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九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文普班,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九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命题人:巫升能
审核人:施泽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
5分,共60分)
2011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米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
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 )
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
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
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
中国气象报2011年2月19日报道受东移冷空气影响,2月18日,甘肃省敦煌、高台、兰州等地出现明显扬沙天气,金塔县出现沙尘暴天气,最低能见度约为900米。
这是甘肃今春出现的首场沙尘暴。
据此回答4~5题.
4.与本次沙尘暴形成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①暴雨②干旱③工业化④荒漠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我国西北沙尘暴的致灾因子是( )
A.纯自然作用B.纯人为作用
C.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自然作用诱发,但发展过程受人类控制
人民网广州2010年9月11日电热带风暴“彩虹”今天凌晨2时许在海南登陆后,在粤西地区掀起较大风暴潮,局部降了大到暴雨;雷州湾沿海出现接近警戒线的高潮水位。
据此回答6~7题。
6.该类型的风暴潮多发生的时间是()
A.春夏B.夏秋C.秋冬D.春秋7.下列选项属于该次风暴潮特点的是()
①来势猛,速度快②强度大③破坏力强④增水过程相对缓慢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8~9题.
8.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向心力
9.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B.营造沿海防护林
C.修建分洪蓄洪区D.改进耕作制度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
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是() A.颁布《洪水灾害防御法》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11.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的减灾作用有(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D.消除旱灾灾情12.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 )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D.挖掘机井
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
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A.武汉B.成都C.西安D.昆明
14.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储备( )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
下图是北半球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中河流人海口处,常因天文潮汐引发海水倒灌,河水盐度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咸潮.咸潮在该河口最易发生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秋季D冬季
16.2005年12月,我国珠江口发生了类似的咸潮,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超过了以往发生的任何一次,造成这次咸潮损失最主要原因是( )
A.与天文潮汐潮差变大有关
B.与东南季风风力最大有关
C.与台风的影响有关
D.与珠江流域的旱情严重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
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
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
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7~20题.
17.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
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
流⑤寒潮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18.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
19.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
C.泥石流D.洪水
20。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据此回答21—22题:
21. 下列寒流中,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
A.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
B.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
C.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22.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半球大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均有分布
C.北半球大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
据下图回答23—24题:23、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第一次航路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读图,回答25—26题:
25.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
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读下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海平面上的丙气压是()
A.副热带高压B。
赤道低压
C.夏威夷高压D。
副极地低压
28。
在沃克环流中( )
A。
甲地为高压
B。
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
乙地为低压
D。
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9.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A。
印度尼西亚B。
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南部
D.秘鲁沿海
读向洋盆过渡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剖面取至南美西海岸、欧洲西部、亚欧东部),回答30~31题.
30. ③图中C地位于( )
A。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
31. 流经①图a海域的洋流是()
A.秘鲁寒流
B。
墨西哥湾暖流
C。
北大西洋暖流
D.千岛寒流
读“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等值线图,回答32~33题.
32.关于图中甲、乙区域可能的数值,判断正确的是()
A.50<甲<100 B。
100〈甲<150
C。
150〈乙〈200 D.200〈乙〈250
33。
造成甲、乙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 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
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
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
读“某海域大洋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向。
读图完成34~35题。
34.a、b、c、d四海域中,盐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35.流经a处的洋流与下列四幅图所示规律一致的是()
“哥德堡"号是按照18世纪著名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原比例复制的木制帆船.“哥德堡”号在2005年10月从瑞典的哥德堡港口启航,沿着2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驶往中国.根据下列图表判断36~39题。
36.“哥德堡"号在图示的七段航程中,航行条件最差的是( ) A.航程 1 B.航程 2 C.航程 4 D.航程7
37.“哥德堡”号到达南非开普敦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多雨B.高温多雨C.炎热干燥D.寒冷干燥
38.沿途到达目的港口中,最多见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39.沿途,船员们发现:到不同海区,船的吃水深度有所变化。
其中吃水最深的海区是位于以下哪个港口附近。
()
A.哥德堡B.加的斯C.开普敦D.珀斯
40.下列不属于我国内水的是:( )
A.琼州海峡B.珠江口C.辽东湾D.黄海
三明九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1: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干流和北岸支流进入汛期。
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特大洪水。
材料2:
(1)由以上材料可知,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 ________ _
_ ___.(6分)
42、2008年8月26日,图18所示的N国发生了地震。
读图17和图18,回答:(10分)
(1)图17和图18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1分)(2)图17中A、B、C三个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块,图18所示N国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板块(消亡或生长)边界处.(2分)
(3)图18中a、b线段表示洋流,添加箭头表示洋流流动的方向。
(2分)
(4)a洋流按成因分类属流,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2分)
(5)M地沿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分析该地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3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次,3次造成灾害。
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1)分别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台风、温带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2)简要分析广东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8分)
44、下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分)
(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