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_王世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_王世友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王世友1,莫修云2
(1.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外汉语中心,北京100009; 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北京100000)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自组织;复杂巨系统;词语结构组织;扩展性阅读
[摘要]构辞法和词语结构组织是汉语词汇系统自组织的两大途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从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出发,重视和充分发挥词语结构组织、扩展性阅读和词汇对比在对外汉语词汇
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拓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306(2003)02-0006-05
Some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CAFL
WAN G Sh i-you1,M O Xiu-yu n2
(1.CAF L Center,People’s Educa tion Pr ess,Beijing100009;
2.Department of Inter natio nal Cultural Ex chang e,Beijing Second For eig n La ng uag e U niv ersity,Beij ing100000,China)
KEY W ORDS: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self-o rganization;complex giant system;orga-nization of w ords and ex pressions;ex tensive reading
ABSTRACT:Word formation and o rganization of wo rds and ex pression are tw o w ay s of self-organiza-tion of v ocabulary system.Vocabulary teaching in CAFL(Chinese as a foreig language)should begi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hinese vocabulary system.W e should pay mo re attention to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org anization of wo rds and ex pressions,ex tensive reading and vocabulary contrast,try to find the new w ay s in v ocabulary teaching.
本文从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紧密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重点讨论词语结构组织、扩展性阅读和词汇对比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
一、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和规
律性
不言而喻,“词汇系统”的阐述本身就包含着一个基本命题——词汇是一个系统。
这一命题的前衍性讨论是:“词汇是不是一个系统?”后续性讨论是:“词汇是一个怎样的系统?”两个讨论都会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出发点产生极大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词汇学界在“语言是一个系统”的大前提下,对“词汇是不是一个系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周祖谟1959;黄景欣1961;刘叔新1962),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到了80年代,大家对“词汇是一个系统”取得了共识,但在“词汇是一个怎样的系统”上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武占坤、王勤(1983)提出了“词汇层理论”:“这种聚合(按:指词汇),不是一盘散沙式的聚合,而是词汇成分彼此在音、义、结构、色彩,以及它们在词汇中的地位、作用等各个要素上,矛盾统一的、相
2003年5月第1卷第2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 unna n N o rmal Univ ersity
Ma y,2003
V ol.1N o.2
收稿日期:2003-05-05
作者简介:王世友(1971-),男,山东临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与汉语教学。
互制约的联系着的聚合,一种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相互联系的聚合形式。
而各种词汇成分层次化的联系,就构成词汇体系中的各种词汇层。
词汇里不同级次的词汇层,是构成词汇体系的不同层面。
从词汇的整体着眼,整个词汇成分分属三个层次:(1)词素(层);(2)词(层);(3)熟语(层)。
”刘叔新(1990)认为词语结构组织才是词汇系统性的表现:“现代汉语词汇是否成为体系,取决于它当中的同义组、反义组、对比组、分割对象组、固定搭配组、特定搭配组、互向依赖组、单向依赖组、挨连组、级次组以及同素族等11种真正词汇本身内部的词语结构组织的综合情况如何。
”他同时又注意到并反复强调词汇系统的特殊性:“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体系,并不很完善或充分。
原因在于这个体系的层次性相当薄弱,或者说,层次少而又不很明显。
”
上述争论很容易引发这样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词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它有没有特殊性,特殊在什么地方?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在语言的四个子系统当中,关于语音和语法是否成系统的问题,认识比较一致,因为二者都表现出了系统的典型特征。
以现代汉语语音为例,不论是它的声母子系统、韵母子系统还是声、韵母的拼合,都有严整的规律。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成员固定、结构精严、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其他语言的语音系统也都具有这几个特点。
