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5T10:35:28.19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刘士考
[导读]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4]。
刘士考
(江苏阜宁县中医院急诊科江苏盐城 224400)作者简介:刘士考(1973—),男,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64-02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其中,脑缺血后氧自由基的增多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1]。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的自由基清除剂,为了进一步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标准[2]。
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52~74岁,平均65.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且病程<48h,无严重心、肺、肾及脑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使用丹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治疗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商品名:必存,江苏先声药业生产),3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的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全国第5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减少90%以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Ⅱ级以上;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I级以上;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以内,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4]。
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形成后,伴随着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容易形成再灌注损伤,进而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导致细胞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引起细胞的损害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脑水肿、电解质紊乱、Ca 超载、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的损害等,造成脑神经元死亡、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以往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和改善循环为主,目前,人们以逐渐认识到迅速清除氧自由基是减缓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细胞进一步损伤的重要措施[5]。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也能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发挥抗缺血作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恶化。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依达拉奉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自太.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8,10(7):903-904.[2]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scavenger,Edaravone(MCI一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 muhicenters[J].CerebrovascDis,2003,15(3):222-223.[3]王乃凤.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40(3):267. [4]杨颂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66,27(6):12—13.[5]吕艳芳.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