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审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地下铁道项目建设和运营绩效情况
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广州市审计局对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地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
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铁公司于1992年11月21日成立,注册资本171.23亿元,是市属大型国有企业。
2011年末资产总额1097.44亿元,负债总额502.2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95.23亿元,资产负债率45.76%。
至2011年末,已开通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八号、珠江新城APM系统、广佛线(佛山段)共8条线路,总里程约236公里。
目前,尚有六号线首期、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八号线(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九号线一期和广佛线(西朗至沥滘)共6个项目在建,预计建成后总里程93.8公里。
二、审计评价
总体来说,地铁公司在建设和营运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地铁建设
1.在经济效益方面,前期建设成本控制较好,低于国内同类城市地铁的平均造价水平。
一至四号线每公里造价呈下降趋
-1-
-2-
势,从一号线的6.63亿元降至四号线的2.43亿元。
已通车线路的综合造价为每公里3.85亿元(一、二、三号线按决算数计算,其他未决算的线路按2012年9月底完成投资数计算,珠江新城APM 系统因技术体系和设施标准差异较大不纳入统计),低于每公里造价4至5亿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如图1)。
2.在社会效益方面在社会效益方面,,突破和创新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多项技术,
,促进我国地铁建设水平的提高建设水平的提高。
主编国家及行业标准11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多项科技成果;自主设计、自行建设了我国第一条过江大型沉管隧道,对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二号线的建设中,摸索、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推动地铁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向全国20多个城市提供设计、监理、咨询、培训服务;为多个城市输送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地铁运营
1.在经济效益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首先首先,,依靠自身运营可维持日常运依靠自身运营可维持日常运作
作,
具有财务生存能力。
2007年至2011年,地铁公司的运营累计产生现金净流入3.49亿元,在仅对运营、管理设备计提折旧而未对车站、洞体等建筑物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运营产生净利润3.68亿元,其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基本呈正值,表明地铁公司具有财务生存能力。
其次,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沿线土地和物业的升值
其次,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沿线土地和物业的升值。
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可带动上下游三十余个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从而产生拉动GDP增长的效果。
地铁拉近了沿线土地、物业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促进土地和物业升值。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地铁五号线对天河、越秀、荔湾三个区沿线楼盘均带来升值的效益(如图2、图3、图4)。
2.在社会效益方面
在社会效益方面,,首先
首先,,提供了安全
提供了安全、、快捷的出行方式
快捷的出行方式,,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
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
地铁公司客运量占广州公共交通年客运
-3-
-4-
总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2.71%上升到2011年的33.18%(如图5)。
2011年广州地铁的客运量如果由其它公共交通工具来承担,需增加公交车5841辆、出租车9440辆,共计15281辆;为保障这些车辆的顺利运行,需配套建设城市道路90.66万平方米、停车泊位5508
个。
其次其次,,承担了多项社会公益职能承担了多项社会公益职能,
,多项运营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乘客满意度较高乘客满意度较高。
至2011年底,对残疾人、老人和学生实行票价优惠累计约13.95亿元;免费提供站台广告用于公益宣传,价值折合达1.84亿元。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其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司机生产率、网络出行强度及运营事故频率多项运营指标数值位居全国前列;乘客对其安全稳定、快捷便利、便民商业、整洁舒适、导向指引和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8.21、8.22、
8.22、8.53、8.55和8.80(满分为10)。
3.在环境效益方面,实现节能减排,减轻城市空气污染.在环境效益方面,实现节能减排,减轻城市空气污染。
2011年地铁承担的客运量如果用公交车、出租车来承担,将增加
能耗总量为9.86×1012kJ,相当于需要使用汽油约21.45万吨,价值22.57亿元,这些汽油将增加城市CO2排放16.09万吨,地铁相对减少CO2排放的效益折合达2000万元以上。
但审计发现,在建线路的建设成本呈上升趋势,从四号线后,地铁造价出现拐点,在建的六号线首期、二期,将建的八号线北延段、十三号线首期每公里造价将突破现有水平;未来,随着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拆迁费用的逐步提高,建设成本还可能进一步提高。
此外,还存在因客流预计不足致使三号线、五号线高峰时段拥堵严重,部分设施尚未完善等问题。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部分线路在可研阶段对客流预计不足,致使高峰时段拥堵严重。
三、五号线的实际客流量与其可行性研究预测的客流量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三、五号线高峰时段拥堵严重,表明部分线路的客流预测工作存在不足。
对于上述问题,地铁公司计划在今后的线路规划中,吸取教训,强化可研,做好客流预测工作。
(二)部分设施尚未完善,影响了客流的疏导,并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一是至2012年12月,在运营线路中已开通出入口431个,尚有41个未开通;二是在130个车站(换乘站按1个计)中,有114个未配公共卫生间,占比达87.69%。
对于上述问题,地铁公司一直在协调推进。
一方面,积极协调各方,努力做好出入口
-5-
的开通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公共卫生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有条件的出入口附近予以加建,在没有条件的出入口做好指引,同时,对在建和将建的线路予以同步配置。
(三)征地、补偿工作对地铁建设周期、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产生不利影响。
在地铁的建设工期中,为保证其它工序必需的时间,用于征地工作的时间仅剩不到1年,加之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征拆对象不愿接受补偿方案、协商多次未果的情况,使征地时间突破了1年的时限,拉长了整个工期,影响了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
对于上述问题,地铁公司积极推进征地、补偿工作中历史问题的解决,并在今后的征地工作中提前摸排情况、发现难点、做好预案。
四、审计建议
对上述问题,广州市审计局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并要求地铁公司认真检讨以往规划制定的机制和过程,对已出现的问题要研究解决措施;改进和完善规划,避免再次出现客流预计不足的问题;完善设施,注重细节,增强人文关怀;完善用地报批手续,尽快拟定有关各方认可的补偿方案并积极实施,完成竣工决算工作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