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怎样降低困难作业岗位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移位明细5.19 零件移位明细11.15
七、对策实施:
11月16日线边零件定置更改到位:
改 善 前

改 善 后
18-19号柱 将空滤器支架移出,减振 器定置于空滤器支架处
26-27号柱 减振器分装台移至18-19 号柱间
27-28号柱 减振器移至18-19号柱间 ,移入弯管支架,举升油 泵。
七、对策实施:
方案可行
七、对策实施:
1、改善委托书提交:
根据以上分析提交改善委托书与仓储物流科、装备管理科实施改善
七、对策实施:
2、举升油泵安装岗位划转:
三班举升油泵安装人员由落发动机前划转至五班油箱装配与轮胎装配之间
七、对策实施:
3、下发工艺编排通知单明确零件上线点更改:
零件移位明细5.16 零件移位明细11.11
空滤器支架装配位置后移可行性分析 举升油泵装配位置后移可行性分析 举升控制器装配位置后移可行性分析
必须整理 线边零件
同弯管支架分析相同,在对线边整理前,以上零件后移方案不具可行性
空滤器支架存放架长1.4米 ,宽0.6米,高0.5米,占用 线边0.84㎡,线边储存两架 ,需1.68㎡
空滤器支架存放架长0.6米 ,宽0.6米,高0.3米,占用 线边0.36㎡,线边储存两架 可重叠存放,需0.36㎡
减振器 踏圈
30-32号柱间驾驶室前悬支架线边存放7 架,严重超出线边储存量,可减少3-4架 ,减少占地面积0.75-1 ㎡ 若将减振器全部移出,全部放置于空滤器 支架初始存放位置,同时将踏圈等零件后 移可挪出面积1.08+1=2.08㎡
30
31
所需面积为:弯管支架存放面积+举升油 泵存放面积+举升控制器存放面积: =0.6×2+0.36+0.36=1.96<2.08 ㎡
工序负荷评价标准 总重量/班 搬运重 物 单件重量 (差姿势 时)
63 48 等级4 ㎝ 等级5 ㎝
6 吨~ 10 吨~
12kg~ (10kg~)
20kg~ (15kg~)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岗位作业评价评价
人机工程调查表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岗位作业评价
人机工程综合等级评价
非困难 作业
困难 作业
发动机上线
弯管支架线边储存量为两架,占用线边面积1.2㎡, 从鸟瞰图中可以看出,发动机上线之后,线边零件存放 极度紧凑,甚至出现零件货架超出定置线,占用通道, 已无多余空间存放弯管支架,必须对线边零件整理移
弯管支架存放架长1.1米 ,宽0.6米,高0.75米, 占用线边0.6㎡
位。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三、目标设定:
基于厂级改善课题目标: 困难作业岗位数下降20% 现设定装配一车间“降低困难作业岗位”目标如下: 第一目标 第二目标(保障指标)
1、不增加人员投入 2、不影响生产节拍 3、不增加资金投入
48 ㎝
63 ㎝
A B
C
作业综合评价为C表示此岗位为非困难作业岗位,将岗位的综合 评价由A或B降为C,即为消除困难作业。
前悬支架
方案可行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线边设计”问题分析3:
空滤器支架定置在23-25号柱间是否可行?
分析
暖风管工装台占地面积0.4㎡ 空滤器支架需1.68㎡,右置电瓶车型种 类较少,产量较低,因此,电瓶存放架 过大,可经过改善减小存放架面积, 存放架现状:占地2 ㎡ 可减少1/2节省面积1 ㎡徐 同时经过现场清理,清理多余零件可移 出空间0.5 ㎡以上 总共挪出面积: 0.4+1+0.5=1.9 ㎡>1.68 ㎡
右侧线束岗位 17-18号柱间
排气管上线岗位 21-22号柱间
困难作业岗位集中布置在 大线东侧16-23号柱间, 连续5个岗位中仅右元宝 梁岗位为非困难作业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作业充实度调查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A级困难作业岗位及附近岗位作业内容及工时
班产42,生产节拍计算:8×60÷42×60=685秒/台 困难作业岗位作业充实度均在80%以上,长时间作业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月份
计划
实施
10月 1 2 3 4 1
11月 2 3 4
项目
星期
担当人
沈相全、孟军 田林 沈相全、冯兴军 沈相全 沈相全 陈刚,王景林, 常宏,方智龙 沈相全 冯兴军 沈相全 田林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 对策可行性分析 对策实施 效果对比 效益核算 巩固措施 下一步课题
二、现状调查:
举升控制器存放架长0.6米 ,宽0.6米,高0.3米,占用 线边0.36㎡,线边储存两架 可重叠存放,需0.36㎡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边界条件:
1、要保持装配线脚踏板连续无间隔,便于安全作业。 2、要使弯管支架、举升油泵、举升控制器集中装配,要使操作者直立作业。
48 ㎝
63 ㎝
40 ㎝
踏板高度:55㎝ 无脚踏板区域作业高度可提高到 98-118 ㎝
弯管支架装 配起始点
装配验证弯管支架、举升油泵、举升控制器等是否影响轮胎装配
方案可行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线边设计”问题分析2:
举升油泵、弯管支架、举升控制器放置到27-28号柱间是否可行? 27 28
27-28号柱间减振器存放架为0.6×0.6= 0.36㎡ 线边储存3架,占地1.08㎡ 前悬支架占地面积0.5×0.5=0.25 ㎡,
T08组合式贮气筒人力 翻转困难
五、制定对策:
5W确认要因,制定对策:
对策: 1、后移举升油泵、举升控制器至无脚踏板区段装配 2、举升油泵安装岗位后移 3、后移弯管支架装配点 4、后移空滤器支架装配点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弯管支架装配位置后移可行性分析:
发动机上线岗位受弯管支架的阻挡,作业困难,因此,弯管支架上线装配位置 必须设置在发动机上线岗位之后。
一、选题理由:
总装配厂困难作业汇总表
48 ㎝
63 ㎝
2008年9月,厂DCPW科对全厂的困难作业进行调查,从用工形式, 作业困难描述,零件重量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总。
一、选题理由:
总装配厂降低困难作业组织机构图
一、选题理由:
48 ㎝
63 ㎝
选题:降低困难作业岗位数
活动计划:
装配一车间“降低困难作业岗位数”活动计划
24㎝
27㎝
40㎝
干燥器 弯管支架
操作者无正 常站立空间
四、原因分析:
3、排气管连接发动机岗位、右线束岗位: 工艺布局不合理
空滤器支架共分为: 1、分体式支架 2、整体式支架 分体式空滤器支架间 距:27㎝
身高170 ㎝的正常人肩 宽、腰宽40 ㎝。
排气管连接发动机岗位 右线束岗位
空滤器 支架
分体式支架
工作台翻转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减振器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减振器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翻转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减振器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减振器拉长台1819号柱零件定置工作台滑移货架工作台辅助悬置盖板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工作台空滤器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辅助悬置撑杆最大贮备量12最低62324号柱零件定置弯管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弯管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举升油泵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2728号柱零件定置空滤器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滑移货架油箱箍带最大贮备量24最低贮备量12电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空滤器支架最大贮备量12最低贮备量2425号柱零件定置十一下一步课题
现状调查-人机工程评价
NPW人机工程-姿势评价标准
动作
弯腰大 下蹲 扭大 后仰 后退 低头 弯腰中 屈腿坐 扭中 手在头 前 升降 歩行 好姿势
图型 姿势等级 对应工序等级 4-5级 3h>T≥0.5h/班为4级;T≥3h/班为5级 3-4级 T<3h/班为3级,T≥3h/班为4级 1-3级
步行时间<3h/班为 2级,≥3h/班为3级
四、原因分析:
解析对象
1、举升油泵安装岗位:下蹲时间长 2、排气管连接发动岗位:扭大时间长 3、贮气筒分装岗位:作业负荷大,中度弯腰长 4、右侧线束岗位:扭大时间长 5、右落发动机岗位:扭大、后仰时间长
四、原因分析:
1、举升油泵岗位: 工位布局不合理
48 ㎝
63 ㎝
40 ㎝
举升油泵安装高度:63㎝ 举升油泵油管连接高度:48㎝ 扎带捆扎高度:40㎝ 累计困难作业时间:407秒
20㎝
140 ㎝
将分装好的储气筒用平 衡吊导运的小车上。
整个分装过程均中度弯腰进行 作业,对贮气筒翻转因无专用翻转 设备均采用人力翻转,对于T08等 贮气筒较大的车型,人力翻转困难 ,属于A类困难作业,但由于此问 题牵涉增加设备投资,09月设备投 资规划中已考虑此处问题,因此本 次活动暂不改善此岗位。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作业量调整分析 :
