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
结束放映
目录
• 长江三峡的简介 • 长江三峡工程的简介 • 长江三峡建设的意义和作

结束放映
返回
长江三峡的简介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 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如图),全 长192千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 原的转换位置,控制长江上游全部来水 和来沙。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
往丁地贸易必须( C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
经丙地直航到了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
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
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
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少3需)要这(支B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
A.半年
B.一年半
C.两年半
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防洪
• 发电 • 航运
长江洪水灾害的概况 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 三峡工程防洪效益
返回
长江洪水的概况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 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 区之一。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年 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 214次。进入20世纪, 1931年和1935年两次大
洪水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①成因有别;②范围不同;③冬、夏季风风力强弱不同。
• 例题1.(2004广东、广西高考题,13-15)位于甲地的一支 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 地。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
季节应该是( C )
A.夏季
B.春末
• 高层大气:
• 范围: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在80~500千米高空,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 迅。本层又可以分为:中间层、热层、外层(散逸层)
三、降水和降水分布及其成因
• 1、降水的形成 • (1)三个条件: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足够的凝结核。③水滴增大到重力足以克服 空气阻力与浮力之和能够下降到地面。 • (2)降水的形成过程 • 2、降水分类: • (1)按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原因分: • ①对流雨:②地形雨: ③锋面雨:④台风雨(气 旋雨): • (2)按降水的强度分
景观、洋流等)
2、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 太阳辐射决定了各纬度温度,形成了“气温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依次形成:热带、亚热 带、温带、亚赛带、寒带气候。
• (2)大气环流-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 ①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主要包括:6 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
最低气温月
降 年平均降水量 水 年内季节分配
大陆性气候


7月(北半球),1 月(南半球)
1月(北半球),7 月(南半球)

分配不均,集中在 夏季
海洋性气候 小 小
8月(北半球),2月 (南半球) 2月(北半球),8月 (南半球)
大 分配均匀
②平原和山地或盆地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高大的地形区都成为局部的低温 区,相反盆地形成局部高温区。
返回
发电
1.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 落差大 水流急。 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装机总容量128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 千瓦时
3.三峡水电站的社会经济效益。
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的 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看图) 返 回
返回
例如07年广东高考: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 (裸地)、足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
化曲线图”。 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什么?
• 分析: • ①为操场(裸地), • 因温度变化最大 • ②为足球场(草坪), • 因因温度变化居中 • ③为公园(林草地), • 因温度变化最小
(2)时间分布
• (3)甲地目前在 天气过程。
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 区域中,目前降水
•以
区域为主。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1、气候形成因素
• 可概括为三大因素: •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 ②大气环流-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 ③下垫面-地面状况(离海远近、地形、
(3)气温的垂直分布(变化)
对流层:
范围: 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 10~12千 米,高纬8—9千米。 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每升高1000米,降低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 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 系最为密切。
• 平流层:
• 范围: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 特点:
• 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 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有 利于高空飞行。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存在臭 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 (2)年变化:
• 海洋上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均 比陆地上晚大约一个月,而且气温年日较 差均比陆地小。原因:大陆为岩石热容量 比海洋水的热容量小5倍以上,所当减少 热量(或增加热量)时,其温度降低(或 升高)的速度快5倍以上。
• (3)同一地点气温日较差大小成因
• 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决定-与天气密 切相关: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
• 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在回归线附近(20º-30º之
间),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加上沙漠干燥增温
特别强烈,所以形成极高温。

