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札.付(zhá)藤.条(téng)怨怅.(chàng)凭.地(píng)B.浑.家(hún)簇.拥(cù)桑梓.(zǐ)星宿.(sù)C.侥.幸(jiǎo)存恤.(xù)带挈.(qiè)谬.举(miù)D.纶.巾(guān)羞赧.(nán)筵.席(yán)发怔.(zh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促狭碗筷姊妹千恩万谢B.撮弄作揖心窍顶足之势C.犹然乡绅皂靴顿开矛塞D.商酌体统勾当如雷惯耳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每次升旗仪式后,广场上满地果皮、纸屑,令人叹为观止....。

C.他的作文语无伦次....,我没看明白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D.这次“红楼选秀”的参赛选手,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水平却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不知道贾宝玉是男是女。

4.(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

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B.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C.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D.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4分)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汲取前行力量”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

小秦同学写下了下面的阅读感悟,请你完成1、2题。

(4分) 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柔弱秀美与坚rèn顽强的两种特点。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mào的田畴间。

“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

”“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

”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A.sài B.sè)________(2)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

(A.héng B.hèng)________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坚rèn________(2)广mào________3.读诗,既是读人生情感,也是读人生际遇。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古诗词研读”的部分探究成果,请帮他们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6分)在吟诵诗词的时候,同学们发现古人爱言“愁”:愁情万种,撩人心弦。

愁是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的乡思;是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的怅惘;是韩愈“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悲叹;是李白“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苦闷;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的煎熬;是辛弃疾“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的无言。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试题 附答案-12页精选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试题 附答案-12页精选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试题附答案一、触摸感悟(27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将军身被坚执锐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

(4分)(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一53—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3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篇1)一、( 16 分)1 .( 1 )大漠孤烟直(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3 )月有阴晴圆缺( 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 )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2 . 只要少拿一些,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答案要体现出“知足”的意思来,如答成“松开手”、“放开手”之类的,皆不给分。

)3 . ( 1 )鲁达(鲁智深、鲁提辖、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等 ( 2 )C4 .( 1 )示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 2 )反映了原始时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严重威胁和人类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二、( 44 分)(一) 5 .( 1 )注入 ( 2 )面向,朝向 ( 3 )旋转,掉转 ( 4 )认为……轻6 .( 1 )(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 2 )“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7 .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二) 8 . ( 1 ) 苦于 ( 2 ) 赞同 ( 3 ) 挑 ( 4 ) 同“无”,没有 ( 4 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 1 分)9 . C :代词,他的(且:①将要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 2 分)10 .( 1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 2 分) ( 2 )你太不聪明了 ! (2 分 )11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 答全两点得 2 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 2 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 1 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 2 分。

)(三) 12 .( 4 分)( 1 )疾病 ( 2 )计议,商量,谋划13 .( 2 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2.D3.A4.C5.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21题)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10分,每空1分)(1)井上生旅葵(2)去时雪满天山路(3)何处望神州(4)只吹的水尽鹅飞罢(5)饿死真吾事(6)欲别故乡难(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8)未能远谋(9)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9分)7.(2分,每小题0.5分)(1)忠诚、纯正(2)咨询(3)为什么(4)安抚8.(4分,每小题2分)(1)因此,先帝才(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2)(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9.(3分,意对即可)同: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诸葛亮还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二)(10分)10.(2分)包容多样的和平。

(或“我们爱我们自己,但不应仇恨与我们不同的人,向他们学习,我们更能茁壮成长”)11.(2分,意对即可)每个人都获得了尊重和尊严,研究和学习其他文化,把自己的文化与外来的融合起来,这样就能增强“我们”(人类)的力量。

12.(3分,意对即可)举例论证(摆事实)。

(1分)用不同民族的经典文化和信仰教义中的事实,论证宽容和互相谅解是所有民族文化和宗教教义所追求的共同价值观。

经典的事实,神圣的教义,令人更加信服,不容置辩。

(2分)13.(3分,意对即可)安南的演讲告诉我们,人类是一个整体,无论国家或民族,无论贫穷或富裕,人类的存在是会相互影响的。

由此,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要兼容并蓄,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要给别人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也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14分)14.(2分)标题揭示了文章要叙述的内容,又表现出父母之间相伴相携的情分(点明主旨)。

15.(3分,意对即可)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1分)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汲取前行力量”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群一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8分)明清章回体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成果和标志之一。

长篇小说回目的确立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智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形式和文体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通常被说成是世代累积型建构的巨制伟作,到清前期出现了kuàng世杰作《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无疑是世界小说史上的奇迹□【甲】是把它们放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纵坐标还是世界格局同类文体的横坐标上去认识和观照,它们【乙】不失为一种辉煌的(),都堪称世界小说史上的()。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日趋.()成熟kuàng()世杰作(2)在语段□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逗号分号B.冒号句号C.逗号句号D.顿号叹号(3)在语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典范精品B.模范精华(4)在【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即使也B.无论都C.如果就D.只有才2.读诗,就是读人生情感;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古典诗词研读”的部分探究成果,请帮他们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8分) 在吟诵诗词的时候,同学们发现古诗词爱言“愁”,愁情万种,撩人心弦。

愁是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的乡思;是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的怅惘;是韩愈“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悲叹;是李白“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苦闷;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的煎熬;是辛弃疾“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的无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张振芳张春梅一、积累与运用(18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⑴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

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请写出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一个用典的句子:⑹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

