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洪湖赤卫队》唱段音乐分析——以《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后者,使用了与第一个上、下句基本一致的节奏型及婉转的旋律,继续传递忧伤的情绪;后者由D羽音进入,加入波音,表现秋风萧瑟的景象,前半句结束后加入了一个短小的过门,“荡”字时使用了加入主题音调的长大拖腔,并出现变宫,调性转为C宫系统,停在C 宫音上。
这一上、下句,借“月儿”“湖水”,抒发了韩英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门旋律使用主题音调,与唱段开头相呼应。
第二个上、下句是第一个上、下句的变化重复,前者由F宫音进入,“洪湖啊”旋律婉转进行在小字组,表现出韩英的喃喃自语,之后出现空拍,紧接着“我的家乡”跨越一个八度,强调浓浓的思乡之情,停在C徵音上;后者是前者的上五度变化模仿,由C徵音咬尾进入,旋律更加明亮,情绪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同样出现空拍,“娘”字时使用波音,表现出韩英因想念母亲而颤抖的声音,
“啊”字时运用了长大的拖腔,旋律逐渐下行,表现出韩英的情绪也逐渐从激动转为平静,为进入下一段做准备,调性在b B宫系统及F宫系统中进行转换,停在C徵音上。
连接第一、二段的过门是连接第一段第一个上、下句的过门的变化重复。
第二段“自从韩英生下地……战斗在你的身旁。
”共四个上、下句,以讲述韩英的回忆为主,旋律较第一段进行了减花处理。
第一个上、下句,前者由C徵音进入,多次使用波音装饰,旋律婉转进行,“地”字处出现变宫,表现出低落、苦闷的情绪,停在F宫音上;后者由F宫音咬尾进入,“你”字处,以清角为宫将调性转为b B宫系统,停在C商音上。
第二个上、下句,相对紧缩,二者对称呼应,但调性转换频繁,前者由G羽音进入,“喝”字处以变宫为角转到F宫系统,“水”字处以清角为宫转到b B宫系统,停在C商音上;后者由F徵音进入,“吃”字处以清角为宫转到b E宫系统,“粮”字处,又以清角为宫,将调性再次转到b E宫系统,停在G角音上。
第三个上、下句,前者由C羽音进入,“就”字处以变宫为角转到b B宫系统,旋律婉转进行,停在b B宫音上;后者由C商音“闪起”进入,“共产党”三字时,旋律上行并出现全曲最高音,表现出韩英对党的敬仰之情,停在C商音上。
第四个上、下句,前者由G羽音进入,旋律婉转进行,通过“入”字变宫为角,调性转回F宫系统,停在G商音上;后者由F宫音进入,旋律逐渐下行“仍”字时,以变宫为角,转到C宫系统,之后音乐逐渐变强,旋律婉转上行,表现出韩英即使身在牢房但仍旧心系革命的伟大精神,“你”字处,再以清角为宫回到F宫系统,“旁”字时加入了长大的拖腔,调性在b B宫系统及F宫系统中交替进行,以“mi-re-do-re-do”结束第二段,停在F宫音上。
连接第一、二部分的过门为主题音调的变形,旋律音密集,速度加快,为后续发展的情绪进行铺垫。
第二部分的第一段“看见洪湖水……仇恨满胸膛!”共两个上、下句。
第一个上、下句为一板两眼的板式,3/4节拍,前者从C徵音出发,一字对一音,相较前两段更加充满力量和气势,停在C徵音上;后者由G商音进入,“量”字时拖长音,并配有旋律密集地伴奏,表现出韩英坚定的信念,同样停在C徵音上。
第二个上、下句,回到一板三眼的板式,4/4节拍,由激动的情绪转为深情,前者由F宫音进入,一字对多音,旋律婉转进行,停在G商音上,连接两个上、下句的过门的旋律为该段第一个上、下句的变化模仿,与其相呼应;后者由F宫音进入,“有”字处,以变宫为角,将调性转为C 宫系统,并使用了“加帽”手法及空拍来表示强调,表现出韩英对敌人的痛恨,“仇”字处,以清角为宫回到F 宫系统,“膛”字时运用拖腔,并且调性转为b B宫系统,停在C商音上。
连接第三、四两段的过门为2/4节拍,多次使用三连音、全十六节奏,使旋律更加流畅且能更好地表达逐渐激动、愤怒的情绪。
第二段“任凭敌人逞疯狂……难动我韩英半点心肠!”共两个上、下句使用了“跺板”,调性在F宫系统及b B宫系统中交替进行。
第一个上、下句,前者由C 徵音“闪起”进入,一字对一音,以休止的空拍以表达坚定的语气,停在G商音上;后者由F宫音“闪起”进入,旋律级进下行,表现出敌人终究会失败的结局。
第二个上、下句,前者由D羽音“闪起”进入,“火海刀山”时速度突然变慢,旋律跨越八度,“山”字时值拖长,停在F宫音上,表现出韩英对革命抱有必胜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意志;后者转为一板三眼的,4/4节拍,由C 徵音“闪起”进入,一字对多音,旋律婉转进行,达“半”字时,以清角为宫,转到b B宫系统,“心”“肠”均运用了长大的拖腔,再次强调韩英坚定的意志,“肠”字时,又以变宫为角,回到F宫系统,同样以“mi-re-do-re-do”结束并停在F宫音上,与第一部分的结尾相呼应。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这一唱段,表现了韩英虽身处囹圄,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怀。
其第一部分以诉说为主,先是借景抒情,描述了韩英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之后是韩英的回忆部分,表现出她对洪
使用五度大跳表现出韩英对共产党的盼望,通过“产”字,作清角为宫转到C宫系统,停在A羽音上;后者由G徵音进入,“了”字时,以变宫为角,转到G宫系统,旋律婉转进行,多使用高音,表现出韩英激动的心情,停在A商音上。