语法系统情况虽然稍显复杂,但也是一个封闭系统,表现在演化过程中,就是具有稳定性。
而词汇系统却恰恰相反,成员众多、结构松散、层次看上去既不充分也不完善,每一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缺乏统驭全体成员的向度。
演化中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即就单单从共时平面来看,也时时有新旧词语的增删替换。
词汇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替,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形成了一个有序、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开放性是词汇系统的独特性和魅力所在。
生成性是词汇复杂巨系统得以维系的根本动力。
词汇系统决非简单的图表式结构,它是以语素和单音词为核心层,按“核心层——稳层——边缘层(新词、新语、新义)”三个层次逐渐推演的生成和开放系统。
以语素和单音词为主的核心层是纷繁复杂的词汇系统内一个可控的稳定量。
它的存在,使整个词汇系统虽然有新旧词语的不断更替,却始终能保持一种流动的平衡状态(Steady State),从而保证了词汇的连续性和创造性,达成创造性和连续性的合谐统一。
稳层和边缘层是构词材料稳定成品的部分展示,它永远不可能囊括尽所有的词汇成员。
而一旦有命名上的需要,比如社会上新事物新现象的大量涌现,构词库内的部分成员就会作出反映,新词新语甚或借词就会产生,用来填补定名称上的空缺(onoma-siological gaps)。
构词库是整个词汇系统所以能够实现“控制性自稳”的关键因素,稳层和边缘层是词汇系统对社会命名需要作出反映后形成的“适应性自组”的部分成素的集合。
构辞法和词语结构组织是汉语词汇系统自组织的两大途径。
三层间的相互交流衍生,充分展示了词汇系统生成、开放、自组织这三大特点。
二、核心层、构辞法及词语结构
组织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在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基本依据的前提下,多采
用“化整为零,随文识词”的策略,生词后面配有“对应”的外文翻译。
初级阶段重在语音、语法的精严安排,讲规则性和规则系统。
词语教学受学生汉语水平的制约,严格按照《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和乙级词安排,没法展开。
中高级阶段讲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和例解,但着重点放在虚词上面。
词语学习松散随意,学什么是什么,学多少算多少,对词汇本身的结构组织、词汇学习策略(vocabulary-learning strategies)缺少有力的指导,忽视了词汇预先出现的重要性。
这种状况,如果说在初级阶段尚可理解的话,那么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会严重制约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成为阻碍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
这样处理也与词汇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符,只能“授人以鱼”,难以“授人以渔”。
因为长远看来,是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最终决定了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同时,词汇又和文化、社会
·7
·
第2期王世友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及其使用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映射、搀杂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已经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反思。
吕文华(1999)发表《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构词法是教学中的一个空白。
……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认记、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解决词语难的途径是建立语素教学。
……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就可以迅速扩大词汇量。
”贾颖(2001)提出“字本位”的设想:“以字为本位进行词汇教学,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性的知识,因为字在汉语中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有限的字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词。
由于字在词中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掌握了字与构词法,就能以简驭繁,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所以以字本位进行词汇教学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它培养的是自学汉语词汇的能力。
”最近邵菁(2002)、曹慧(2002)也先后从配价理论和篇章语言学角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探讨。
不论是语素教学还是字本位,都已经触及到汉语词汇系统的本质。
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须从词汇系统生成、开放、自组织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充分认识核心层、构辞法及词语结构组织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1.以常用语素和单音词为主的词汇认知技能教学
实践证明,关键词学习法(keyw ord method)是二语词汇习得的有效方法。
就汉语词汇系统而言,我们认为,常用语素和单音词就是汉语词汇中的关键词,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须以之为出发点,精心安排课堂词汇教学,重视词汇认知技能的运用。
常用语素和单音词,词形看似简单,但是义项多、用法杂,初级阶段应选择其基本义项,但中高级阶段要重视其不同义项的复现率,强化文化义和语俗义教学,避免出现只理解基本义不理解引申义、只理解理性义不理解色彩义的尴尬。
比如刚刚结束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这个歌星最近在国内很C 红D黄)
