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访李政道博士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访李政道博士试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只要不仅更要
B.无论假如不光还要
C.无论假如不仅更要
D.不管只要不光还要
【答案】D
【解析】不管...只要表示条件关系,不光...还要...表并列。

不仅 ...更要表递进关系,根据句子可
知是并列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点评:此类题要知道关联词表示的关系类型。

然后根据语意选择即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蛰班斓文过饰非按图索骥
B.睿智泡制丰功伟绩真知灼见
C.城隍慰藉饶有趣味日簿西山
D.辩士斡旋挺而走险强弩之末
【答案】B
【解析】A 中的“班”应为“斑”。

C中的“簿”应为“薄”。

D中的“挺”应为“铤”。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形。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此类题一定要因义辨形,如果没有掌握意义,那么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只要不仅更要
B.无论假如不光还要
C.无论假如不仅更要
D.不管只要不光还要
【答案】D
【解析】不管...只要表示条件关系,不光...还要...表并列。

不仅 ...更要表递进关系,根据句子可
知是并列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点评:此类题要知道关联词表示的关系类型。

然后根据语意选择即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

【答案】B
【解析】A 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 最后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 引号应删掉。

【考点】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一般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如引号误用,书名号误用,顿号的误用等。

5.(一)
__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

仔细观看,这幅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

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1】依次填入第一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项是()
A作为靠或者B作为以乃至
C 身为以或者
D 身为以乃至
【答案】B
【解析】作为:就某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

身为:自身作为。

因此选作为。

以...的成绩。

【考点】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要首先对近义词加以区分,然后根据语境及语意加以筛选。

【2】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模拟:
混沌:
【答案】斑斓:灿烂多彩。

模拟:模仿。

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解析】斑斓:灿烂多彩。

模拟:模仿。

混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根据文章前后句的意思进行分析。

【3】(1)第一段介绍李政道博士的和。

(2)第二段简介访谈的、、氛围。

【答案】(1)身份他对中国的贡献(2)时间地点
【解析】第一段讲李政道的地位。

第二段讲述了事件地点及事件。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能力。

点评:本题应理解文意、句意,根据文段内容进行概括。

【4】第一段由个单句构成,最后一个单句的谓语中心词是。

【答案】三个作出
【解析】此句是一个复句,首先要找到中心句,其他分裂开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单句。

点评:本题应了解单句的几种类型,根据单句类型判断是否为单句。

6.(三)穿过岑寂的碎片(有删节)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

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
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
脉的黄叶。

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

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
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
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

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
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

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
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茂盛,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

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腊文化水乳交融。

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
兰人迷蒙的背影。

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

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
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

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
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

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
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

有些人有着
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

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人招引过来。

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
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
突兀处。

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

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
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

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

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

若从审美价
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1)太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亲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遥远:时间遥远,两千多年前;地域遥远,无尽荒漠的方位;神秘的气象。

(2)太亲近: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们完全可以
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解析】“两千多年前”写出了时间久远。

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题要求尽量结合原句回答较简单。

【2】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类”指代的是: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

(2)“它”指代的是:古典的碎片。

【解析】“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 古典的碎片”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句的分析能力。

点评:此类题较简单。

复指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都在紧邻的上下句中。

【3】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解析】注意:(1)必须是比喻句;(2)要结合文章谈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比喻能使事物更形象生动。

【考点】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

点评:首先要清楚比喻的含义,作用。

根据语句回答即可。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骋思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

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答案】A、E
【解析】B、C项是在精神上。

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读懂文意,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排除。

7.写出下列各诗词名句的下句。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2) 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
(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4) 《书》曰:“满招损,________。

”忧劳可以兴国,_____ ____,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柳暗花明又一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谦受益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注意济、谦、豫等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名言名句识记能力。

点评:本题需要对原句记忆记忆,对文句重要词语加以记忆即可。

8.下面是关于一海洋生物海蛇尾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及其功能。

(不超过35个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看上去它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

海蛇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

微小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到神经束上,产生视觉信号。

这样,遍布全身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答案】海蛇尾体表遍布细小的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利于躲避天敌。

【解析】本文段是介绍海蛇尾的材料。

筛选重要信息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句的概括能力。

点评:本题要理解文段内容,筛选有用信息,归纳、总结、概括即可。

9.自选话题仿写句子。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趁有限的青春,去学习无限的智慧。

【答案】生命是有限的,奉献是无限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奉献中去。

【解析】句子结构是...是有限的,...是无限的....根据结构合理构思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修辞、表达即可。

10.“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缤纷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朵浪花,一种现象都会引发你的
联想和思考,请你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除诗歌外);(4)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生活是很广阔,生活是一枚多味果,酸甜苦辣都要品尝;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各种角色都在
表演;生活是一个情感场,喜怒哀乐任你进入....总之,生活充满色彩。

以此为基点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通俗易懂,说的是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可根据实际写作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