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 e.max Press铸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S e.max Press铸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17T15:29:12.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谢永林杜胜男
[导读] 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是修复体长期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质量保证之一。
谢永林杜胜男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评价 IPS e.max Press 铸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 23例患者(119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 1 周及每半年复诊一次,评价修复体的边缘完整性,解剖形态、表面和颜色等临床指标。
结果:在随访期内3颗牙发生饰面瓷崩瓷,1颗牙因基牙折断致牙冠与修复体一起脱落,2颗牙出现牙龈红肿,其余113颗牙修复体无变色、崩瓷和裂纹,边缘密合,牙龈健康状况良好,满意率高。
结论:IPS e.max Press铸瓷修复体对前牙冠桥修复可获满意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全瓷修复体 IPS e.max Press 前牙冠桥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77-02
全瓷修复体具有强度高、美观、颜色和层次感好等特性,生物相容性极佳,颈缘为无金属化的修复,满足了口腔临床美观的高要求,已经成为21世纪牙科修复的发展趋势。
但是传统陶瓷的脆性、低抗张强度和高收缩率又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1]。
国内外厂家至今已推出了多个系列的全瓷产品,其中 Ivoclar 公司的IPS e.max Press全瓷系统在 IPS Empress II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改进了其性能,强度更高、色系也更丰富,能满足临床前后牙冠和前牙、前磨牙三单位桥的强度要求[2]。
本研究对近2年来应用IPS e.max Press 铸瓷修复前牙的病例进行临床追踪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自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选择适宜前牙全瓷冠桥修复的患者 23 例(男8例,女15例),年龄 22~43岁,共119 颗牙,其中单冠 107 颗,固定桥 4例(3单位)。
修复原因为:个别牙缺失、牙体缺损、畸形小牙、四环素牙或氟斑牙等影响美观的牙齿疾患。
1.2 临床操作:牙体预备按常规全瓷冠预备要求,唇面磨除1~1.5mm,舌面及邻面磨除1mm,切端磨除2mm;预备体颈部全肩台式预备,肩台为浅凹槽型或直角型,宽度1mm,全部方牙合有足够的空间,各轴面点线均圆钝。
若牙体缺损过多或余留牙体过薄,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行纤维桩加树脂核恢复牙体缺损及加固基牙后再行前述预备。
使用Ultrapak排龈线排龈后Silagum硅橡胶(德国DMG公司)取模,超硬石膏灌模,比色,送同一技工中心制作。
完成的修复体在临床调试、调牙合,患者满意后在基牙龈沟内置入排龈线,干燥环境下用树脂粘结系统粘固全瓷冠、桥,修整冠边缘并抛光。
1.3 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美国加州牙科协会(CDA)制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3],对修复体边缘完整性、解剖形态、表面光洁度及颜色进行检查。
如出现全瓷冠破裂、崩瓷或脱落、色泽和外形不协调、有可卡住探针的边缘间隙或牙龈红肿之一者均被视为失败病例。
临床评价标准为:①边缘完整性:边缘无肉眼可见的缝隙并探及边缘光滑为满意;肉眼可见边缘有颜色改变或探及边缘不光滑但不需要修补者为可接受;修复体松动,边缘破裂,边缘可见多余的粘结剂,边缘有继发龋或者牙体破坏为不接受。
②解剖外形:修复体与邻牙及周围软组织协调为满意;修复体轴面突度稍大或稍小,表面存在小平面,咬合面接触过轻或者边缘嵴未完全恢复为可接受;修复体轴面突度过大或过小,无咬合接触或者有早接触,边缘有悬突,修复体引起牙体或临近组织疼痛,或者支持组织发生破坏为不接受。
③表面光滑度:修复体表面光滑为满意;修复体表面略粗糙但可通过打磨改善为可接受;表面粗糙且不能够通过打磨改善以及表面出现裂纹为不接受。
④颜色:修复体与临牙颜色协调为满意;略有差异为可接受;存在较大差异为不接受。
2 结果
本组23例 (119颗) 行全瓷冠追踪观察 0.5~1.5年,在随访期内,3个单位发生饰面瓷崩瓷,1颗牙因基牙折断致牙冠与修复体一起脱落,2颗牙出现牙龈红肿。
其余 113颗牙修复效果满意,未出现全瓷冠破裂、崩瓷、脱落、基牙折裂等并发症,修复体边缘密合,牙龈颜色形态自然,无牙龈炎症,修复体色泽自然逼真。
修复体中常见的问题是边缘完整性(10.1%)欠佳评为可接受,临床检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IPS e.max Press全瓷修复体的临床检查结果
3 讨论
IPS e.max Press是在IPS Empress II 基础上新开发出的一种二矽酸锂的玻璃瓷块,以玻璃为基质内含微小白榴石晶核,其中的L i2S i2O5 针状晶体使材料的增韧相、晶相的体积达到60%左右,具有美观的色泽和良好的半透性。
这种新型铸瓷的晶体结构与IPS EmpressⅡ铸瓷相比更加致密,前期研究已证实IPS e.max Press铸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较高,分别达到了400MPa和 2.75 MPa.m1/2。
