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_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_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地面 地球 云层 在行驶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讲授新课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 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讲授新课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青山
——参照物是竹排 ——参照物是云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讲授新课
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讲授新课
例3: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参照物 学生、地面 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 动或静 动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静
讲授新课
例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 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 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课件
感悟新知
不同艺术家 诗人
描述运动的方式 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举例
知2-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画家
形态和色彩
音乐家
旋律和节奏
感悟新知
2. 物理学描述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知2-讲
以小明放学后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回家路上的不同场景为例。
图例
场景
甲 小明在路口的
深度理解 物体位置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 1.物体之间距离的改变,如靠近或者远离。 2.物体之间方位的改变,如转动。
感悟新知
知2-讲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_位__置__的__改__变___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研究机械
运动时,被选作_参__照__标__准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思维拓展 比较思维:比较是一种思维,有比较才能有辨别。比
右侧
乙
丙
小明在路口的 小明在自行车上
左侧
骑行
感悟新知
比较 归纳
知2-讲
甲、乙两图,相对于路口,小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小明是运动的;甲、乙、丙三图中,相对于自行车,
小明的位置没有改变,小明是静止的
被研究 相对于 参照
物体
标准
位置改变→被研究物体 就是_运__动___的
位置没变→被研究物体 就是_静__止___的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D. 街道两边的房屋
思路导引:
感悟新知
2. 确定下列问题中的参照物:
知2-练
(1) 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 _地__面___为参照
物的,“船高”是以__地__面__为参照物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教学课件
二、动与静
位置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的改变。
2.参照物:
标准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_____的物体。
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不同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_____。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要点回顾
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
米(m)
①国际单位:______。
②常用单位及换算。
106
109
103
1012
1 km=________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_nm
100
10
1 m=_______dm=________cm
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
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
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测量出整个路程、前半段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
顶端
①整个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
底端时需要的时间t1。
顶端
②前半段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
斜面中点
达________在相同的时间内,s甲>s乙,所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16
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 正确的是_____B_____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1_.4_0____cm.
第 8 题图
17
◎考点四 运动图像的分析 【例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 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40
8. (2017·吉林)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 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 是 3000 s,步长是 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1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静__止__的.
41
9. (2016·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 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 s.水滴由 A 位置下落 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2_0_.0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 落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_____1_____m/s. 该 水 滴 下 落 过 程 是 变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42
◎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解 1. 如图所示,O 为圆形跑道的圆心,晓华沿跑道绕圆 心 O 跑了一圈,以圆心 O 为参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A.晓华在任何位置与圆心 O 的距离不变,所以晓华 是静止的
B.晓华相对于圆心 O 位置不变,所以晓华是静止的 C.晓华离圆心 O 距离不变,但位置是变化的,所以 晓华是运动的 D.晓华在不停地跑,所以不论以哪个物体为对照标 准,晓华都是运动的
3
【解析】根据甲图,虽然可以判断两车间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但由于没有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因此不能确定哪 辆车是运动的,A、B 都错误;根据乙图,以路桩为参照物, 可以判断小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而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因此以路桩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货车是运动 的,C 错误,D 正确.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
第一节 动与静
试一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
青山 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竹排 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
为参照物; 参照物
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运动的
;
。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动与静 内容小结
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目录
• 动与静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快与慢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 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 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月明星溪的夜 晚,我们在月光下散 步时,常常有月亮跟 着我们走的感觉,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天文学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
测量单位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试练练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dm . m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
测量活动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D
)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测量活动
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2(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2(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
24
【中考警示】(1)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 度时,不能求平均值. (2)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同一测量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记录,但其准确程度不变.
25
【延伸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
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 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
2
二、动与静 位置的改变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___________. 参照标准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 _________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改变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在 _____. 没有发生改变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_____________.
20
答案:(1)对面的客车 的 客车等)
(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
运动状态不同)
21
二、长度的测量 1.选 (1)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 (2)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此外还要考虑测量的 可行性. 2.放 (1)对齐零刻度线; (2)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奥利弗的平均速度.