今年,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

2、下面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追朔殷.(yān) 红驰骋.(chěng) 销声匿.(nì)迹相形见绌B.静谧濒.(bīn) 临遒劲.( jìn ) 叱咤.(zhà)风云耸人听闻C.蓦然雾霭.(ǎi ) 深邃.(suì) 高屋建瓴.(ling) 粗制滥造D.窘迫舐.(shì)犊清洌.(liè ) 满载.( zài )而归谈笑风声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的人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用反问句续写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同学们: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们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们,下面你们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名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们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小说探源”小组首先分享了他们的探究成果。

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6分)中国古代小说多源共生。

笔法多样的诸子散文、叙事灵活的史传文学、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话传说是后世小说的源头,它瑰.丽奇特的想象力,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启迪。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狐精怪、唐传奇中的精魅故事、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奇幻世界,无不受到上古神话的启发。

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为了说服君王接受本学派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策士,十分讲究说理技巧。

他们巧借神话,多用寓言,设譬取喻,不拘一格,这无疑对后世小说的笔法有启迪作用。

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则对古代小说的叙事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左传》的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

《史记》则通过kòu人心弦的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叙写历史事件摹写历史人物的卓.越技巧,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可资借jiàn的范本。

因此,有人称:“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瑰.(guì)丽卓.(zhuō)越扣荐B.瑰.(guī)丽卓.(zhuó)越叩鉴C.瑰.(guī)丽卓.(zhuó)越扣鉴D.瑰.(guì)丽卓.(zhuō)越叩荐(2)在文段两处方框内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B.、。

”C.、”。

D.,。

”(3)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2.名句默写。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Section targeting内容预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6分)1.将句子在空格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

(2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 ) 休?降于天( ) 先主遂诣亮(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⑴发闾左?戍渔阳通⑵为天下唱通⑶将军身被坚执锐通⑷故不错意也通⑸欲信大义于天下通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4.填空(9分)⑴《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2)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 来形容。

(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3),衡阳雁去无留意。

(4)过尽千帆皆不是,(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6)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7)《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诸葛亮一片赤诚忠心的名句是: ,。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战争激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9)《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明自己壮志的句子是:(10)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揭示词人和征夫心理矛盾,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22分)(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第六单元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一、积存与运用(19分)1、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次当行(háng)行列,队伍以数(shuò)谏故多次B、以头抢(qiǎng)地撞休祲(jìn)吉祥C、因屏(bǐng)人曰命人退避帝室之胄(zhòu)后代D、中道崩殂(cú)帝王死亡猥(wěi)自枉屈辱,降低身份2、用原文填空(5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聂政之刺韩傀也,;,。

③《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④《渔家傲》顶用互文手法表现将士们思家恋亲的句子是:,。

⑤《破阵子》顶用比喻的手法描述惊险猛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3、以下与“仓鹰击于.殿上”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将军身被将执锐B、固以怪之矣C、欲信大义于天下D、辍耕之垄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光和姚明,一个灵活,一个稳健,球路风格不同,但实力相当,可谓半斤八两....,这场对抗赛确信有看头。

B、当年,日本的东京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中国人虽然捉襟见肘....,但也曾慷慨解囊。

C、多年的努力使他终于获得了提拔的机会,现在他已在政府要害部门任职,父亲欣慰地说:“你也算是升堂入室....了。

”D、真没想到,他是这样的态度,推已及人....,把自身应负的责任摆脱得干干净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语言技能考查(10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貂裘(qiú) 怫(fú)然夙(sù)夜鳞次栉 (zhì) 比B.攘(rǎng)除缟(gǎo)素甲胄(zhòu) 免冠徒跣(xiǎn)C.饷(xiǎng)田裨(bì)益舴(zé)艋楔(qiè)而不舍D. 缫(sāo)车睢(jū)鸠咨诹(zōu) 陟罚臧(zāng)否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2分)A.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B.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C.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了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夜风吹来,密匝匝的树枝和明晃晃的月光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B.历代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才的。

C.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D.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挥亿万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①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②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简洁明快,人见人爱。

③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

④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
单元
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和识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怫然( ) 休鋟( ) 陇亩( )
猖蹶( )( ) 舴艋( ) ()社稷(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 )
(2)复立楚国之社稷( )
(3)休祲降于天( )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5)盖追先帝之殊遇( )
(6)斜晖脉脉水悠悠( )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1)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
(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2)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5.选择词义在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抱恨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薄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8.填空。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5) ,弓如霹雳弦惊。

(6)过尽千帆皆不是,。

二、阅读和探究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作者是。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上文中加点字。

躬:每:
惟:诣:
2.补出省略的词语。

(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
3.填空。

(1)三个臭皮匠,顶个。

(2)徐庶进曹营,。

(3)“卧龙”指,三国故事中有一外号“凤雏”的人是。

4.简答。

(1)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的人。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个成语:
(三)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
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以,因。

异,不同。

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

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
三、体验和作文
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
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吧。

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3)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1)而且压抑 (2)失败凶猛而放肆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4.(1)给予留给(2)成效效果
5.B 6.C 7.A 8、略
二、(一)1.出师表诸葛亮
2.c 3.D 4.B 5.A 6.B 7.D
(二)l_亲身、亲自常只拜访
2.(1)于(2)之
3.(1)诸葛亮(2)一言不发(3)诸葛亮庞统
4.(1)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2)虽遭挫折但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5.略
6.三顾茅庐乐不思蜀大意失荆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1.(1)拜见(2)同“途”。

(3)罢了 (4)叩头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