瑇瑁赋第十三段赏析【元代】陈樵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常嫌玳瑁孤”“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 瑁梁。”在这些诗句之中,玳瑁都被诗人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意义。作为富 丽精致的象征,它也能极为强烈的反衬出当事人的寂寞冷清之意,诗人们想要 表达的离别凄苦悲伤配上一种豪华繁盛的景象,更加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瑇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 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 到“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 孤”;沈佺期《独不见》描述了一个少妇思念夫君的心理活动,其中写到:“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谁 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诗词中也常以“玳瑁筵”(简称“玳筵”)一词来描述筵 席的精美与豪华。
• 陈樵(1278—1365年),字君采,东阳亭塘人。元末隐居小东白 山银谷涧中,身披鹿衣,自号鹿皮子。幼承家传,师事李直方受 《易》、《诗》、《书》、《春秋》之学。摒弃仕途,以读书著述 自娱。长于说经,诗对仗工整精巧,作文精于状物写情,清新超逸, 人喻为“挺立孤松”。生平足迹未尝出乡里,而声名远播。丞相伯 颜读其文,欲起用,坚辞不就。当时著名学者虞集、黄溍、欧阳元 等皆敬慕樵,郑善世说其经学有创见,宋濂、杨铁崖等对其学术造 诣亦极推重。著作有《易象数新说》、《洪范传》、《经解经》、 《四书本旨》、《孝经新说》、《太极图解》、《通书解》、《圣 贤大意》、《性理大明》、《答客问》,《石室新语》、《淳熙纠 谬》、《飞飞观小稿》、《鹿皮子集》等数百卷。
• 瑇瑁和海龟长得相似,而二者有同样都是长寿物种。拥有了这样的特性,玳瑁 自然也被人们认作了长寿吉祥的象征。 “(王)莽篡位二年,兴神仙事……先鬻 鹤髓、玳瑁、犀玉二十余物渍种,计粟斛成一金,言此黄帝谷仙之术也。”
• 《神农本草》认为它是“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这种说法可不是古人 的臆想,今天的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玳瑁确实有能够帮助人们治病的疗 效。
国学 骈体文
瑇瑁赋
第十三段
元代 陈 樵
作品赏析
• 瑇瑁: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 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 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 不露出甲外。
• 玳瑁的背上的十三片鳞甲是玳瑁最珍贵的部分,素有“海金”之美誉。表面光滑,晶莹剔透, 具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血丝花纹,用它制作的工艺品美不胜收。
作品赏析•ຫໍສະໝຸດ 玳瑁古名瑁、文甲,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深海底的爬行动物。因其寿命可长达 1500年,且背上又有十三块状如盾形、分三行做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所以,玳 瑁又叫“十三鳞”、“长寿龟”。玳瑁鳞片材料珍稀,质地晶莹剔透,花纹清 晰美丽,色泽柔和明亮,用它做成的工艺饰品光彩夺目,宝气华盛,品位高贵 典雅,是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海洋瑰宝”。
緣純被藻,繞脅垂緗。冒彤紋而綴黝,披皓璞以含黄。 故其赩翼凌亂,隆麗清靚,則異文豹飾侍殿防也。
……………………………………………………… ………………………………………………………
玳瑁有文甲、鹰嘴海龟、千年龟等等别称 。《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 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在赵国的使臣出使楚国的时候,他们认为玳瑁就已经是非常珍贵的工艺品了,因此便打扮得格外 华贵,希望能够挫一挫楚国人的威风,但是到了楚国之后,却发现那里的人们浑身都穿着熠熠生 辉的珠宝。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夸张意味,但是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当时玳瑁其实已经在 中原地区广为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