13
提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路 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说明刘翔跑过
的路程比奥利弗长,又因为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刘翔比
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路
程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和
时
间 用路程与时间的比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都
不
同
实质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路程
时
速度
实质与方法1相同
速度概念与公式
速度的两个单位
1 m/s=3.6 km/h
1 km/h =
1 3.6
m/s
【例1】(1)(2018·宜宾)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确定 ------------------分析--------------------------判断
and
判断?是参照物
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七字诀:
①认(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 ②选(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③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⑤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⑥记(数字、单位) ⑦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湘潭中考)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1_._1_5_ cm。 2.(广东中考)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3_3_5_ s。
3.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 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 向后退去,是以_马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 m/s,则大约 需要__2_0_小时。
【例2】(2019·北京)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 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
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第5课时】运动的世界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C
)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解析]在行驶途中,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公路两旁的树、 对面驶来的汽车,小明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而相对于他骑的自 行车,小明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所选的参照物是他骑的自行车 。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类型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2 [2014·广安] 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
程。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3)
快慢
v
路程 时间
s t
m/s
3.6
3×108 m/s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续表)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 测量 方法
用停表或手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 s 间,利用公式v=______ t 求得物体 的速度
①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
度表如图5-2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__ km/h。 90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解析] 速度表读数是物理学中仪表读数向生活延伸的实例,学 生只要掌握了常规仪器的计数后,提示学生注意分度值和单位
后,学生就可正确读出。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速度表的读数和其他仪表类似,要注意其分度值,并且注意
归类示例
第5课时┃ 运动的世界
长度的特殊测量
(1)累积法:测量微小量的长度时,测出多个相同微小量的总长度,然后除以总 个数即可。
(2)化曲为直法:用无伸缩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两端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
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上两个标记之间的长度即为曲线长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第二章复习(共54张PPT)
变式练习
• 2.(2008· 常州)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 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 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 ①使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 度值、单位; • ②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 ③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 ④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链接中考
链接中考
• 1.(2008· 泰安)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 一。如图1-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
• •
A.地面上的人 • B.“歼一10”战斗机 •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3)用刻度尺测长度
• 长度的测量可分为如下几步: • ①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量程,_______和________。 • ②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有刻 度的一侧要紧靠_______,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 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 • ④正确记录:测量值是由_____、估计值和______组成。 为了减小误差,要_________。
链接中考
• 1.(2008· 泰安)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 一。如图1-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歼一10”战斗机 •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运动的世界教师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想一想:
2. 中间是个什么形状?
奥比尔逊错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想一想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和比较,必须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 和相同的参考标准。
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国际单位制:
m
可观测到的宇宙距离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单位换算的格式
500m=5__0_0_×_1__0μ6 m=__5_×_1_0__8μm
42cm=4__2_×_1_0__7nm=__4_._2_×_1_08 nm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4.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4、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 1min=60s 1ms=10-3s
注意 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新课的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 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误差:
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 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 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ppt课件
速度=
S=vt
路程 时间 s t=- v
s V=- t
变形式
单位
s 推导: V=- t
米 米/秒= 秒 千米 千米/时= 小时 名称: 基本单位:m/s
速度的单位=
m/s
路程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读作:米每秒
Km/h 读作:千米每时
常用单位:Km/h
关系:
1m 1m/s= 1s
=
1 km 1000 1
生 活 中 物 体 速 度 •的 •测 量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物体在运动中,运动快慢在发生变化,我 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 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快与慢
科学探索:速度的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 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的。
(2)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 述
(1)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 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 为运动。 (2)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也 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是否改变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 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课件
运动的世界一、动和静<1>、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速度的定义: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定义式:速度=路程/时间。
(m/s,km/h)V=s/t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 中m/s 单位大。
1m/s=3.6km/h 。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Ⅱ 变速运动: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t S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如: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1)、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沪科版(共58张PPT)
活动: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1.若要测定纸片的下落速度, 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 纸片下落的高度s和落地时间t, 然后计算v
2.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是哪些?