应该说这道题的题干和答案都比较简短、比较简单,可有的学生却选择了“白”。
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这些基本颜色词在汉语中特有的文化义和语俗义。
受控条件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表明,在有意识的单词翻译(conc ious w ord translatio n)、单词识别(w ord recog nition)、词义预备(semantic priming)3种认知技能中,有意识的单词翻译能力形成发展的速度比后两者都要快。
由此可见,“一对一翻译”式的语码转换和意义注释在对外汉语初级词汇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省略的必经阶段,关键是要充分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有意学习
和无意学习)、各种认知技巧(直接法、翻译法、听说法等等)、各种工具(字典、词典、电脑软件及单词游戏),让学生根据常用语素和单音词表逐一识记,并注意要尽量在动态、有趣的词语游戏中完成。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词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成败。
同时,在有计划的课堂词汇教学中,不管是在词汇学习的哪个环节(接触生词、学会词形、认知词义、巩固记忆、词的运用)上,都要强调趣味性。
那种静态、被动、填鸭式的汉语词汇教学都会使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外国留学生。
而我们恰恰在这一方面重视不够,相关课件的开发和多样化远远落后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强烈需要。
只有把科学和有趣精妙地结合起来,才能为词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方面急需下大力气研究解决。
2.以构辞法和词的理据为主的词语推导教学
进入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逐词认知固然重要,但也要对汉语词汇的生成规律进行必要的讲解。
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学习策略(individual learning strategies)再精妙,也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direct instruction)。
其重点就是以构辞法和词的理据为主的词语推导教学。
Batia Laufer(1997)把第二语言阅读中的词语分为三类:w ords you don't know;w ords you think you know&wo rds y ou can’t guess。
词义猜测能力不强(inability to g uess unknow n wods)和词汇量不足(insufficient vocabulary)、迷惑性词义误解(misinterpretation of deceptively transparent w ords)一样,是妨碍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构辞法和词
·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卷
的理据教学,增强学生的词语推导和预判能力。
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既是对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挑战,也是对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挑战。
因为,坦率地说,汉语构辞法和词语理据研究都还比较薄弱。
在重视构辞法和词语理据的同时,还有一个语义透明度的问题,集中表现在Batia Laufer所说的“你以为你认识的那些词”身上。
词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词汇理据的优势又避免产生望文生义现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工作者。
有时候“字面义=词义”;有时候“字面义≠词义”。
如“虎口”,在指“老虎的嘴巴”时,“字面义=词义”,可以推导;在指“拇指和食指的连接部分”时,“字面义≠词义”,难以推导。
徐彩华、李镗(2001)的研究发现,透明词对于词汇学习有显著的易化作用,透明生词和不透明熟悉词的成绩能够预测儿童的阅读理解水平。
3.以词语结构组织为主线的词汇规模(lex i-co n size)教学
词在大脑中如何储存的问题,即心理词汇的表征问题,是当今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认知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从认知心理上讲,一个词语真正被掌握,必须在记忆的存储系统中成为词语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 ork m odels)中的一个节点,它的各个义项都能分别同其他有关概念、语义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在语言使用中互相激活语义,提取意义。
而词语结构组织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在于为词语建立一个“联想场”。
词语结构组织既可以以“联想场、语义场”的方式解决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帮助学习者迅速扩大词汇量,又可以减少迷惑性词义误解带来的诸多干扰,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如挨连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分割对象组“赤——橙——黄——绿——青——蓝——紫;高档——中档——低档”、同素族“篮球——排球——足球——铅球——乒乓球——羽毛球;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等,都会把词语放在“语义场”内,在词语间构成网络化的多种关联,加深学习者的印象。
这种做法已经在少数民族儿童汉语教学、部分外语教材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汉语》(藏族地区使用)在每个单元的后边都配有以学过的词为主的“词语积累与扩展”,
《韩国语入门》、《疯狂美语》和《标准日本语·会话篇》也都引入了“Related Words and Ex pressions”或各种主题词,如“疾病、医疗用语、住宅用语、居家生活用品、年龄段用语”等。
当然,多义词、同形词、同音词中,常会出现旧义对新义的掩蔽、形音的混淆,造成迷惑性词义误解。
如英语同形词“minute”,通常先学习“分钟[′minit]”义,后学习“微小的[mai′nju:t]”义。
如果对它没有全面了解,只知“分钟”义,那么就很难理解下面这句话:
There is minute friction betw een the tw o ob-jects.