适用于制作前后3单位固定桥、单冠、3/4冠、贴面等[4]。
因其良好的光透射性和生物相容性,突出的美学表现,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边缘适合性以及操作技术简单、省时、费用低等优点,IPS e.max Press全瓷修复体推出不久,就受到了广大口腔修复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中,3个单位发生饰面瓷崩瓷,其中1例为3单位固定桥桥体切角缺损。
全瓷冠修复体由高强度的核瓷和相对脆弱的饰面构成,若前牙紧咬合,间隙不足,相对脆弱的饰面瓷则容易崩脱。
White等[5]认为一个较理想的双层修复体应该是一个由尽可能加厚的高强度内核,外面覆盖一层尽可能薄且强度弱的瓷层构成。
提示我们临床操作时在上前牙舌侧等应力集中区可增加内核层,减小饰面瓷厚度。
而增强全瓷冠与牙体组织的粘结也是修复体抗折裂的一个重要措施。
有学者研究指出:玻璃陶瓷表面涂树脂粘结剂后,瓷层的抗弯强度可提高33%[6]。
修复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颜色与邻牙轻度不协调,修复体的颜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全瓷冠的颜色显示决定于两个参数,即底层冠的颜色显示能力和半透明性。
不同陶瓷材料的颜色各不相同,但都可以通过色瓷或面瓷加以控制,因而半透明性成为决定陶瓷冠显色的重要因素。
IPS e.m a x P r e ss在颜色上厂家提供了多种透光率不同的瓷块,有低度透明瓷块 LT系列,中度不透明瓷块 MO系列及高度不透明
瓷块 HO系列,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牙齿颜色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瓷块进行制作,以便使全瓷修复体颜色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牙体变色较为严重时,选择中度或高度不透明瓷块,材料自身遮色效果较好,能体现出与天然牙逼真的颜色。
此外,还可加大修复体本身厚度,使修复体能在颜色及透明度各方面都表现自然。
本研究中观察的修复体均具有较好的通透性,所有患者都对修复体的美学效果表示满意。
另外,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是修复体长期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质量保证之一。
边缘间隙过大可以导致粘固剂溶解,发生微渗漏而引起牙髓炎症。
不良的边缘适合性增加了菌斑的积聚,改变了龈下菌群的组成,从而引发牙周疾病。
本研究有两颗牙出现牙龈红肿,探及边缘不光滑,其边缘密合度略差。
临床操作中应注意边缘形态的设计,一般认为120° 浅凹形边缘的适合性优于90°直角肩台的边缘适合性。
修复体制作时正确使用齿科放大镜[7]:在可卸代型的颈缘修整、蜡型的边缘修整、铸瓷贴面内冠组织面的调磨等都在放大镜下进行,确保贴面具有良好的适合性。
以上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科学设计,规范操作的前提下,IPS e.max Press 全瓷系统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前牙修复效果。
但局限于本研究的观察时间,更长时间跨度、更全面的追踪观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Carossa S, Lombarardo S, Pera P, et al. Influence of posts and cores on light transmission through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Spectrophotometric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J].Int J Prosthodont, 2001, 36(14):9-15.
[2]巢永烈. 全瓷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4 (2 ): 16-18
[3]Gemlamaz D, Ergin 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ll-ceramic crowns[J].J Prosthet Dent,2002,89(2):189-196.
[4]Stappert CF, Att W, Gerds T, et al. Fractur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partialcoverage ceramic molar restorations: 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 J Am Dent Assoc, 2006; 137; 514-522.
[5]White SN, Caputo AA, Vidjak FMA,et al. Moduli of rupture of layered dental ceramics[J]. Dent Mater, 1994, 10(1):52-58.
[6]Rodenstiel SF, Gupta PK, Van Der Sluys RA.Strength of a dental glass ceramic after surface coating[J].Dent Mater,1993,9(4):274-279Yeo IS,Yang JH,Lee JB,et al.In vitro marginal fit of three all-ceramic crown systems[J]. J Prosthet Dent, 2003,90(5):459-464.
[7]邓再喜,贾俊,张艺权,等.新型热压铸陶瓷E-max全瓷贴面的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107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