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
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
1.1总体应计利润法
1.1.1healy模型
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
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
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影响,在模型中的每一项,都除以上一年末的总资产,由此可见,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经过滞后总资产(at-2)调整的上一期总应计利润(tat-1),因此计算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的模型应为
其中,ndat表示经过第t-1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
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该模型可以看成是healy(1985)模型的特殊例子,只不过这里的估计期为t-1。

1.1.3jones模型
jones(1991)认为healy(1985)和deangelo(1986)模型中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每期不变的假设难以成立,而且实际情况也是每期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每一期都有所变动,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计量方法来估计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jones认为销货收入变动可以作为经济成长的控制变量,而财产、厂房及设备则为折旧费用的代替控制变量,于是jones提出以时间序列的模型,同时考虑到了销货变动与折旧性资产总额对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所产生的影响,不再受限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不变的假设,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公式如下:
ndat=α1(1/at-1)+α2(△revt/at-1)+α3
(ppet/at-1)其中,△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场、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 是公司特征参数。

α1,α2,α3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估计期各项数值进行回归取得:
att/at-1=a1(1/at-1)+a2(△revt/at-1)+a3
(ppet/at-1)+εt其中a1,a2,a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εt为剩余项,代表总应计利润中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1.1.4修正的jones模型
dechow (1995)认为jones模型中的主营业务收人变化人为操控这一影响因素,如果采用jones模型计量可操控性应计部分,事实上存在低估盈余管理的可能,应该在主营业务收人中剔除应收账款的变化。

在此模型中,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在事件期(进行盈余管理的时期)内可估计为:ndat=a1(1/at-1)+a2(△revt-△rect)+a3(ppet)其中,△rect表示公司当年的应收账款净额相对于上一年的变化额按公司平均的资产规模标准化后的值。

1.1.5截面jones模型
defond 和 jiambalvo (1994)在jone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截面jones模型,该模型的思想及操控方法与jones模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该模型参数采用截面数据而非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jones模型公式如下:
ndat=α1(1/at-1)+α2(△revt/at-1)+α3
(ppet/at-1)其中,α1,α2,α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att/at-1=a1(1/at-1)+a2(△revt/at-1)+a3
(ppet/at-1)+εt
1.1.6行业模型
dechow、sloan、sweeney(1995)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决定因素在同行业公司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采用中位数反映公司与行业间参考公司的差异程度,如果这种差异非常显著,则说明该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行业模型中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如下:
ndat=β1+β2medianj(tat/at)
其中medianj(tat/at)为行业间所有非样本公司经第t-1期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应计利润的中值,β1,β2 采用ols估计获得。

1.1.7 ks模型
kang& sivaram akrishnan(1995) 分析了各应计利润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类似于jones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水平值(非增量值)及某些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估算可操控性应计部分。

对于滞后项工具变量带来样本容量大幅缩减、估算误差、自相关等统计问题,kang& sivaram akrishnan通过引入外生变量(销售成本和其他经营成本)来消除省略变量问题,同时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
来克服自相关和测量误差的问题。

ks模型如下:
其中,accblet为t期扣除应收付税款、现金、折旧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和,revt表示t期的收入,artt-1为t-1期扣除应收税款后的应收款项,expt表示t期的费用,ocalt-1为t-1期其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和。

1.2特定应计项目法
特定应计项目法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易被操控的会计账项研究,可以建立特定的计量模型检测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及盈余管理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能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分析,盈余管理的程度衡量上较少有噪音。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行业,如mcnicholas(1988)针对坏账准备的研究及beaver(1998)针对保险行业的研究。

由于特定应计项目法目的明确,检测对象针对性强,所以检测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根据行业背景及检测目标设定,因此该方法研究往往局限于小样本或具体的行业和部门,因此研究结果难以推广。

1.3分布检测法
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f.,j. patel, and r.zeckhauser(1999)等学者提出通过测试报告盈余的分布
函数检验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新方法。

该方法假定未经管理
的盈余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其密度函数是光滑的,如果管理层为此进行了盈余管理,那么所选样本的盈利分布函数图上会有所反反映。

这种方法可以不用估计充满噪音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检验盈余管理存在与否,仅通过分布函数的不连续性即可判断盈余管理行为。

