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思想政治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玉林市思想政治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下列观点与荀子观点一致的是()
A.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 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本题要求选出与荀子观点一致的选项。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选项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的观点,意思是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荀子观点不一致,故排除。
选项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九渊的观点,意思是宇宙即是我的心,我的心即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荀子观点不一致,故排除。
选项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是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观点,意思是宇宙间充满“气”,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与荀子观点一致,故C符合题意。
选项D,“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是朱熹的观点,意思是理在气先,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荀子观点不一致,故排除。
因此,与荀子观点一致的是: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2、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下列观点与帕斯卡尔的思想相一致的是()
A.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B.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本题考查帕斯卡尔的思想观点。
帕斯卡尔认为人虽脆弱,但人有思想,这是人的尊严所在。
这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选项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道家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与帕斯卡尔的主观唯心主义不符,故A错误。
选项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认为鬼神是由人的忧惧产生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帕斯卡尔的主观唯心主义不符,故B错误。
选项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产生理,理产生万物,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与帕斯卡尔的思想一致,故C正确。
选项D,“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是万物的评判标准,虽然具有主观性,但更偏向于主观经验主义或相对主义,与帕斯卡尔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完全一致,故D错误。
因此,与帕斯卡尔的思想相一致的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在哲学讨论课上,甲同学说“万物皆数”,乙同学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下列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乙同学的观点是唯心主义
B. 甲同学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乙同学的观点是唯物主义
C. 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 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要求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所代表的哲学派别。
甲同学说“万物皆数”,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如理念、理、绝对精神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
乙同学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是佛教的观点,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人心所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或意志等)视为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选项A,甲同学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乙同学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而非甲同学是唯物主义,乙同学是唯心主义,故A错误。
选项B,甲同学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乙同学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而非甲同学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选项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故A项正确。
选项B,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第一次,故B项错误。
选项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但不是第一次,故C项错误。
选项D,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是第一次,故D项错误。
5、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②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
③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④爱国主义是法律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①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人们对自己的祖国持有深厚的感情和热爱,故①正确。
②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特点之一。
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和保障,故②正确。
③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这是爱国主义的道德内涵。
爱国主义要求个人在行为上始终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积极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故③正确。
④爱国主义虽然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属性,但主要是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而爱国主义则是一种基于个人情感和道德认同的自觉行为,故④错误。
6、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C.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 物质与意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选项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这意味着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与唯物主义的观点相悖,故B选项错误。
选项C,虽然物质和意识在哲学上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意识;而意识则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因此,C选项错误。
选项D,物质和意识在哲学上被认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范畴。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因此,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
D选项错误。
7、在思想政治课上,老师提到“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派别的理解。
选项A,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心灵、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这与“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相悖,故A错误。
选项B,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如理念、理、绝对精神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
它同样与“物质决定意识”相矛盾,故B错误。
选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总是把一些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的物质,如中国的五行说,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的特点。
虽然它强调物质性,但并不等同于“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C错误。
选项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与题目中的“物质决定意识”完全一致,故D正确。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一制度的直接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选项A,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但题干问的是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即为什么我国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而不是单纯问为什么按劳分配,故A错误。
选项B,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成果,因而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故B正确。
选项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决定了分配方式,但这属于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故C错误。
选项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影响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9、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
B.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但不能超越其本身的经济基础
C.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只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不受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相关知识。
选项A,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和限制,故A错误。
选项B,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不能超越其本身的经济基础,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所决定的,故B正确。
选项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而不仅仅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C错误。
选项D,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的,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故D错误。
10、在思想政治课上,老师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则。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 闭门造车,不问世事
B.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C. 夸夸其谈,好大喜功
D. 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理解。
A选项“闭门造车,不问世事”意味着脱离实际,不关注外界情况,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相违背,故A错误。
B选项“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行动,这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故B正确。
C选项“夸夸其谈,好大喜功”表示只说不做,喜欢夸大自己的功劳,同样没有从实际出发,故C错误。
D选项“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直接指出了脱离实际的行为,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相悖,故D错误。
11、在高一思想政治课上,老师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原理?
A.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B. 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理解。
A选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主要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未直接体现社会存在(如生产力)决定社会意识,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直接体现了社会存在(社会
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符合题意,故B正确。
C选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它更多地是在讨论社会结构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未直接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C不符合题意。
D选项“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可以影响社会存在,但并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D错误。
12、在高一思想政治课上,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B.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C.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
A选项“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表述不准确。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不仅包括工人阶级,还包括其他广大劳动人民,故A错误。
B选项“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只描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方面,即专政职能,但并未全面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故B虽表述正确但不全面,不作为最佳选项。
C选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直接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和本质,符合题意,故C正确。
D选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阐述了国体
与政体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故D正确。
综上所述,C、D选项均正确。
1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选项A,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A错误。
选项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故B正确。
选项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C错误。
选项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D错误。
14、小明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对其形成过程产生了兴趣。
以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是这一体系的直接理论基础
B. 邓小平理论是其形成的初步探索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开创之作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最新成果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理解。
选项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但它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故A错误。
选项B,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而不是初步探索,故B错误。
选项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不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故C错误。
选项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故D正确。
15、关于爱国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 爱国主义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河山、历史文化
C. 爱国主义就是拥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D.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选项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故A正确。
选项B,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河山、历史文化,还包含许多其他方面,故B错误。
选项C,拥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但不是爱国主义的全部内容,故C错误。
选项D,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但并不能说爱国主义就等于爱社会主义,故D错误。
16、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命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A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但它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发展教育和
科学,故A错误。
B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同时,它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故B正确。
C选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而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C错误。
D选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而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广西玉林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材料二:在高一上学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玉林市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至少两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答案:
重要性和意义: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历史、文
化和现状,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增强社会责任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为社
会进步贡献力量的愿望和行动。
3.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习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及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帮
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提升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心
理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丰富教育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小组讨论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2.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3.家校共育: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通过玉林市高一上学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背景,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要求学生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在回答重要性和意义时,学生需要结合材料内容,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些方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时,学生可以从教育形式、师资队伍和家校共育等角度进行思考。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建议,可以进一步推动玉林市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题
题目:
近年来,玉林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请结合高一上学期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分析玉林市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意义。
答案:
意义:
1.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让市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培养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2.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为资源的再
利用提供了条件,降低了资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减少环境污染:有害垃圾的正确分类和处理,防止了这些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
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4.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促使城市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方式和手
段,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