又如马路鞋摊的招牌“口内修鞋”(胡同口里修鞋),让留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怎么能在人的嘴里修鞋呢?
词汇教学最终应尽快给学习者建立一个“心理词库”。
词语结构组织作为词汇结构性的重要体现、词汇规模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必然会起到很大作用。
三、扩展性阅读与对外汉语词汇
教学的互促作用
与有计划的课堂词汇教学相比,我们倾向于把扩展性阅读(Ex tensive Reading)中的生词学习看作是“偶然词汇学习(incidental v ocabulary learning)”的主要途径。
扩展性阅读能够增强词汇知识,增加语言输入,扩大词汇量,尤其是领会式词汇量(Passive Vocabulary),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有计划的课堂词汇学习的不足。
词汇学习根本上要靠在语言环境中的反复重现来积累,只有把握了词语的使用环境,如词的搭配限制、词的再现条件以及词的上下文,才算进入了掌握式词汇(active v ocabulary)的范畴。
James Coady(1997)称之为“词汇的环境习得(co ntex tual acquisitio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扩展性阅读的重要作用。
王钟华·9
·
第2期王世友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999)的调查显示,外国留学生普遍对汉字存在畏难情绪,对中文阅读缺乏信心,缺少阅读实践。
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词的再认就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
词的再认耗费了大量的注意力,必然导致不能进行更高层次上的阅读加工。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猜测词义的技能是阅读教学中词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结合阅读进行的词语搭配扩展则是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
阅读课词汇训练方法大致有5种:辨认、联想、搭配、评价、总结。
词汇的环境习得虽非直接教授词汇,只是部分习得,但因与活的阅读材料结合在一起,直接性反而大为提高。
因此,应充分认识扩展性阅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互促作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
四、母语心理词库对汉语心理词
库的潜在影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还要重视留学生母语心理词库对汉语心理词库形成的潜在影响。
此前的研究往往过分强调母语心理词库对二语心理词库的负迁移,过多地注意其干扰作用。
其实,语言学习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地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起一个词库的过程。
而留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母语,并且具备了用母语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以已有母语心理词库做支撑,从语码的“转换”和意义的“注释”开始,对二语词库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量的个案研究证明,语码的转换和意义的注释是目的语的词的声音与意义跟母语的词或词组的声音与意义建立联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是第二语言学习活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达到对目的语词汇的理解与掌握的最主要的途径。
通过语码的转换和意义的注释,可以直接达到对目的语词汇所表示的“日常概念”或“科学概念”的掌握。
这与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活动状况相统一,也跟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必然具有迥异于儿童母语词汇习得的特质。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还要注意学习对象的不同,注意词汇对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文字形态差别(orthog raphic know ledge)对词汇理解的影响显而易见。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母语为英语者的词汇习得水平和日本、韩国留学生的差别十分明显。
日韩两国留学生对汉字认知、词汇习得的难度远小于欧美留学生。
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须加强词汇对比的研究,增强词汇教学的针对性。
总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真正从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出发,抓住课堂词汇教学和扩展性阅读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加强词汇对比与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积极拓展思路,全面提升词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对
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0.
[2]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M].北京: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美]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8.
[5]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社,2000.
[6]J ames Coady&T homas Huckin(2001)Second Lan-
g uag e V oca bulary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Cambridg e U niv ersity Pr ess,2001. [7]Ev elyn Hatch&Cheryl Brow n.V oca bulary,Seman-
tics and La ng uag e Education[M].Foreig n Language
T eaching a 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 e U niv ersi-
ty Press,2001.
[责任编辑:王晓惠]
·
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卷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