妻子和孩子们看门。

无翅黄蜂:无翅黄蜂是一群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恶棍,你千万不要被它漂亮的外表骗了。

你瞧,它经常潜进别人的茧子,把自己的卵产在那睡得正甜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成美食。

读了以上的几段话,这些昆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法布尔为什么能把昆虫写得这样充满趣味呢?
6、小结: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更加引人入胜。

读这本《昆虫记》,你仿佛就是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童话般的昆虫世界。

四、感知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1、《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投入毕生精力去研究,成为了著名昆虫学家,请同学们读读《昆虫记》里法布尔的一段话。

正是那些带着昆虫图案的书本激发了我学习的巨大兴趣,也正是它们,我才真正开始了启蒙教育。

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父母对我的进步感到吃惊万分,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即使是在因贫困而退学的日子里,昆虫成了凄惨晦暗日子里的一道阳光,照亮并温暖了我悲伤的心。

我的经历正好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这么说了以后,你多少可以明白点什么。

2、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3、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现在你对这本《昆虫记》一定充满了好奇,那么就请大家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美美地去享受书的乐趣吧!《昆虫记》教案2
刘:呼呼的寒风中
潘:纷飞的大雪下
齐:我们迎来了第三期读书交流会。

曹:在那美丽的花丛间
毛:在那碧绿的树林中,刘:你们何曾注意过
潘:那可爱的小精灵―
曹:昆虫吗?
毛: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平凡公民――齐:昆虫的世界。

刘:你了解法布尔吗?他的爱好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我们有请两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潘:我们大家都读过<昆虫记>,现在请几位同学来总结、归纳一下<昆虫记>的主要内容。

毛:我们先来看几幅昆虫图片吧,(读――)
刘:请几位同学读好段
潘:请几位同学读读后感
一、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食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
事情节曲折奇异。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和观照虫性,体现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眼光。

《昆虫记》这本书由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因为这本书对昆虫心理和思维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所以它也被看作是动物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昆虫记》又是一部描述昆虫生育、劳作、狩猎、婚嫁与死亡的科普书,它那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那幽默的叙述,令人捧腹。

《昆虫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蝉是怎样脱壳的,又是怎样歌唱的;屎壳郎是如何聪明地滚动粪球前进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丽住宅的?这些人性化的虫子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翩然亮相时,会让你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已置身于虫子的世界,昆虫的身影,昆虫的鸣叫,会一下子飞奔过来,挤入心胸,穿透心灵。

这时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那就是背起挎包,拿起放大镜、屏住呼吸,轻轻地踏着潮湿的土地和野草,沐浴着日月星辰的`光芒,走进广袤的田野,融入这奇妙的充满灵性的大自然。

二、阅读要点
(一)语言朴素,描述真实,体裁独特
作者的文笔精致,就连昆虫脚爪的抖动,触角和触须的抚摸,
翅膀的轻颤,都描写得细致入微,仿佛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微观的动物世界。

法布尔秉承“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的理念,用散文的形式,真实而朴素地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昆虫世界。

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

(二)精灵的小虫,多彩的生活,动情的故事
这些小小的虫子为生活为生存而进行斗争时的表现简直妙不可言,书中的每一章都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又走进了富含情趣的自然,又回到了如诗如梦的童年,仿佛又看到了松毛虫的人生旅行,孔雀蝶天鹅绒一般的衣衫,萤火虫小心翼翼地捕食,红蚂蚁不屈不挠地回巢和避险?作者将这些小虫子的生活写成一个个趣味十足的精彩故事,又将这些故事组成一部“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实属难得。

法布尔以昆虫为友、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时时想起的动人故事。

读书交流时可以由虫趣到生活情趣,让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得到实现。

(三)学习观察方法,学习阅读方法,学习写作技巧
“螳螂相当美丽,它有着苗条的轻盈的腰身,身着俏丽的短上衣,浑身呈现优雅的淡绿色,还有那长长的酷似纱罗的翅膀。

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类似的描写很多,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这样细致的描写离不开仔细的观察。

法布尔描写小昆虫时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特别是拟人化的写法让文章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粪金龟在黄昏迎来了“飞跃和欢唱的时刻”;再看“那爱拌嘴的麻雀夫妇,一边训诫不谨慎的孩子,一边鼓励胆小的孩子”。

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觉得应该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成是法布尔,要站到他的角度去领会观察的要义,体会写作的真谛。

(四)感受生命之美,唤醒生命意识
《昆虫记》不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昆虫学的知识,而且提升了我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通过读,我们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多情的心灵感受生命的美,自觉地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昆虫记》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
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

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

)(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
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

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

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

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

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的习惯。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

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蜜蜂》练习题
一、我会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

(1)蜜蜂被放出纸袋以后,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2)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
(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
(4)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
二、我会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并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字。

推侧()
摇远()
式验()
口代()
记亿力()
三、我会比较,再组词。

减()阻()扩()超()
城()祖()括()起()
测()推()验()途()
侧()准()脸()除()
四、我会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大概――
不是……而是……
五、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逆风()
陌生()
六、我会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既…又……
因为…所以……
无论…总是……
(1)()他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大家选他当班长。

(2)这篇课文她()会读,()会背。

(3)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飞到哪里,()可以回到原处。

(4)弟弟()只有五岁,()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七、根据课文填空。

听说蜜蜂有――的能力,“我”想做个试验。

“我”先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在它们背上做了――――,然后,“我”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才把它们放出来。

“我”回到家里,有只蜜蜂已经回家了。

第二天,又有只蜜蜂回家了。

在二十只蜜蜂中,只没有迷失方向,地回到了家。

蜜蜂靠的不是――,而是一种――。

《昆虫记》教案4
教学目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更深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
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昆虫记》,有人说《昆虫记》是一部昆虫世界的史诗,更是人的一生中不可不读的'书,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

作者及其背景介绍:
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法布尔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

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

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

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

那一年,
他不足十九岁。

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等。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出示“阅读前言、序言、内容提要”等等。

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

尤其是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也可以先去读这些内容。

除了内容提要,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3、交流内容及感悟:(通读)
师:《昆虫记》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经历百年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

这小小的昆虫何来如此的魅力,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你从这本让人不可不读的书中了解了哪些内容,知道了哪些昆虫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昆虫知识。

老师同大家一样,读了《昆虫记》,不仅充分地感受到昆虫世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