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同步系列课堂讲义物理人教版(通用版)讲义:2.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相互作用
2.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
1.运动状态的变化
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不管是大小改变还是方向改变或者是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则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2.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思维拓展
甲、乙描述的是“三毛”拉车的情景。
图1
(1)哪幅图画出的是拉力的图示?为什么?
(2)哪幅图是拉力的示意图?为什么?
提示 甲图是拉力的图示,因为有标度,乙图是拉力的示意图,它没有标度。
二、重力
思考判断
(1)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2)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
(×)
(3)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维拓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各存在于哪些物体之间?
提示 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间和磁体间,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微观粒子间。
对力的理解
[要点归纳]
1.力的三个性质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
(2)影响作用效果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如下图所示。
[精典示例]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具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
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两个磁铁,故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
答案 D
误区警示
(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
(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3)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力的物质性表明力离不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力的相互性表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一定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针对训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答案 D
力的表示方法
[要点归纳]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1)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精确表示力时经常用到。
(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
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精典示例]
[例2] 如图2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6 N ,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图2
思维导图
解析 (1)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选定标度→选适当长度的线段表示2 N 的力。
②确定线段→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标上刻度。
如图甲所示,从O 点竖直向下画一条三倍于标度的线段。
③标注方向→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为了简便,也可以依照图乙来画。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面。
(2)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段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图丙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以依照图丁那样用一个点表示木块,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方法总结
(1)画力的图示时,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使表示力的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2~5段标度的长度。
画出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对于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在画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时,有向线段的起点可画在几何中心。
[针对训练2] 某人通过细绳用大小为50 N的力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呈30°角拉物块A,试画出拉力F的图示,并指出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解析画力的图示时,先选好标度:以5 mm长的线段表示10 N的力,则拉力F 共长25 mm,用A点代表物块A,即力的作用点,最后标上箭头指明拉力的方向,即得力F的图示。
为了准确无误地表示拉力的方向,图中的虚线是必要的辅助线。
答案
细绳拉物块A,受力物体是物块A,施力物体是细绳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要点归纳]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大小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表述为“垂直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等。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②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均有关,对薄板类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精典示例]
[例3] 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解析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地面向下,选项A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位置所受重力不同,与测力计无关,选项B错误;重心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选项C正确;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如果质量不均匀分布,仅有规则几何外形,其重心也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选项D错误。
答案 C
误区警示
对物体的重心注意以下三点
(1)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
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针对训练3] 关于重力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的重力比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
B.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其实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D.重心是物体内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
解析空中下落时物体重力与静止时物体重力相同,故A错误;规则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当物体的质量分布均匀时,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压力是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与重力的性质不同,二者不是同一种力,故C错误;重心是物体
内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故D正确。
答案 D
1.如图3所示,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
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
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
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
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
D.战机匀速飞行时,它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A错误;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引力,B正确;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空气,C错误;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误。
答案 B
2.如图4所示是小车所受外力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图4
A.F1和F2
B.F1和F4
C.F1和F3、F4
D.都不相同
解析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应从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去考
虑,力的三要素相同则作用效果相同,B正确。
答案 B
3.(多选)如果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将会发生的情况有()
A.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
B.一切物体都没有质量
C.河水不会流动
D.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上浮
解析重力消失了,则与重力有关的自然现象不再发生。
水向低处流、在水中气泡向上移动都是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气体,风的形成是因为不同区域空气温度不同、密度不同,从而受到重力不同而导致空气流动,而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答案ACD
4.下列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
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
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解析不论大小,任何物体间均有万有引力,A错误;强相互作用发生在原子核内部核子之间,而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不是小物体之间,故B、C错误;电磁相互作用即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故D正确。
答案 D
5.如图5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方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图5
答案如图所示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外力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D.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A正确;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并不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B、C错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错误。
答案 A
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1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
为阻
阻力)()
图1
解析被踢出的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阻与球的飞行速度方向相反,B正确。
答案 B
3.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受其他力的作用
B.在地球表面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两极而变化
答案 A
4.“不倒翁”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它的重心设计巧妙,关于“不倒翁”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答案 C
5.跳高运动员在如图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
解析四种过杆姿势中,前三种过杆时重心均在横杆之上,而背越式过杆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大部分与杆接近,甚至低于杆。
答案 D
能力提升
6.一饮料杯装满水,如图3所示,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图3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解析首先,水面的下降将导致水和容器这个共同体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即开始一段时间内,水面下降,重心下降,但又由于容器自身质量的影响,水面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重心又开始上升了,直至水流完,重心又回到空容器的重心位置,D正确。
答案 D
7.如图4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形薄板ABCD,边长为a,当薄板绕过C点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转动时,其重心最多可升高多少?
图4
解析 初状态重心高度h 0=12a 。
翻转后,板的重心在板的几何中心,如图所示,
重心高度h =22a 。
重心位置升高
Δh =h -h 0=2-12a 。
答案 2-1
2a
8.找出下列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作出物体所受力的图示。
(1)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50 N 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 N 的浮力;
(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 N 的拉力。
解析 (1)在水平桌面上重为50 N 的书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
力的图示如图甲所示。
(2)空气对气球的20 N 的浮力,施力物体是空气,受力物体是气球。
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 N 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小孩,受力物体是小车。
力的图示如图丙所示。
答案 见解析
9.一个质量为60 kg 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为588 N ,在月球上的重力为98 N 。
该人在地球上的弹跳高度为0.5 m 。
那么,他在月球上的弹跳高度为多少?
解析 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相等,由G =mg 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g =G m =58860 m/s 2=9.8 m/s 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G ′m =9860 m/s 2≈1.63 m/s 2
设人在地球上的弹跳高度为h ,在月球上的弹跳高度为h ′,人跳起时的初速度为v 0
由v 2-v 20=2ax 和v =0得h h ′=g ′g ,
解得h ′=g g ′h =9.81.63×0.5 m ≈3.0 m 。
答案 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