2、各种方法及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2. 1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证会计取得快速发展后,国外学者运用这些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此处不再赘述。

从国内来看,多数研究围绕jones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展开,对其检验效果进行验证或进一步改进提出新的模型(陈小悦等, 2000;陆建桥, 1999;孟焰,2006;等等)。

陆建桥(1999)提出扩展jones模型,并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认为在亏损年度上市公司多调减盈余,而扭亏年度显著调增盈余。

顾振伟(2008)基于公允价值的理念对扩展琼斯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后扩展琼斯模型。

这一模型主要是在计量总应计利润时扣除了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的影响,并在修正琼斯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无形资产对计量盈余管理的影响。

蒋平(2009)依据jones修正模型,以我国上市公司为
样本对金融危机时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后盈余管理可操控金额明显增加,同时各公司之间盈余管理的差异也加大。

黄梅(2009)比较了琼斯模型、修正琼斯模型等七种常用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检验效果。

研究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模型的设定和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方面表现更佳。

2.2特定应计项目法的应用
特定应计项目法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使用得较多,mcnicholas(1988)最早应用特定应计项目法对上市公司坏
账准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应模型。

beaver(1989)针对保险行业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wahlen(1994)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

由于特定应计项目法推广的局限性,目前运用该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如,beaver等,1989;wahlen,1994;collins,1995)和保险业的索赔损失准备(如,petroni,1992;beaver和ncnichols,1998;nelson,2000)。

国内学者有关特定应计项目法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代冰彬,陆正飞和张然(2007)采用特定应计项目法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动机及盈余
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时,盈余管理动机不会影响减值类型的选择。

2.3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的应用
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从均值的角度定义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度,他们认为每一盈余间隔内应有的公司数可以用相邻两间隔观察数据的平均值来表征。

在定义光滑度之后便可依据每一间隔内应有的公司数与实际观察数之间的差距除以该间隔的方差作为统计参数,通过检验其显著性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美国证券市场样本加以研究后指出,大约有8%-12%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避免盈余减少,30%-40%的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了盈余管理。

degeorge patel 和 zcckhauscr(1999)通过运用直方图和构造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t统计量,以此研究公司是否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报告正的利润,研究结果支持了他们所提出的假设,但直方图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是该方法的主要缺陷。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配股政策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随着配股政策的变化而改变的。

3、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模型的述评
总应计利润法计量时存在着一定的估计误差。

首先,该方法要求确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时,要求有确定的估计和考察期间,即盈余管理发生在考察期间而非估算期间,事实证明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这种假设。

其次,对应计项目的界定值得讨论,多数学者将盈余管理研究应计项目界定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减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增量,这种定义针对大样本和长周期的研究影响相对较小。

但应计项目还包含非流动资产和负责,如何讨论这些因素对应计项目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再次,使用时间序列模型需要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同时要求样本公司在估计期没有系统性的盈余管理,大多数研究要求10年以上的数据,存在着样本的局限性。

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制度也并不完善,样本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特定应计项目法的优缺点都非常明确。

特定应计项目法的研究对象更为具体,能够建立更为匹配的计量模型大大降低噪音的影响,而且该方法区分操控性与非操控性应计部分的依据假设包含了不同行业,更符合实际,应用更加灵活。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对应用者要求较高,同时应用范围的特定性也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推广,如目前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贷款减值准备和保险行业损失准备。

分布检测法法的优点仅需通过分布函数在给定阈值处
的不连续性来确定盈余管理,而且这种方法还能检测到通过非应计项目导致的盈余管理,但缺点表现为应用面不广,仅适用临界点现象的盈余管理,不能直接得出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手段和幅度的大小等等,故其只能应用于特定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参考文献:
[1]healy pm.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on accounting decis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 -ng and economics,1985,7:85-107.
[2] h, mcnichols m 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ation of loss reserves of property casu -alty insurer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 -dies, 1998, (3): 73-95.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1999, (9):37-43.
[4]夏利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
研究[ 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3, 5 (2): 94-121.
[5]陈小悦,肖星,过晓艳.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
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一
版),2000:301-313.
(作者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