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
1.(3分)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是什么人使用的()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3分)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们已发现的早期原始人类()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3.(3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中,最早使用火,吃熟食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项洞人 D.大汶口人
4.(3分)使用打制石器,并已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B.C.D.
5.(3分)水稻是盐城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6.(3分)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原始人类中,长江流域的代表是()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D.大汶口居民
7.(3分)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劳动工具 C.饮食习惯 D.劳动技术
8.(3分)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是()
①种植庄稼②饲养生畜③制作陶器④建造房屋居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3分)成语搭配(将与成语相对应的选项的字母编号填写在括号内)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退避三舍()
A.远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B.牧野之战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F.淝水之战
G.刘备请诸葛亮
H.班超出使西域
I.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
J.楚汉战争
10.(3分)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
这位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D.大禹
11.(3分)毛泽东称他为“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华夏族“人文始祖”,并且在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其陵墓,他是()
A.黄帝 B.尧C.舜D.禹
12.(3分)传说中带领人们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指()
A.炎帝 B.黄帝 C.尧D.禹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完成: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四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中国古代史常识》请完成:
(1)从材料一、二可看到这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3)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明。
三、问答题
15.(2分)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1分)江南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景色优美,人才辈出.我们热爱祖国,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江南百姓以稻米为主食,你知道距今七千多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的是什么人吗?
(2)全长18公里的无锡古运河风光散发着江南水乡气息,大运河“无锡段”的申遗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你知道这条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个朝代最先开凿的吗?
(3)古运河中有一处胜迹名为黄埠墩,有一位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战派大臣曾被元军拘押于此,你知道这位大臣是谁吗?
(4)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吗?
17.半坡遗址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窑场。
居住区分布着200多个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氏族成员死后都埋在公共墓地,随葬品几乎没有差别。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也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早期氏族生活的特点。
(2)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说明了什么?
(3)随葬品的多少“差别很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是什么人使用的()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考点】山顶洞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原始人类.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有关内容.
2.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们已发现的早期原始人类()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人类的知识点.
【解答】①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②北京人生活于距今约70﹣﹣20万年.③山顶洞人生活于距今约3万年.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远古人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中,最早使用火,吃熟食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项洞人 D.大汶口人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中,最早吃熟食的远古人类.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火的使用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4.使用打制石器,并已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B.C.D.
【考点】山顶洞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解答】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懂得人工取火.选项D 是《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懂得人工取火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水稻是盐城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已种植水稻.故选C.
【点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6.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原始人类中,长江流域的代表是()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D.大汶口居民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人类的史实.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原始人类中,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居民,ABD都是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我国的古代居民为背景考查河姆渡居民的相关内容,考核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知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河姆渡居民的知识点,此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为直接选择.
7.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劳动工具 C.饮食习惯 D.劳动技术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适宜种植水稻,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适合种植粟,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8.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是()
①种植庄稼②饲养生畜③制作陶器④建造房屋居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汶口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氏族聚落时期的史实.
【解答】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有种植庄稼,饲养生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居住,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9.成语搭配(将与成语相对应的选项的字母编号填写在括号内)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退避三舍()
A.远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B.牧野之战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F.淝水之战
G.刘备请诸葛亮
H.班超出使西域
I.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
J.楚汉战争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争霸时期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为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打败了楚军,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故选E.
【点评】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城濮之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
这位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D.大禹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应把握黄帝的历史评价.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结合所学知识:轩辕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孙中山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于黄帝的尊敬.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
11.毛泽东称他为“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华夏族“人文始祖”,并且在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其陵墓,他是()
A.黄帝 B.尧C.舜D.禹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是毛泽东对黄帝的赞颂.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对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对黄帝的评价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传说中带领人们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指()
A.炎帝 B.黄帝 C.尧D.禹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
13.(2016秋•钦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完成: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1)本题考查黄帝.
(2)本题考查黄帝的功绩.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文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
(2)因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因而“世界文明,唯有我先”.(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算起的,造指南针、平蚩尤都是黄帝的功绩.
故答案为:
(1)黄帝.
(2)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故有此说.
(3)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14.(2016秋•钦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四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中国古代史常识》请完成:
(1)从材料一、二可看到这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3)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明。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禅让制.禅让是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唐尧传位给虞舜,虞舜传位给大禹.
(2)由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材料四“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由此看出,内部斗争十分激烈且残酷.
(3)本题无固定答案,关键是要言之有理.有借鉴意义,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有利于民主的发扬;无借鉴意义,可以从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来分析禅让制不适合当今社会.
故答案为:
(1)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2)内部斗争十分激烈且残酷.
(3)有,可以从民主角度来阐述.无,可以从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来分析禅让制不适合当今社会.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问答题
15.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1)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B 属于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故答案为:
(1)A是半穴居式;B是干栏式.
(2)A是半坡氏族;B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16.江南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景色优美,人才辈出.我们热爱祖国,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江南百姓以稻米为主食,你知道距今七千多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的是什么人吗?
(2)全长18公里的无锡古运河风光散发着江南水乡气息,大运河“无锡段”的申遗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你知道这条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个朝代最先开凿的吗?(3)古运河中有一处胜迹名为黄埠墩,有一位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战派大臣曾被元军拘押于此,你知道这位大臣是谁吗?
(4)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吗?
【考点】阐述见解题;河姆渡的原始农耕;隋朝的建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天祥的相关内容.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内容.
【解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江南百姓以稻米为主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懂得栽培水稻,那里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2)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部分组成,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的创造力.
(3)古运河中有一处胜迹名为黄埠墩,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曾被元军拘押于此,他曾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坚强不屈的斗志、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了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故答案为:
(1)河姆渡原始居民.
(2)隋朝.
(3)文天祥.
(4)南宋.
【点评】注意对南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识记.
17.(2016秋•钦州月考)半坡遗址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窑场。
居住区分布着200多个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氏族成员死后都埋在公共墓地,随葬品几乎没有差别。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也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早期氏族生活的特点。
(2)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说明了什么?
(3)随葬品的多少“差别很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汶口原始居民.
【分析】(1)本题考查了早期氏族生活的特点.
(2)本题考查了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财产私有化.
(3)本题考查了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不均的现象.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又称氏族公社,它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2)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那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所以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也得到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有多有少,随葬品的数量也有多有少,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富裕的家庭陪葬品就多点.
故答案为:
(1)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2)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
(3)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点评】本题以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