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上第十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竹节人的有趣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村,一个叫小明的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根被丢弃的竹子。
他觉得这根竹子很有特色,于是决定把它带回家。
回到家后,小明用剪刀把竹子剪成了一段段的竹节,然后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制作成了一个竹节人。
他把竹节人放在窗台上,每天都会给它浇水、晒太阳。
渐渐地,竹节人开始发芽、长叶,最后竟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小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竹节人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生命。
二、生字词
1. 竹节:竹子上的结节部分。
2. 神奇:非常奇妙,令人惊叹。
3. 发芽:植物种子开始生长出嫩芽。
4. 长叶:植物生长出新的叶子。
5. 花朵:植物开放的彩色结构,由花瓣、花蕊等组成。
6. 窗台:窗户下面的平台。
7. 浇水:给植物或花草加水。
8. 晒太阳:让植物或花草接受阳光照射。
三、课文赏析
1. 故事情节:《竹节人》这个故事以小明发现竹子为起点,通过他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故事。
最后,竹节人开花的结果让人感到惊喜,也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2. 人物形象:小明是一个聪明、有创意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竹子的特点,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美丽的竹节人。
他的行为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
3. 语言表达:课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描绘,如“竹节人开始发芽、长叶”,让人仿佛看到了竹节人生长的过程。
同时,课文还运用了一些拟人化的手法,如“竹节人就像一个神奇的生命”,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四、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故事。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动手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竹节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照顾竹节人,让它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