第二个上、下句前者由G宫音开始,旋律逐渐下行,表现出当前革命尚未完全成功,停在D徵音上;后者由G宫音进入,“大”字以清角为宫,转到C宫系统,旋律婉转上行,与前者形成对比,表现出韩英对革命抱有必胜的决心,停在D商音上。
之后的过门与上一个过门相同,紧接着一句加入了长大拖腔的“娘啊!”,速度渐慢,饱含深情,调性在C宫系统与G宫系统中交替进行,随后是八度音阶下行的过门。
第三个上、下句开始为散板,前者由G宫音进入,“娘”字时清角为宫,停在C宫音上,之后是C宫音上方五度音阶下行的过门;后者由D 商音进入,“我”字时以变宫为角,转为G宫系统,停在G宫音上,同样是其上方五度音阶下行的过门。
第四个上、下句前者通过“为”字清角为宫,转到C宫系统,使用休止,表现出韩英愿为革命捐躯的决心,停在D商音上,之后是旋律级进下行的过门;后者由A羽音进入,“为”字时变宫为角,转为G宫系统,“洒”字时清角为宫,转为C宫系统,“畅”字时运用拖腔,旋律婉转进行,通过变宫为角停在G宫音上。
连接第四、五段的过门是一板一眼的节奏,多重复音,速度较快,调性转为C宫系统。
第五段“娘啊……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采用了分节歌形式,采用一板三眼,语气轻快明朗,分为三个上、下句。
先由一句饱含深情的“娘啊”开始,第一个上、下句,前者由C宫音进入,“后”字时拖长音,旋律级进进行,表现出韩英时刻准备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停在D商音上;后者由D商音进入,一字对一音,停在G徵音上。
第二个上、下句,前者由A羽音进入,通过“的”字的变宫为角,转到G宫系统,停在A商音上;后者“常”字时,以清角为宫,转到C宫系统,旋律婉转下行,表现韩英对家乡、对亲人对不舍之情,停在D商音上。
三段分节歌均由一句旋律重复的“娘啊”相连接,表示强调韩英对母亲的牵挂和深深的爱。
第三个上、下句为散板,朗诵式唱出,前者由A商音进入,“灭”字时,以变宫为角转到G宫系统,停在A商音上;后者由C宫音进入,“放”字时运用拖腔停在D商音上,这一句中休止的运用更凸显出韩英坚定的语气和对革命必胜的决心。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一唱段中,韩英的情绪变化极为丰富。
其第一段使用抒情慢板唱出,音乐上
有一唱三叹的感觉。
通过婉转悠扬的旋律及恰到好处的休止,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欲言又止的心情,之后充满深情的一句“娘啊!”,使音乐在悲壮缠绵的情绪中不断进行。
第二段的速度稍有加快,大量运用切分、附点节奏来表现韩英的情绪变化。
第三段速度加快,依旧是描写韩英的回忆,但情绪上与第二段大有不同,从凄苦、哀伤变为愤怒、悲痛。
第四段旋律变得明朗开阔,充满活力,描述了共产党的出现使韩英再次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第五段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旋律经过减花处理,节奏明快有力,并在唱段的结尾部分加入了朗诵的手法,使其与之前韩英委婉的渔家女形象形成对比,表现出来的语气更加坚定、洒脱,旋律更加慷慨激昂,将一个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革命者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 语
歌剧《洪湖赤卫队》将戏剧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成功为我国民族歌剧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使中国民族歌剧继《白毛女》之后完成了又一次飞跃。
与歌剧《白毛女》相比,《洪湖赤卫队》加入了主角的咏叹调唱段,篇幅较《白毛女》更为宏大,情节、表现力更为丰富和完整,对角色形象的刻画、思想感情的阐释也更为细腻,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及精神,更是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向顶峰。
中国歌剧在我国发展的百年间里,经过音乐家们的不断探索,使这一外来音乐体裁从“水土不服”,到逐渐与中国人民的审美趣味与审美价值融合起来,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其真正实现了毛主席文艺创作扎根于人民,取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①”思想,也真正成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音乐”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标志。
■
注释:
① 1942年5月,毛泽东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华.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创作特征[J].艺术研究,2011.
[2] 湖北省歌舞剧团,张敬之,欧阳谦叔.《洪湖赤卫队》歌剧选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
[3] 张艳川.简析民族音乐剧的美学创作特征——以《洪湖赤卫队》为例[J].音乐创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