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专家特稿/Experts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孙 甦 张菊红 江开颜
(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33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n=196)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多普勒扫描检查,研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

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65例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3.16%;其中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餐后2 h 血糖(P2BG)水平均高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如性别、舒张压(DBP)、心率水平(HR)、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P2BG 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HbA1c 和P2BG 越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性更大。

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因而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指导患者加强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和调理,以控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危险因素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UN Su ZHANG Juhong JIANG Kaiyan
(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3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summariz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Totally 19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196)admitted to 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to summarize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analyzed. Results 65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the incidence rate was 33.16%;the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lower limb vascular diseas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DBP,heart rate,BMI,fasting blood glucose,TC,TG,HDL,LDL,etc(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P <0.05). The older the age,the longer the course of disease,the higher the blood pressure,the higher the 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the higher the possibility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high,and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 In clinical work,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condition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isk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incidence;risk factors
作者简介:孙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

下肢血管病变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病足以及坏疽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致残及致死[2]。

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长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时无特异性,因而需加强临床诊断与观察,可通过踝肱指数(ABI)
进行筛查诊断[3]。

鉴于此,本文以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多普勒扫描检查,再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
·5
·
大 医 生
D O C T O R
2020年第20期
年1月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7例,女性89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5.48±9.04)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3.48±9.17) 年。

纳入标准:①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符合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指南[4];②病程>1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治疗中配合良好。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重要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实施超声多普勒扫描检查,测定患者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比值(ABI),根据比值判断下肢血管病变(左右ABI 平均值<0.9 则为下肢血管病变),从而进一步分析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所有病例分成两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

进一步分别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建模分析计算研究数据。

计数型指标计算百分比,以[例(%)]表示,行χ2
检验,计量指标以(x ±s )表示,行t 检验。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

当P <0.05认为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
本研究中共65例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3.16%(65/196)。

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下肢血管病变组共有65例,未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组共有131例,占66.84%(131/196)。

2.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可能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 素
下肢血管病变组在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高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指标(性别、DBP、心率、BMI、空腹血糖、TC、TG、HDL、LDL 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危险因素对比
危险因素下肢血管病变组(65例)未下肢血管病变组(131例)
χ2/t P 男35720.022
0.883
女3059年龄(岁)76.48±6.3364.20±5.3314.2520.000病程(年)12.75±6.028.06±4.85 5.8720.000SBP(mm Hg)167.48±6.35146.20±7.7214.3500.000DBP(mm Hg)79.42±8.4378.67±8.970.5230.300心率(次/min)73.62±8.5972.66±8.450.0130.990BMI(kg/m 2
)27.49±4.7427.52±5.610.0370.971HbA1c(%)9.74±3.027.24±2.31 6.4220.000空腹血糖
(mmoL/L)8.79±2.618.22±2.41 1.5160.131餐后2 h血糖(mmoL/L)15.55±4.39
12.81±3.76
4.5390.000TC(mg/dl)17
5.79±30.61174.02±28.490.3990.690TG(mg/dl)142.85±77.61154.69±80.590.9800.328HDL(mg/dl)53.09±9.08
55.31±7.68
1.7910.075LDL(mg/dl)
123.33±23.08121.42±22.67
0.552
0.582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
以单因素分析P <0.15的年龄、病程、SBP、DBP、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HDL 作为自变量,以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餐后2 h 血糖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压越高,HbA1c 和餐后2 h 血糖越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性更大,见表2。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下肢血管病变病理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通过彩超检查测量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比值(ABI)能够对其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予以较好反应,可作为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可靠且经济的指标[5]。

有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更高,且随着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长,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6],这与本文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3.16%,且以高
龄患者为主的结果大致相符。

表2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变量B S.E wald OR (95%CI )
P 常量 2.6920.841 5.0640.007年龄(>60岁) 1.738 1.0498.642 5.686(2.267~9.065)<0.001病程(>5年) 1.5940.787 6.905 4.923(1.972~8.735)<0.001SBP(≥140 mm Hg) 1.2270.986 5.448 3.411(1.442~6.094)<0.001HbA1c(≥6.5%)0.9730.453 4.899 2.646(1.123~4.459)0.001餐后2 h血糖(>7.8 mmoL/L)
1.096
0.612
5.121
2.992(1.159~4.948)
<0.001
□专家特稿/Experts
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合并肾盂旁囊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梁 元 刘裔道 杨晓荣 杨恩吉 杨永刚 濮思远 黑炜翔 李 吉 潘 隽 陈仲斌 杨枝云 姜加富
(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在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旁囊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肾结石合并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4例。

试验组实现输尿管软镜同期手术治疗,常规组实现常规输尿管软镜分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结石复发率、囊肿复发率更加理想(P<0.05);试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规组偏高(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输尿管软镜同期手术治疗能够使手术时间缩短,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肾盂旁囊肿;肾结石
作者简介:梁元,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本文数据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SBP、HbA1c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都明显高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相关指标,包括性别、DBP、心率、BMI、空腹血糖、TC、TG、HDL、LDL 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患者的年龄、病程、SBP、HbA1c以及患者在餐后2 h血糖水平升高应该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这也正印证了相关研究观点[7]。

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程、SBP、HbA1c以及餐后2 h血糖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HbA1c和餐后2 h血糖越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性更大。

进一步对本组糖尿病患者易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进行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老化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8-9]。

临床上,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中常常将HbA1c水平作为血糖控制指标,HbA1c水平被视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其指标数据不佳常与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具有相关性[10-11]。

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高血压的相关联方面,大量研究都表明,因2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因而血压水平控制不良,一旦患者血压过高,尤其收缩压水平过高可能会对其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12]。

综上分析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且患者年龄、病程、SBP、HbA1c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是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需要注意指导患者加强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和调理,更好控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文颖,赵冬,王晓静,等.北京市通州区2型糖尿病患者多病共
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13(6):541-545.
[2] 黄丽.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vWF,AT的关
系[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7.
[3] 陈金逸,邓启华,陈宗存,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
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142-144.
[4] 美国糖尿病协会.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摘选[J].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2013,23(7):600-602.
[5] 张麦叶,任丽君,高彬.趾臂指数与踝肱指数对诊断2型糖尿病下
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1):48-51.
[6] 白婷.临界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
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7.
[7] 曾隽,欧婕,何云美,等.2型糖尿病血脂血糖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
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8):765-767.
[8] 刘畅,王英南,王旭泽,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
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4):51-54.
[9] 赵永才,唐诗玲,周亚男,等.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11):53-56.
[10] 王怡,刘逸群,刘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下
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7,29(2):257-260.
[11] 林玉玲,金文波.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控制水平葡萄糖转运蛋
白1/4的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影响[J].中国糖
尿病杂志,2016,24(1):60-63.
[12] 李建英,鲍喜静,张翠静,等.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
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河北医药,2016,38(15):2270-227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