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四中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永昌四中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我们下午1点30分出发,不要迟到;
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1秒8;
C.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D.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了全程的一半,接着以速度行驶其余的一半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v等于
A.10 m/s B.11 m/s C.12 m/s D.15 m/s
3、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N;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依次填入以上空格的正确答案是()
A.0、80、0.45 B.80、100、0.45
C.80、80、0.90 D.80、100、0.90
4、某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

已知A、B间距离为4m,物体运动经过A的速度为3m/s,加速度为2 m/s2。

则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等于
A.2 m/s B.3 m/s C.4 m/s D.5 m/s
5、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A.时间、位移、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路程、时间、速率
D.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6、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5N,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
A.5N,0N
B.5N,10N
C.5N,5N
D.10N,5N
7、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 i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乙一直以加速度a3做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也为v.已知a1≠a2≠a3,则( )
A.乙可能同时到达C B.甲、乙不可能同时到达C
C.甲一定先到达C D.若a1>a2,则甲一定先到达C
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

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s
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
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
D.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12m
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m/s2),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N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N
D.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
10、三个力,F1=4N,F2=6N,F3=9N,关于三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N B.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19N
C.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9N D.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3N
11、物体从空中某点自由下落,经过离地面高为的位置时,速度是落地速度的取10m/s2,则()
A.下落点离地高为1.25m B.下落点离地高为1.8m
C.物体经过0.6s后落地D.物体经过0.5s落地
12、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车在a车前方s0处,在t=t1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s,则()
A.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
B.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C.若a、b在时刻相遇,则
D.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6分)(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直流电,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

选出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已知各点间位移。

则:
E点的瞬时速度v E=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加速度a=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 Hz.
(1)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2)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A、B、C、D、E、F、G 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本题计算结果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①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②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2.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2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与物体间发生反复的多次碰撞.如图所示,一块表面水平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的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L=0.08 m.现有一小物块以初速度v0=1 m/s从左端滑上木板,已知木板和小物块的质量均为1 kg,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木板足够长使得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不与墙接触,木板与墙碰后木板以原速率反弹,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1.求:
(1)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时的速度大小;
(1)从小物块滑上木板到二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总次数和所用的总时间;
(3)小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
16、(12分)有A、B两个小球,在不同高度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下落1s后,B球开始下落,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已知B球离地面高度为20 m,问A球从多高处下落?(g取10 m/s2)
17、(12分)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在跑道上距离出发点32m、100m的直线上分别放有1枚硬币,游戏规则是把这2枚硬币全部捡起来(捡硬币时,人的速度为0),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已知某同学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
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运动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0m/s.求:
(1)甲同学一口气加速到最大速度,他能顺利捡到第1枚硬币吗?
(2)看了甲同学的表现,乙同学决定改变策略,先加速到某一速度后减速,捡硬币成功,请问乙同学捡到第1枚硬币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B
【解题分析】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A、下午1点30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A错误;
B、百米跑记录是11秒8是指跑完100m所用时间为11秒8,故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
C、今晚8时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C错误;
D、1997年7月1日零时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D错误。

点睛:只要掌握了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2、C
【解题分析】
假设汽车的总位移为2x,前一半位移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此段时间表达式,后一半位移,汽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求出此段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列出全程平均速度与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求解v即可;
【题目详解】
设全程的位移为2x,则汽车以速度行驶了前x的位移,以速度v行驶了后x的位移。

则汽车通过前一半位移的时间;
则汽车通过后一半位移的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代入解得:,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题目点拨】
本题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去求解速度v,是常规题,在平时加强训练。

3、B
【解题分析】
根据力的平衡去求静摩擦力f1,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2;根据f=μF N去求动摩擦因数.
【题目详解】
甲图中,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所以f1=80N.乙图中,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2,所以f2=100N;
丙图中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
90
0.45
200
N
f
F
μ===.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题目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知道它们的区别.
4、D
【解题分析】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5m/s
v==
A.2 m/s,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3 m/s,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4 m/s,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5 m/s,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5、D
【解题分析】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A中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
B中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故B错误;
C中三个量均是标量,错误;
D中三个量均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故答案选D.
6、C
【解题分析】
两图分别对物体分析,物体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绳子的拉力等于弹簧的拉力,所以弹簧秤的示数都等于物体的重力,等于5N.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BD
【解题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 1>a 3,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甲<t 乙.若a 3>a 1,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甲>t 乙.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由相等,时间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C 错误,BD 正确.
8、BD
【解题分析】由v=v 0+at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220 6.0 3.0/3/1v v a m s m s t --=
==,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12043
t s s -==,故A 错误,B 正确;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2201 3.09.0/6/1v v a m s m s t --===-,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101226
t s s -==-;故C 错误; 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010122m 1222
v v x t m ++==⨯=,故D 正确; 故选BD 。

