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在法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然而,有些事实却不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公认性。
本文将阐述哪些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颁发和实施的,因此法律规定、法律文件以及国家政策等都是公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例如,在中国大陆法律诉讼中,法律文件包括宪法、重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这些文件的内容是公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政策文件如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文件、重大活动的决定也是公认的,当事人也无需举证证明。
其次,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都是公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例如,二战、文化大革命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历史事件,当事人在引用时无需举证证明。
文化背景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情感也是公认的,比如春节、国庆节等。
社会状况比如人口统计、经济指标、社会保障等也是公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再次,在特定领域中,某些事实是已知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例如,在医学诉讼中,医生应当了解常见病症和诊断、治疗方法,这些是公认的常识,无需举证证明。
在专业技术领域中,比如会计、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公认的,无需举证证明。
最后,一些公共事件、媒体报道和大众认知都是公认的事实,
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例如,在某件社会事件中,民众已经达成共识,例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事件已经被广泛报道和公开讨论,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媒体报道中,公开透明的事件公开报道和官方信息也是公认的。
在法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也有一些事实是公认的,无需举证证明。
这些事实具有客观性和公认性,不需要争议解决。
这些公认事实帮助保障了法律公正性,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同时,当事人也应该对这些公认事实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
除了上述提到的公认事实,还有一些不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的事实。
首先,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基本原则也是公认的事实,无需当事人举证证明。
比如,人民法院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人
民法院风险补偿基金是为弥补原告因民事诉讼权益受侵害而难以获得赔偿的损失,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而设立的基金”,这个规定中的“弥补原告因民事诉讼权益受侵害而难以获得赔偿的损失”和“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等原则都是公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其次,一些普遍存在且为人们所知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也是公认事实,无需当事人举证证明。
比如人们所熟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以及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现象都是公认的。
再次,在特定领域中,社会人士的客观认知也是一种公认事实。
当事人可以通过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结
果来证明某些事实。
例如,在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可以引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结果来证明类似情形的赔偿额度,而无需特别的举证证明。
最后,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出现的行为和事件,比如交通信号灯、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打电话不能拨挂、挑衅与殴打等事件,社会公众对这些行为和事件常常有共同的认知,也是公认事实,无须特别举证。
总之,公认事实具有显著的客观性和公认性,所以当事人无需要通过证据来证明。
当事人可以通过公认事实来论证自己的案情,增加获得胜诉的机会。
公认事实的存在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当事人需要了解和掌握公认事实的概念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同时,在法律诉讼过程中,法官也需要根据公认事实来界定案情,确保司法公正、公平、快速地审理案件,这对维护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