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物质分散系导学案教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海外国语学校化学导学案 2010---2011第一学期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课时及内容: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9月号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概念【知识梳理】
1.分类方法:按照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即分散程度的不同,把分散系分类如下:
3、胶体与溶液外观上没有区别,都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

胶体的特性:具
有,利用此特性可鉴别溶液和胶体。

另外有些胶体具有,可作净水剂,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

比如胶体、胶体等。

【跟踪反馈】
1、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水
B、氯化钠溶液
C、泥浆
D、淀粉溶液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 之间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有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 1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操作方法:用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1~2mL,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胶体呈红褐色、透明的液体。

宁海外国语学校化学导学案 2010---2011第一学期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课时及内容: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9月号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1nm=10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5、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散系是否有颜色
B.外观是否透明
C.分散系是否均匀
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6、现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悬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三种颜色接近的混合物,试述怎样鉴别它们?
7、下列分散系中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雾 C.氢氧化铁胶体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8.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云、雾 B 、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9. 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①烟雾②溴水③蒸馏水④沸水中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⑤淀粉溶液
⑥有色玻璃⑦鸡蛋清溶液⑧乙醇水溶液
A.②⑧
B.②③⑧
C.②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⑦
【课后作业】:
1. 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混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9
2. 据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1nm=109m)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
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3. “纳米材料”研究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可能是胶体
D.一定是浊液
4. 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①烟雾②溴水③蒸馏水④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⑤淀粉溶液
⑥有色玻璃⑦鸡蛋清溶液⑧乙醇水溶液
- 2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操作方法:用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1~2mL,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胶体呈红褐色、透明的液体。

宁海外国语学校化学导学案 2010---2011第一学期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课时及内容: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9月号
A.②⑧
B.②③⑧
C.②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⑦
- 3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操作方法:用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1~2mL,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胶体呈红褐色、透明的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