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生物必修三 4.4群落的演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较稳定
森林阶段
物种更加多样化,种间关系复杂, 特别 自动调节能力强,稳定性高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群落取代另一些群落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二、演替的类型:
1.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P78讨论1:为什么首先定居的是地衣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ຫໍສະໝຸດ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想动想结往人合往类生会活活使动实群对际落群,演落你替的还按演能照替举不产出同生什于了么自什例然么子演影,替响说的?明速
度和人方类向活进动行对!群落演本网资替w料w由w产.s书h利u生li华hu教a了.n育e网t)影(为即您响数整理理?化
1..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 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 光 裸 的 岩 地 上 最 终 演 替 出 森 林 , 其 过 程 大 致 是 地_衣__阶__段__→__苔__藓__阶__段__→__草_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__灌__木__阶__段__→__森__林__阶_ 段。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 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土__壤_的过程。
11
2.弃耕农田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思考:所有弃耕的农田 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草本植物阶段
小灌木 灌木丛
灌木阶段
乔木
森林阶段
弃耕的农田雨水充足,温度适宜的理想条件下,演
替成树林,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地
区,很难形成树林。
二、演替的类型
1. 演替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2.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比较;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问题探讨
火山爆发前喀拉喀托森林群落 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 一片祼地(火山岩)
几年后长出小草,出现一种蜘蛛。 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P78问题探讨:火山爆发后生物变化情况
苔藓阶段
讨论2:基础?取代?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这时,森林群落的植被与当 (地于3)气相而能候对非;条稳“取件定取代状保而指态持代优协。之势调这”取和时。代平的,衡群落,叫处 讨做论顶3:极森群林落阶段能找到其他类型植物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 是__草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 是_苔__藓__阶__段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苔__藓__阶__段。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是( D )。
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
三、演替的特点与原因
演替的特点
1.实质: 是群落中种群(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及 优势种群的变化
2.结构上:群落物种更多样,结构更复杂、稳定性 越来越高。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预见性,是一种不可逆变化
4.能量上: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狗尾草
狼尾草
车前草
P81讨论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883年 所有生物全部死亡 几年之后 出现稀疏小草与1种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880种动物,小树林
思考: 这些动植物是 如何一步步定居 在新土地上的? 这种变化是一蹴 而就的?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 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 砍伐的森林、过度放牧的草原、弃耕的农 田上进行的演替。
阅读课本p79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陆地生态环境的 开路先锋
苔藓阶段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土壤层加厚、保水能力加强、有机物增加
草本植物阶段
小型动物进入,土壤继续改良
灌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1
17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四、退耕还林、退田还 湖、退牧还草
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18
演替的原因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内因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土壤、洪水、干
旱 火山爆发等) 外因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放牧、砍伐、开垦 草地、放火烧山等)
1.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 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 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 势。 2.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会慢 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会出现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 起点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去了原有植被
消灭了的环境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主要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火灾过后的草原、
裸岩、沙丘、火山岩、过量砍伐的森林、 实例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森林阶段
物种更加多样化,种间关系复杂, 特别 自动调节能力强,稳定性高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群落取代另一些群落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二、演替的类型:
1.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P78讨论1:为什么首先定居的是地衣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ຫໍສະໝຸດ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想动想结往人合往类生会活活使动实群对际落群,演落你替的还按演能照替举不产出同生什于了么自什例然么子演影,替响说的?明速
度和人方类向活进动行对!群落演本网资替w料w由w产.s书h利u生li华hu教a了.n育e网t)影(为即您响数整理理?化
1..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 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 光 裸 的 岩 地 上 最 终 演 替 出 森 林 , 其 过 程 大 致 是 地_衣__阶__段__→__苔__藓__阶__段__→__草_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__灌__木__阶__段__→__森__林__阶_ 段。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 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土__壤_的过程。
11
2.弃耕农田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思考:所有弃耕的农田 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草本植物阶段
小灌木 灌木丛
灌木阶段
乔木
森林阶段
弃耕的农田雨水充足,温度适宜的理想条件下,演
替成树林,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地
区,很难形成树林。
二、演替的类型
1. 演替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2.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比较;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问题探讨
火山爆发前喀拉喀托森林群落 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 一片祼地(火山岩)
几年后长出小草,出现一种蜘蛛。 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P78问题探讨:火山爆发后生物变化情况
苔藓阶段
讨论2:基础?取代?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这时,森林群落的植被与当 (地于3)气相而能候对非;条稳“取件定取代状保而指态持代优协。之势调这”取和时。代平的,衡群落,叫处 讨做论顶3:极森群林落阶段能找到其他类型植物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 是__草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 是_苔__藓__阶__段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苔__藓__阶__段。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是( D )。
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
三、演替的特点与原因
演替的特点
1.实质: 是群落中种群(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及 优势种群的变化
2.结构上:群落物种更多样,结构更复杂、稳定性 越来越高。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预见性,是一种不可逆变化
4.能量上: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狗尾草
狼尾草
车前草
P81讨论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883年 所有生物全部死亡 几年之后 出现稀疏小草与1种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880种动物,小树林
思考: 这些动植物是 如何一步步定居 在新土地上的? 这种变化是一蹴 而就的?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 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 砍伐的森林、过度放牧的草原、弃耕的农 田上进行的演替。
阅读课本p79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陆地生态环境的 开路先锋
苔藓阶段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土壤层加厚、保水能力加强、有机物增加
草本植物阶段
小型动物进入,土壤继续改良
灌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1
17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四、退耕还林、退田还 湖、退牧还草
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18
演替的原因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内因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土壤、洪水、干
旱 火山爆发等) 外因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放牧、砍伐、开垦 草地、放火烧山等)
1.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 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 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 势。 2.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会慢 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会出现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 起点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去了原有植被
消灭了的环境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主要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火灾过后的草原、
裸岩、沙丘、火山岩、过量砍伐的森林、 实例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