9、BD
【解题分析】
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等效为物体的重力了5N ,因此物体依旧能够保持静止,合外力依旧为零,因此A 错误,物体之前受到重力和斜面的作用力,等效重力减少5N ,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减少5N ,有牛顿第三定律得D 正确;物体的重力减小5N ,沿斜面的分力减小了2.5N 53N ,因此B 正确C 错误 10、ABC
【解题分析】
F 1=4N ,F 2=6N ,F 3=9N 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19N ,F 1与F 2的合力范围是2N ⩽F 12⩽10N ,第三个力F 3=9N 在其范围之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
A.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选项A 正确;
B.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19N ,选项B 正确;
CD 、9N 和3N 都在三个力的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9N 和3N ,选项C 正确,D 错误。

故选:ABC 。

11、AD
【解题分析】 经过离地面高为的位置与落地时的速度之比为,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时间之比也为,设总时间为t ,则
,解得
则下落点离地面的高度为
,故AD 对;BC 错;
故选AD
【题目点拨】
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可以根据位移求出总时间然后再求落地点的高度。

12、AC
【解题分析】由图可知,a 车的初速度等于2v ,在t 1时间内,a 车的位移为s ,则b 车的位移为s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s 0=s −s =s ,A 项正确;若a 、b 在时刻相遇,由图象可知,s 0为阴影部分对应的距离,即
,由图象中的对称关系,下次相遇的时刻为t 1+=t 1,故B 错误,C 正确;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之后v b >v a ,不能再次相遇,故D 错误.故选AC .
点睛:此题要知道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交流电 0.02 0.314 0.496m/s 2
【解题分析】
(1)[1][2].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s 打一个点。

(2)[3].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22.88 3.3910m 0.314m/s 220.1s
DF E x v T -+⨯⨯=== [4].从左到右设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x 4、x 5、x 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x 4-x 1=3a 1T 2
x 5-x 2=3a 2T 2
x 6-x 3=a 3T 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456123123239x x x x x x a a a a T
++-++++== ()22?23.87 3.39 2.88 2.38 1.90 1.400.496m/s 90.1s ()10m
-++-⨯⨯--==
14、A 0.56 0.80
【解题分析】
(1)[1]为了尽量多的利用纸带并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 正确BCD 错误。

(2) ①[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2CE D 5.20 5.99100.56m /s 220.1
x v T -+==⨯=⨯ ②[3]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2DG AD 22
0.05990.0680.07620.03620.04380.0520.80m/s 990.1x x a T -++---===⨯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2)3.4 s 3.4 m/s (2)2.8 s. (3)3.36 m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2)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作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木板加速度为a ,经历时间T 后与墙第一次碰撞,碰撞时的速度为1v
则mg ma μ=,解得21/a g m s μ==①
212
L at =②,1v at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0.4t s =,10.4/v m s =④
(2)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前,在每两次碰撞之间,木板受到物块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而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因而木板与墙相碰后将返回至初态,所用时间也为T .
设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 前木板共经历n 次碰撞,则有:()02v v nT t a a t =-+∆=∆⑤
式中△t 是碰撞n 次后木板从起始位置至达到共同速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最终两个物体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前进,故⑤式可改写为022v v nTa =-⑥
由于木板的速率只能处于3到1v 之间,故有()01022v nTa v ≤-≤⑦
求解上式得1.5 2.5n ≤≤
由于n 是整数,故有n=2⑧
由①⑤⑧得:0.2t s ∆=⑨;0.2/v m s =⑩
从开始到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4 1.8t T t s =+∆=(22)
即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共发生三次碰撞,所用的时间为2.8s .
(3)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之间的距离为212s L a t =-
∆(22) 联立①与(22)式,并代入数据得0.06s m =
即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为3.36m .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名师点睛】本题中开始小木块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长木板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做匀加速运动;当长木板反弹后,小木块继续匀减速前进,长木板匀减速向左运动,一直回到原来位置才静止;之后长木板再次向右加速运动,小木块还是匀减速运动;长木板运动具有重复性,由于木板长度可保证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墙接触,故直到两者速度相同,一起与墙壁碰撞后反弹;之后长木板向左减速,小木块向右减速,两者速度一起减为零.
16、45m
【解题分析】
B 下落的时间t ,根据212
h gt =得 2220s 2s 10
h t g ⨯=== A 球下落的高度
21(1)45m 2
A h g t =+= 17、(1)不能(2)4s
【解题分析】
(1)甲同学一口气加速到最大速度,所运动的位移为 ,此时距离第一枚银币还有32m-25m=7m 的距离,则以同样的加速度减速时,到达第1枚硬币处的速度不能减到零,则他不能顺利捡到第一枚硬币.
(2)设乙同学加速的时间为t ,则加速结束后的速度为v=at=2t ,减速到0的时间也为t ,则,解得t=4s 点睛:此题关键是要知道人在加速和减速的阶段是对称的运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平均速度也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