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演示教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件

第三节 快与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Leabharlann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98页 0202页 0299页 0369页 0460页 0480页 0681页 0716页 0753页 0786页 0901页 0937页 1070页 1109页 1144页 1197页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神奇的眼睛》教学课件

大麦哲伦星云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于1990年4月成功发射了以美国天文学 家哈勃的名字命名的望远镜,它的口径为24m, 在离地约575 km高的 轨道上环地球运行,每97 min绕地球一周。它能观测到许多很远处 的天体,使天文学家们获得更多、 更宝贵的信息。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看远处物体
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晶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 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近视眼及其改正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近视眼及其改正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显微镜、望远镜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 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Φ 1 f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m,它的焦度就是
Φ 1 2 m1 0.5 m
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 镜焦度就要大一些。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睛的视物原理
想一下我们平时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的感觉,试一试看远处 的物体和近处的书
看远处物体 眼睛不会累
长时间看近处物体 眼睛会比较累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睛的视物原理
眼睛可以调节晶状体的焦距看清远近位置不同的物体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教学PPT课件(3篇)

丙
压力:60N 受力面积:0.01m2
3、如何判断乙、丙两种情况哪个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你是如何判断的?
120N 0.3m2
= 400N/m2
60N 0.1m2 = 600N/m2
3.压强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
p F S
p 表示压强、 F 表示压力、 S 表示受力面积
越明显。
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 气球的形变较小,而 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 变明显;用力越大,
形变越明显。
三、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 压力大小 有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受力面积大_小__有关;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
用海绵来进行实验,通过观察
,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强弱
1、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是否有关,
应保持 不变,改变
,观察比较压
力的作用效果;
2、 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是否
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观察比
较压力作用效果。
四、压强(p)
(3)怎样显示、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
转换法
控制变 量法
实验器材
实验探究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展示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有关。受力 面积一定时,压___力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 有关。压力一定 时,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S 50cm2 50 104 m2 5 103 m2 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件 (共30张PPT)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4999
24999
新知学习
4.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直固定于白纸上,在
纸上沿着玻璃板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4999
24999
新知学习
②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B。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 去它跟前面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4999
24999
S
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
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4999
S'
虚像用 虚线
24999
新知学习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形成 显示 实例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能用光屏承接 人眼可以直接看到
小孔成像
虚像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会聚而成
不能用光屏承接,人眼通过 光学器件才能看到
3.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5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 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30 m,它在湖里所 成的像是 虚 像(填“虚”或“实”)。
24999
24999
当堂检测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M
A'
B
N
B'
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注意事项: ①作图痕迹要保留;②辅助线用虚线画; ③虚像也用虚线画;④垂直符号要标明。
24999
新知学习
思考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用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用玻璃板
B
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A
(2)为什么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
平面镜成像课件-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像和物的大小
是什么关系 ?
器材: 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 的三角块、白纸像一张、刻度尺、笔
物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 板的一 侧立一个三角块,透过玻璃板视察其 另一侧面 的三角块的像。 ②将相同的另一个三角块放在像的位置,与 像重合,视察像与 三角块的大小关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本课小结: 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 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课堂练习:
1、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平面镜
平 静 的 湖 面
光滑的瓷砖表面
光滑的不 锈钢表面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平面镜。
动动手
1、利用桌上的平面镜,照下你的脸 和手掌的物像大小关系 2、用桌上的镜子,照下你的手靠近 和远离平面镜物像的位置关系 3、猜想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有什么 关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结论: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由物的大小决定。
③移动物体的位置,视察其像的大小 有无变化。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探究2: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和像到平面 镜距离是什么关系?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 课件

44.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50.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65.忍无可忍,就重新再忍! 29.多人的饭局尽量少参加,因为难有真心的交流,多为应酬。
爱因斯坦的简介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 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人们所熟悉的空 间的时间等概念都 会发生变化。他提 出了相对论,有跨 时代的意义
70.不要总谈论自己你若总是谈论自己,那么不是吹嘘自己,就是贬低自己;前者是虚荣的表现,后者是卑微的表现。 59.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15.世界上最难忘记的两件事,一是遇见,二是忘记。 75.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91.许多人只需要再多支持一分钟,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败为胜。成功招揽成功,失败招揽失败。 84.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 55.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73.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1.横跨在你和你的梦想之间的唯一的东西就是奋力拼搏。 77.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23.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 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
第二节:探索之路
单 击 开 始
甲骨文
哥白尼和他诞生于意 大利中西部塔斯坎尼省的 比萨市,经典力学和实验 物理学先驱,率先用望远 镜观察天空,有力支持了 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的简介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40张PPT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 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常用 单位 :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 1 000m 103m 1c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 001m=10-6m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和方法。A 答案的书写过程有误,换算过程中数字2.5不用带‘um’
2、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在最后 的结果确定时,还须注意小数位数的保 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同一把刻度尺的 最小分度值相同,测得数据的准确值应 相等,计算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据, 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 数一样,这样才接近真实值。
A、“选”:根据 测量要求 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表针转动的。
秒表的使用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秒表 (1)使用秒表前应观察它的:
①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时间是 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②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时间是 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2)读数时先读小盘再读大盘, 然后相加
大盘一圈_3_0s_ 每一小格_0_.1s_
小盘一圈_15_m_in 每一小格_0.5_m_in
此时时间为: _9m_in_38_.4_s _
59
0 31
1nm=0.000 000 001m=10-9m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2020沪科版八年巨人的肩膀上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一节 动与静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 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0页 0172页 0187页 0306页 0438页 0525页 0577页 0628页 0680页 0704页 0749页 0782页 0810页 0861页 0894页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三节 快与慢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
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米/秒),常用单位:km/h(千米/小时),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速度=路程/时间),变形公式 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①响度的定义: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的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的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
(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空气。
二、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1、基本概念: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A: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现象。
B: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物体表面,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的现象。
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
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1、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汇聚的点。
③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
④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1、眼睛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千克),常用单位 t(吨)、g(克)、mg(毫克)。
4、单位换算:1t=103Kg、1Kg=103g、1g=103mg。
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不能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
2、密度的单位:kg/m3(千克/立方米)或g/cm3(克/立方厘米)3、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密度=质量/体积)4、记住水的密度:1ⅹ103kg/m3。
5、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