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检测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
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60分)
1.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
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D.骨耜
2.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
C.已会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

3.若要了解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状况,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打制石器
B.彩色陶器
C.灰烬烧骨
D.炭化稻谷
4.传说4 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
了华夏族。

后被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炎帝、尧B.炎帝、黄帝
C.黄帝、尧D.尧、舜
5.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
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他”是( )
A.尧
B.舜
C.禹
D.
李冰
6.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观察下列钱币图,哪一项是秦朝统一为全国
通行的货币( )
A. B. C. D.
9.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
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
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郡县制
B.封建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10.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11.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下列文物属于这
一文化的是( )
A. B. C. D.
12.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
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
奇》相关的历史背景( )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百家争鸣
13.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14.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15.“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沿置。

”下列官职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16.“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之。

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17.“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18.下表是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统计制作的。

表中现象最有可能与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有关(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实行“推恩令”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
19.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
办学经验推向全国。

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本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20.山东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

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A.屈原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
2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
是信之。

”“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
22.政治上“王与马,共天下”,经济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是对下列哪个政权的描述(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23.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口中的朝代应是( )
A.秦、隋
B.西晋、唐
C.秦、西晋
D.秦、元
24.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张衡--地动仪
C.祖冲之--“五禽戏”
D.顾恺之--《女史箴图》
25.—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6.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张骞通西域
D.辽宋和战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氏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历史上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

下列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龙门石窟
C.医圣祠
D.兵马俑
29.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③元朝回族的形成
④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
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综合题。

(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后判断。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秦亡汉兴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种制度,并统治中国300多年,秦汉统一的政治格局为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使中国文化的基本类型得到确定……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王新婷等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0分)
①汉朝开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
②中国文化大一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的统一。

()
③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
④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于秦朝。

()
⑤泰始皇和汉武帝都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上作出了贡献。

()
32、(22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
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

他曾经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材料三: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摘自韩复智《钱穆先生学术年谱》(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长城的起止点。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事件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3)材料三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为了“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的这些措施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主流是什么。

33、如图所示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应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4)这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5)
(4)我们要学习上图中即将远行的人物的什么精神?
历史试题答案
一、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 A C B C A B C D 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 D B A D B C C D 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 D C C C A C B A C
二、31、①B ②B ③C ④B ⑤A
32、(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以后的大一统的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原因: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和平友好或民族融合;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言之有理即可)
33、(1)商鞅变法(改革)(1分)。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1分)。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
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等。

(2分)
(3)改革要顺应潮流,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等。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