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政治制度史》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一)干部制度
1、历程 (1)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统一管理的干部制 度。 (2)发展:后来又建立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3)完善:改革开放后。在干部选拔、任用、 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 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废止领导干部职务终身 制等。 2、意义: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 本原则下,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 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 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材料一 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
“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
★问题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 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
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 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
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 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
1.晚清选官制度是国家整个政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调整,其 规模、深度、广度为前代所无。以下对这次变革的错误判断为( )
A.是清政府在面临各种复杂形势下作出的积极政治反应 B.改变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体 C.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骗局和闹剧 D.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
2.从《公务员任用条例》到《公务员任用法》,南京国民政府的
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
英国: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度传,统并;公被民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代—议据制马的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建公政府政动立治一府信荡中与素党公力(或国发养专信和长:专展相政力执期制对。和)行政内集较中执力党外权低央行较制战的;政力强工度争政;府相国业的的治与对内化形干文地较政水成扰化方弱局平与) 传;实长国较完统力材公一公其则期内低善;公派步面务统料务—稳政。)。民的履限员治—二员定局国政文矛维制制基1据制。长民府9化盾艰3非度础杨度期政0;,国视的学年。流民为阴为,但于党中谋是南《形员央国京,中式进政国民国…,入府…民政考甚政对抗政府试至府地战府一制是;方时成面度连立一进期采通形考些行及用史式试地人至公》都院方事解务、没实渗放员,张有力透战制着创。派争度手新、也时推,瓦《把期行另中解
3、特点:①学习西方,顺应时到代了潮机流构;统一,权力集中。
②培养经济等经世致用人才; ——卞修全《立宪思潮与清末法制改革》
③改革艰难曲折; 材料二 由于资金保障的缺失,清末财政异常困窘,
④不彻底,封建残余一;方面外债压力极为沉重,另一方面财政赤字庞大,
严重的财政困难使官制改革步履艰难。自庚子之役始 4、意义:选官制度开始向近代清转政型府;完有助全于沦培为养“近洋代人人的才朝。廷”,……列强的干涉反
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文官考 1、方式:考试和甄别
试思想
2、建立:1913年颁布《文
2、内容:①以考试为主, 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
建立考试院②完善国家政 制度建立的标志。
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 3、作用:①促进旧人事制
公务员制度得以建立,这种文官选任制度具备了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 特征,下列哪一项不是该制度对中国政治人事制度改革的贡献( )
A.一定程度上使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 B.对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政治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C.在一定程度上为重才而用、提高工作效率制造了条件 D.它受其政权性质的制约和影响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 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 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现 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 官制度的区别,然后进行分组 展示。
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 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 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原则。——《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 。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 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 3.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 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而 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原因是什么?
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
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
换取列强信任;
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
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乃学以,开不通受民蛊智惑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
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普启通民之智知,能促,进上教知育效发忠展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课堂小结】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革: 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2、公务员制度:
★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课堂练习】
③化
材料一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了《新内阁官制》,
(二)官制改革
决定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内阁作为君
1、背景:
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新内阁设有外务、
2、内容:①②总设理立衙新门部门——外务民部设部。弼政;、同德时院度,。支、为责保任陆军证内、皇阁海帝的军权成、威立农,,防使工商止清、内朝邮阁中传权央、力政理过权藩重真等而正十增做
(二)公务员制度
1、确立: 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 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2、内容: 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 法,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3、特征: 报考公务员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 化的特点; 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录用过程透明化、 公开化和平等化。 (4)意义: 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 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改革不彻底,没有触对及,清对政于府专清制末本官质制。改革,日本是“不赞成中国迅速进
行政治改革”——高 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
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
★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指 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
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 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
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了解西方近代文官 制度与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目录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选官制度的变革 1、背景: 2、表现:
材料: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 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 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 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锢智慧,其二害日坏心 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1895年严复《 救亡决论》
(1)戊戌变法时期: ①经济特科 ②废八股
①设学堂废科举 (2)清末新政时期: ②学堂选官制度
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 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3、作用:奠定近代文官 ②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
基础;影响深远
定性。
4、局限:
4、弊端:女子不得参加考
只停留在纸面上
试
南京国民政府
1、建立条件:①1929年制定 《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 布《公务员任用法》②以北洋 政府时期文官制度为基础,继 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 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精华 2、特点:①中西合璧②考试 选拔为主③实现孙中山主张④ 立法形式确立⑤女子参加考试, 更开放,公平 3、局限:实施过程中漏洞百 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无法 禁绝
() 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4.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 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 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