测s:卷尺或米尺; 测t:秒表或手表。
3.请你自己设计表格,把测量 的物理量填入表格。
次数 下落高度 下落时间 (m) (s)
1 2
3
速度 (m.s-1)
注意
V=
s t
平均速度
练习:一个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 经5s落地,已知小球最后2s下落的 高度是80m,则小球在整个下落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 A.小于40m/s
C.大于40m/s
B.等于40m/s
D.无法确定
例 1:
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 过一个长 1800 m的隧道,如果该 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
中间的 谁运动的快?________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4s内运动了100m 1s内运动: 25m
3s内运动了900m 1s内运动: 300m
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理学上用速度来描述 物体运动的快慢,大小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常取1 秒)内通过的路程。 S 公式:V=
1min=60s
学会使用秒表
取一块秒表,仔细观察: 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 2.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 , ,
中间的 谁运动的快?________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与被测长度 三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四读: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五记: 记录测量结果要写上
八年级物理_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_沪科版29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 版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
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C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 B.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
75次左右。
C.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
D.中学生质量约50kg。
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
6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②使用: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放正: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
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
能“悬空”。 正视: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 组成;数值
位,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结果由 数值和单位 包括 准确值和估计值 。
(3)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通常就选地面或在地
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 。
一个人骑自行车向东行驶,这时 有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向东疾驶而过, 对骑自行车的人的运动情况有三种不 同的说法:说他是静止的;说他是向 东运动的;说他是向西运动的。这三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4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 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 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C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5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快慢程度可以用_______ 来衡量,平均速度通常 是指在某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大致 粗略的速度,它的计 算公式也是v=s/t 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s/t来计算,
1 2
vv 切勿利用V= 2
来计算。
•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 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13.3 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向东运动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向西运动的;
• 【例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 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 ,该同学选择的 参照物是( D ) • A.树木 B.地面 •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m) 。与其它单位
例 正确的是 (C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s 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可知,以下说法中
例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 比为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4 ,则甲、乙两物体运 动速度之比为(B ) A. 8∶9 B. 9∶8 C. 2∶9 D. 9∶2
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C ) A.20m/s
7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60m路程的速
度为4m/s,后一半60m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 中的平均速度是 ( B )
A.4米/秒
B.4.8米/秒
C.5米/秒
D.6米/秒
8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C )
方法小结
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它的选取可以是 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 和方便而定.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速度大小和方向 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 程.公式为v= ,公式的v 与s、t无关,不能理解成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 s t 比.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 点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求平均速度时 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 以总 时间,而不能盲目地求速度的平均值,因为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 间或路程中速度 的平均值.解决运动中问题时,首先确定参照物,根据物 体运动情况建立 运动图景(即运动线路图),找出等量关系也是 解决物理 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503.0mm 1. 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cm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28cm 0.4cm 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 1mm (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503mm 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 0.0mm 。 17.25cm 2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 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 t。
3.6
km/h。
⑶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m / s ,常用的还有
km/h等。1m/s=
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请借助如图所示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 时间相同,比较走的路程,路程长的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图表明 跑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李每天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B ) A、1.2km/s B、1.2m/s C、12m/s D、1.2c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 可能是静止的。 3 毛主席诗词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所指的参照 物是 ( A ) A. 太阳 B. 地球 C. 天上的云彩 D. 月亮
运动的世界 复习
要点考点聚焦
本章涉及的考点有: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 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速度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直线运动.从中考命 题看,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取、运动的相对性、 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单位换算、匀速 直线运动的理解和 平均速度的计算常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平均速度的测量 可能会以填空 或实验题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 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建立运动图景来解 决问题的能 力.
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 B 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 就使用方法而言,B 尺不正确。使用方法正 3.0 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 cm。
一
运动: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简称 。 运动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一个事先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而言的。 2. 参照物及其选择:
(1)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 任意 的。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会不同。
例 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 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 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 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 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刻度尺没有放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v= t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_____;
图4-2-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 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⑴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 条) 信息一: 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S出发; 信息二: 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
图18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 长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时, 那么它在第15 s时的速度为( C) A. 0.5 m/s B. 0.75 m/s C. 1.5 m/s D.无法确定
A
) B.误差就是测量
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甲______cm;乙______cm;丙______cm 1.2 1.40 1.70
3. 速度 ⑴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⑵ 计算公式: v=s 的物理量。 运动快慢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C.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点去判断物 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4-2-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____; 刻度尺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 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格为1s), 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 度v1= ___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0பைடு நூலகம்32 s3 v3=___ 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__段路程运动 0.4 平均速度最大 快,原因是___________.(小车长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