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小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2.下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以下:
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B.
C.D.
3.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

读图完成小题。

【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代表陆地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2】若该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甲、乙表示地表,则甲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景观B.热带草原景观
C.热带荒漠景观D.热带季雨林景观
【3】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环节③为()
A.北太平洋暖流B.秘鲁寒流
C.日本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
4.下图表示A地某日的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

据此回答小题。

【1】A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0°N,120°W B.60°N,60°E
C.70°N,180°D.70°N,60°E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地平正北方向B.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D.地平正东方向
5.下图为某处地层的地质剖面图。

【1】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板岩D.石英岩
【2】侵入丙的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读。

【3】下列关于①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岩石由于冷却缓慢,结晶充分,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B.该岩石常保存有动植物化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该岩石岩性致密,密度较大,具有片理构造
D.该岩石矿物晶体颗粒细小,甚至不成晶体,多气孔
6.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山顶2900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D.北坡海拔2100米处
【2】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3】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7.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小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8.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小题。

【1】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2】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9.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小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0.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11.读下面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小题。

【1】Q地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2】P、S两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3】E、F、P三地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12.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小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D.地下水
13.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14.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

据此
完成小题。

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二、综合题
1.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小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2.(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6分)
(2)比较甲、乙两地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6分)
3.(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6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6分)
浙江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小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答案】C
【解析】应走过此两点的大圆劣弧方向。

正确答案选C。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B
【解析】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同,A项错;③、④两地同在南回归线以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其纬度差,即为20°。

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①、②两点间的距离大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经纬网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大圆航线、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下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以下:
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B.
C.D.
【答案】B
【解析】由题目中的图文信息可得出,该地一天中阳光可以从正南方与正北方照射过来,推出有极昼现象;其中正南方光线角度大,可推导出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在12:00与24:00所在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350,24时的太阳高度为50,则该地正午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弧度差为300,跨越北极点的纬度差为300,,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高度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

读图完成小题。

【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代表陆地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甲处水汽蒸发,为海洋;环节④代表水汽输送,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人类活动对环节④的影响最大,如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等。

正确答案选C。

【2】若该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甲、乙表示地表,则甲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景观B.热带草原景观
C.热带荒漠景观D.热带季雨林景观
【答案】A
【解析】若该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甲、乙表示地表,甲处气流上升,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热带雨林景观。

正确答案选A。

【3】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环节③为()
A.北太平洋暖流B.秘鲁寒流
C.日本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D
【解析】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环节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北太平洋暖流。

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一图多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顺时针环流模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大气环流和洋流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4.下图表示A地某日的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

据此回答小题。

【1】A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0°N,120°W B.60°N,60°E
C.70°N,180°D.70°N,60°E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太阳视运动可以看出,该地该日刚好发生了极昼现象,即该地正好位于极昼圈上。

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图示信息可推知此时阳光直射在20°N,进而可知该日极昼圈为70°N(90°-
20°)。

当太阳位于B点时,为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为16点,时差4小时,经度相隔60°,可算出该地位于60°E。

正确答案选D。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地平正北方向B.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D.地平正东方向
【答案】A
【解析】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在子夜0时从地平的正北方向升起(人的视线越过北极点看到日出),又在第二天的子夜0时落于地平的正北。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视运动和地理坐标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视运动和地理坐标的判断。

5.下图为某处地层的地质剖面图。

【1】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板岩D.石英岩
【答案】B
【解析】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不是变质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

正确答案选B。

【2】侵入丙的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读。

【答案】B
【解析】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正确答案选B。

【3】下列关于①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岩石由于冷却缓慢,结晶充分,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B.该岩石常保存有动植物化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该岩石岩性致密,密度较大,具有片理构造
D.该岩石矿物晶体颗粒细小,甚至不成晶体,多气孔
【答案】C
【解析】①处岩石为变质岩,该岩石岩性致密,密度较大,具有片理构造。

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

6.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山顶2900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D.北坡海拔2100米处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年降水量线可以判断,山地②降水量的最大值位于南坡,由降水量的最大值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交地形剖面图于一点,然后由该点做纵坐标的垂线可以得到高度大约位于2200米处。

正确答案选B。

【2】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D
【解析】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受北侧东、西向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的
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选D。

【3】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答案】B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山地②为秦岭,④地位于该山脉的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

以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的判读、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差异。

7.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小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
【答案】A
【解析】由题干知该国从2001年起,每年新生人口都将比2000年减少20%,可知2000年出生的人口是最多的,故18年后该国的劳动人口最多,即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同理65年后他们将转化为被负担人口,那时劳动力人
口负担最重。

正确答案选A。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答案】B
【解析】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

这一年龄组人口将最先减少。

故原来为这一年龄
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

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本组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某国的人口问题。

8.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小题。

【1】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答案】C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正确答案选C。

【2】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D
【解析】由图中气压和经纬度可以判断,亚欧大陆为高气压,为北半球的冬季。

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处于湿季;尼罗河进入枯水期;美国大平原冬小麦正在生长;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的判断和此季节地理现象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气系统的判断和此季节地理现象的判断。

9.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
小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答案】A
【解析】通过读图判断该地为中东的以色列地区,该地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干旱少雨;正确答案选A。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该水资源贫乏,但临海,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同时在农业生产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正确答案选B。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D
【解析】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主要考查了以色列地区的降水、海水淡化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区域图的判断、以色列地区的降水和海水淡化技术。

10.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图回答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答案】A
【解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对流,大气较稳定。

读图可知,5时、20时出现逆温,大气稳定,12时、15时逆温消失。

正确答案选A。

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逆温从上而下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下部明显大于上部。

正确答案选A。

【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解析】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地物的影子
不会是年内最长,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影子越短。

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

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位于低纬度。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
掌握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11.读下面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小题。

【1】Q地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Q地位于25°S—40°S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正确答
案选C。

【2】P、S两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答案】D
【解析】P、S两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P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S位于背风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正确答案选D。

【3】E、F、P三地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答案】A
【解析】E、F、P三地自然带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分布体现由赤
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自然带及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南美洲区域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自然带及分布规律。

12.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
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小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坡上寸草不生,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正确答案选B。

【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D.地下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海拔高度和农作物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高山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水源补给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考察小组经过的地区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水源补给类型。

13.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答案】D
【解析】隧道穿过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地形为山岭,应为背斜山。

正确答案选D。

【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答案】C
【解析】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层为石灰岩。

正确答案选C。

【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答案】A
【解析】柑橘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和自然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以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和自然带相关知识。

14.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

据此
完成小题。

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答案】C
【解析】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可以判断为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正确答案选C。

其他三个选项都发生于北半球的夏季。

【考点】主要考查了季节的判断和对应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季节的判断和对应的地理现象。

北京时间6时40分对解题没有直接关系。

二、综合题
1.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小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