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备课日期 2012年 3 月日上课时间 2012 年月日
课题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总第23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本课第 2 课时
2、懂得职业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防范意识课型:
新授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不法行为斗争
重点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创境激趣】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
思考: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引思明理】
问题: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
问题: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
由学生讲述。
(略)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分析,总结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
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略)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回答问题: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等。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中主人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材料)无影“杀手”
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课堂小结]
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练习]
1.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私拿客人落下的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
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