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文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文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6高二上·桂林期中) 2014年8月26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
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
这说明()。
A .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 . 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C .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D . 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2. (2分) (2017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劝酒文化异化了人际情感,毒害着社会风气。
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收敛,反而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在部分地区越演越烈。
这说明()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一股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关注。
“诗词达人”、点评嘉宾、主持人“圈粉”无数。
观众在观看和参与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自有诗意”“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有塑造人心的力量”等语句的含义。
这些共同的感悟说明()
①诗词修养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文化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③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
④文化塑造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4. (2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兵团职工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办开发型家庭农场,到下海经商当老板;从跳迪斯科、唱卡拉OK、到涉外婚姻、出国留学……30多年来,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激起澎湃大潮。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5. (2分)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
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
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这表明()
A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 . 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 . 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 . 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6. (2分) (2019高二上·黄陵期中)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教师与学生都有了进行平等交流、深入沟通的环境,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而不再居高临下,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性。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教师培养健全人格的的重要途径是()
A . 努力创造文化
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7. (2分) (2017高二下·宝坻期中) 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材料表明()
①文化对人能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优秀文化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地位突出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 (2分) (2019高二上·富顺期中)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这句话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乡愁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乡愁文化是一种难以忘却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9. (2分) (2017高二上·山东开学考) 费孝通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
下列对其观点理解最佳的有()
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作用
③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 (2分)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音乐不仅是艺术,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达到养生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甚至可以治病疗疾。
中华吉籍《寿世保元》中有句话叫:“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
”而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
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1. (2分) (2017高二上·桂林期中) 对联“谋国事,晓国情,国圆民主富强梦;立家风,传家训,家出文明友善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庆祥和过大年”楹联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这表明()
A . 弘扬时代精神,必须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
B . 核心价值与时代精神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C . 楹联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创新
D . 张贴楹联,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 (2分) (2017高二上·桂林期中)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3. (2分) (2016高二上·四川期中)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4. (2分) (2016高二下·淮阴期中) 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
这说明()
A . 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 .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C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5. (2分)人们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开始凭感官直觉认识日月星辰、地球自身的四季变换。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但可以借助于精密的仪器来正确地认识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一些关系,而且还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和其他星系。
这说明()
A . 真理是相对的,人们无法揭示宇宙的奥秘
B .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 .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D .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16. (2分) (2016高二下·武邑期中)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惟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
这一观点看到了()
①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
③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7. (2分) (2016高二上·宁夏期中)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18. (2分) (2020高二下·徐州月考) 新华网以“我们的来时路”为主题,展示了历时 15 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000 年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材料体现()
①考古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②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③考古资料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 ②③
D . ②④
19. (2分) (2019高三下·眉山开学考)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在中国,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传统节日与你相随。
节日,其实就是属于文化、属于亲情的重要提醒。
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①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
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不变的生活传统
③可以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
④庆祝时需要尽力追求新潮,更多借助现代传媒表达节日祝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 (2分)“新常态”意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新常态”的表述蕴含的哲理有()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静止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 ①③
D . ③④
21. (2分) (2020高二下·成都月考) 将于2018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2. (2分) (2019高二上·黄陵期中)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3. (2分) (2018高二上·兴宁月考) 为了安全和环保,近年来各地实施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政策,大力倡
导用安全环保的电子鞭炮、电子礼花作为节日庆祝用品,以保护传统年俗。
对这一做法的正确解读是()
①移除传统民俗,倡导文明新风
②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传统习俗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和引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4. (2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汉字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
借助方块字,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
这说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5分)
25. (15分) (2018高三上·黄山月考)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接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于2018年2月发布。
这个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振兴,经济文化同行,是现实需要,也是时代使命。
H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注重文化建设。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H市结合本市丘陵山地较多的实际,鼓励农户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竹笋等经济作物,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助推村民增收致富;政府不断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设立图书室并免费开放,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政府推进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广场”,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行义举榜”善等评选活动……这些举措增强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激发了村民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
材料二:H市委市政府还根据中央部署,结合地方情况及时召开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协同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乡村创意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要积极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建设现代农业农村提供政策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行差别化美丽乡村建设,利用特色资源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1)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市的做法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分析H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会议精神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3)请你为乡村文化振兴拟两句宣传口号,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每个口号不超过15个字。
26. (10分) (2019高二上·遵义期中) 《求是》杂志载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察和创造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和而不同的理念、勇于担当的精神、经世致用的胸怀、尊师重教的传统、大同社会的理想等等都值得挖掘和弘扬。
孔子真知灼见中的持久价值,对当今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及进行个人修为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古人早有“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是传统的“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重视民众的力量、努力满足民众需求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
(2)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5分)
25-1、
25-2、
25-3、
26-1、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