南极大陆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加上终年冰雪
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少和海拔高(平均2350米)降
温作用明显。若与北极比还加上陆地降温比海洋
快。
(2)等温线的判读:
• ①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 明气温差别小。
返回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返回
壮 丽 的 瞿 塘 峡
返回
雾霭中的巫峡
返回
夕 阳 下 的 西 陵 峡
返回
三峡工程的简介
位置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 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平。
组成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的最大 水利枢纽工程。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 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返回
3、降水分布:
(1)空间分布
• ①赤道附近:
• 降水多,原因:这里终年高温,空气上升(赤道 低压控制)冷却,易成云致雨,即多对流雨;
• ②两极地区:
• 降水少,原因:两极地区终年低温,气流下沉 (极地高压控制),不易形成降水;
• ③副热带:
•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侧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 制下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陆东侧 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的大气状况。天气的突出特征是时刻在变化。
2、常见天气符号: 3.气候概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常见天气符号
二、气温和气温分布及其成因
1.气温概念: 2、气温的时间变化及原因 (1)日变化: 原因:12点以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对于地 面或大气来说,热量的收入仍然大于支出(即热量仍处 于盈余状态),所以地温与气温仍然继续升高,当它们 分别到了热量收支平衡时(即热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温 度才达到最高。一盘地温最高出现在13点左右,气温最 高出现在14点左右。
• ④中纬度地区: •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与应用
•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的差异大小:密 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 2.判断海陆影响 •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
水量自沿海 • 向内陆减少。右图表示我国辽宁省年
返回
洪水灾害的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暴雨)、水系特征。
人为原因:
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人类不合理活 动,加剧了洪灾的危害程度。
单击得到内容
返回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 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 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 高到100年一遇:如遇 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 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 荆江河段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 季风的成因: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为岩石热容量较小,海洋 为水热容量较大,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夏季大 陆增温也比海洋快,海陆冷热中心随季节变换,引 起了海陆高低气压中心的随季节变换,从而导致海 陆风向的随季节变换,即季风环流的形成。
• 原因:冬季大陆降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 对较低。
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气温变规律:
在同一纬 度
夏季和白 天
冬季和夜 晚
陆地 气温 原因
海洋 气温 原因
比海洋 高
比海洋 低
受热快 比陆地低 放热快 比陆地高
受热慢 放热慢
④气温极端值: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纬20º--30º左 右的沙漠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3、气温的空间变化及原因
• (1)气温的水平分布(变化)
• 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 ①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原因:太阳辐射(高度)由低纬向高续递减
• ②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原因:南半球海洋较广阔性质较均一
• ③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 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与大陆相反。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 (3)锋面气旋
• 例- 读右图,图中P1、P2、
• P3表示等压线,甲处的箭头表
• 示风向,分析回答:
•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
• 球的

• 球,反映的是高空还是近地面
• 情况 。
• (2)从气压该系统属属于

• 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
• ④冬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大陆的西岸(地 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夏季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
• ⑤常年湿润型: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附近大陆的西岸,常 年受从海洋吹来的西风的影响,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4、降水成因-常见天气系统
• (1)锋面系统
降水量等值 • 线分布状况,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减少。
•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 4.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
• 按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来判断。 若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少, 若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多。 分析原因时要考虑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风向、天气系统等要素。
②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成因
• ③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 低纬环流(赤道一南北纬30°间):热力环流 • 中纬环流(南北纬30°一南北纬60°间):动力环流 •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一南北纬 90°)):热力环流
④气压带与风带及其移动规律:
⑤季风环流
• 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 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 ①全年多雨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由于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 ②全年少雨型: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 岸。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 ③夏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大陆的东岸(热 带季风与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另外热带草原气候 和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夏雨型。
• 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 ③等温线是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为盆地、低 地,线内气温低,为高原、山地。
• ④北半球与南半球等温线弯曲分布的规律:高高低 低规律(气温高向高纬度弯,低相反向低纬度弯)
如夏季陆地气温高凸向高纬,而夏季海洋气温低凸向低纬; 地势低气温高凸向高纬,地势高气温低凸向低纬;暖流经过 气温高凸向高纬寒流经过气温低凸向低纬。
D.三年半
• (3)地面状况
• 下垫面是大气(对流层)的直接热源 和水源,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①海洋和陆地-距海远近
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在同 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 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其差别如下表:
项目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气 温
最高气温月
航运
1.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
长江水系通航里程7万千米,,是我国东 西交通的大动脉,号称“黄金水道”。
2.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
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 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
(如图)
单击得到内容
返回
返回
世界气候 和自然景观
一、天气与气候概念及天气符号
1、天气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