1、分解版标准作业书中获取工时信息: (1)暖风管分装+安装在发动机上工时:170秒 (2)弯管支架装配时间:197秒 (3)空滤器支架装配时间:213秒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作业量调整分析:
2、从发动机分装岗位工时柱状图 可以看出,空调管装配,压盘分装 整体工时过低,将暖风管分装+安 装在发动机上作业量170秒划转至 此二岗位可行,暖风管岗位移除作 业量后可辅助装配空滤支架。 3、举升油泵安装岗位与元宝梁岗位作 业量相当,互换作业量,使空滤器支 架在发动机上线后安装,弯管支架安 装与举升油泵可集中装配。
11月16日线边零件定置更改到位:
对23-25号柱间零件进行清理 和重新布置
改善前
改善后 空滤器支架移入24-25号柱间
七、对策实施:
改善前
改善后
线边零件整理移位成功
此为本次课题的附加效果:线边物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七、对策实施:
11月17日工序调整到位:
举升油泵安装岗位人员划转至五班后,作业内容中空滤器支架装配 更换为弯管支架装配。
严 重 困 难 作 业
举升油泵安装岗位,排气管连接发动机岗位,贮气筒分装岗位,右侧线束岗位, 右落发动机岗位综合评价为A类困难作业,劳动强度太大,为无法接受项目,需立即 进行改善,降低其综合评价等级。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A级困难作业岗位及附近岗位分布
右线束岗位 16-17号柱间 发动机上线岗位 20-21号柱间 右元宝梁岗位 21-22号柱间
此后无脚 踏板
初步设计:后移举升油泵装配岗位,并进行作业量调整:弯管支架、举升油泵、
举升控制器移至油箱岗位和轮胎岗位之间由此岗位集中进行装配。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零件移位,线边整理,初步方案设计如下:
初步方案需验证问题点: 1、必须进行作业量调整以保 证弯管支架与举升油泵集中 装配。 2、装配弯管支架,举升油泵 等零件装配距离是否足够。 3、指定位置是否能将指定零 件放置到位。 目标:将弯管支架、空滤器支架、举升控制 器、举升油泵后移至发动机上线后由举 升油泵岗位集中装配,且装配高度必须 符合人机工程学舒适作业高度。
减少困难作业的目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在自然、愉悦 的状态下作业。 改善课题的原则:本着“关爱每部车,关爱每个人”的思想。 保证现场作业安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 困难作业的定义:1、零件重量超过15公斤; 2、取零件距离超过15步; 3、装配作业存在下蹲、弯腰≥90度的 作业时间超过30秒; 4、作业存在攀爬车架; 5、拆包装时需要≥2次拿放零件的作业。
降低困难作业岗位数
商用车总装配厂 2009年7月
汇 报 内 容
选题理由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 对策可行性分析 对策实施 效果对比 无形效益 巩固措施 下一步课题
P P D D C C A A
一、选题理由:
营造安心的作业环境,是作业管理实践的要求之一
一、选题理由:
总装配厂根据装配线实际生产状况,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消 除瓶颈作业,降低困难作业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组织开 展了降低困难作业课题改善活动。 困难作业:
方案可行
方案可行
六、对策可行性分析:
“线边设计”问题分析1:
油箱装配和轮胎装配岗位之间距离完成弯管支架、举升油泵,举升控制器 及油管连接的系列操作是否可行?
班产:42台 分析 生产节拍:11.42分/台 车架长+间距=10米 (以T04(短车架)为例车) 线速:0.87米/分 弯管支架装配时间:197秒 举升油泵,控制器装配:89秒 共计:286秒=4.76分 前行距离:4.76×0.87=4.14米<4.5米 此后油泵油管连接,扎带捆扎在轮胎后 侧不影响轮胎装配。 轮胎上线 点 4.5米
整体式支架
无论分体式或整体式 排气管连接发动机工 位,右线束工位均无 法接近车架进行有效 作业,作业困难。
27㎝
操作者无法 进身作业
四、原因分析:
4、贮气筒分装岗位:
翻转 翻转
暂不改善
翻转
60㎝
将储气筒框从存放架吊 到分装台上侧放,装干 燥器合件、储气筒固定 支架。 将框体翻转90度,装侧裙 板支架、举升油缸(装在 与干燥器对应的另一侧) 、在框体内侧预装储气筒 U型螺栓及塑料垫块。 将储气筒侧翻90度,将 内侧筒装入U型螺栓内 。 将储气筒放正,打紧U型 螺栓和放水阀,在储气筒 框上方储气筒支架上装储 气筒、储气筒前后的管接 头、管子的连接
员工下蹲作 业,高度过低
四、原因分析:
2、右落发动机岗位:
空滤器支架
工艺布局不合理
空滤器支架与弯管支架间距:24 ㎝ 弯管支架与干燥器间距:27㎝ 身高170 ㎝的正常人肩宽、腰宽 40 ㎝。 操作者无正常的站立空间接近车 架进行作业,必须进行较大的扭 曲,后仰操作,作业困难,且存 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