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4课 蜀道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 转石万壑雷”几句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水石激荡、山谷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二、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 古义: 这样以后。
第4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今义: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2)危 乎高哉 . 古义: 高。 今义: 危险。 (3)地崩山摧壮士 死 .. 古义: 年轻强壮的力士。 今义: 豪壮而勇敢的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 山”几句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选择“古木”“子规”等意象,使用“悲”“号” “啼”“愁”等主观色彩极为强烈的字眼 ,有力地渲染出悲凉 荒寂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蜀道之难。
导读·边学边思
四、重点突破 5.诗歌开头为什么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第4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表明开山时付出的重大代价,从而表现蜀道之 艰难,但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中,也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 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 另一方面,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常识常记】
第4课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 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 “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 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 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 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 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 《行 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 其艺术特色。他兼擅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 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古树上哀鸣。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宾语“胡”前置。译为:唉,你这远方的人为 答: 什么到这里来呢?
导读·边学边思
三、整体感知
第4课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含 义?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六、美点赏析——夸张
第4课
9.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 ,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同 ,他往 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 , 请从诗作中找出几处夸张的句 子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白有鸟道: 动词,面对 西当 . ⑤当 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 一夫当 .
导记·晨读晨练
(3)虚词归纳
第4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来四万八千岁: 指示代词,那 尔 .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 嗟尔 . ①尔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 子路率尔对曰: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可不译 . 暂还家:副词,只管、尽管 卿但 . 手熟尔: 连词,不过、只不过 ②但无他,但 . 见悲鸟号古木: 副词,只、仅 但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 ,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 友人入蜀而作。 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诗人通过对蜀道雄奇险峻的描写,表达了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 久居之意。诗作想象奇特、丰富,气魄宏伟、豪迈,具有博大浩 渺的艺术境界。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一、朗读感知 这是一首乐府古诗 ,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参差错落 , 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④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⑤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第4课
n ) (4)巉 岩( chá . i ) (7)崔嵬 ( wé .
(10)扪参 ( shēn ) . (13)咨嗟 ( zī jiē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血( shǔn ) hè ) (12)吮 .
导记·晨读晨练
2.词义理解 (1)危 乎高哉: 形容词,高。 . (2)不与秦塞 通人烟: 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 (3)可以横绝 峨眉巅:动词,飞越。 .. (4)锦城虽云乐 : 云,动词,说;乐,动词,享乐。 .. (5)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动词,钩通相连。 .. (6)连峰去天不盈 尺: 形容词,满、足。 . (7)枯松倒挂倚 绝壁: .
导记·晨读晨练
【佳句熟背】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4课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 石栈相钩连。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 咨嗟!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2.李白的自省
第4课
胸怀大志、 昂首入世、 企望早日与机遇邂逅的李白在屡屡遭遇 滑铁卢之后,开始闭门思过,每日三省自身。他首先是给自己打 气,修补和坚定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告诫并宽慰自己:“当一个 男人被失败拥抱的时候,成功可能正在一边等着吻你。”这样 一想,他又雄心勃勃了。与此同时,他对自己前些年的奋斗历程 作了一个自我解剖,初步认识到,仅靠孤芳自赏和盲目自信是不 能成事的 ,自己感觉自己行没有用 ,要有公认度 ,要有真正能行 的人说你行才行。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内因和外因齐努力, 才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其作用是以极度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 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 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由此而 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 唱三叹之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4课
第4课
蜀道难 ——谪仙奔放沉郁的咏唱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重点】 1.记:积累文中的知识,背诵本诗,积累李白的相关名句。 2.读:诵读本诗,品味其一咏三叹的抒情效果,体会诗中情感。 3.练:理解反复修辞手法的含义并掌握其作用。 4.写:运用夸张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主题积累】 “诗仙”李白 1.李白名句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将进酒》 ——《行路难》
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5)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
(6)猿猱欲度愁 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
导读·边学边思
3.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4课
答: 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蜀道的难以攀登,比上青 天还难。 (2)但见悲鸟号古木。 答:省略句,“古木”前省略“于”。译为:只见那悲鸟在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语言识记】 1.字音识记 (1)鱼凫 ( fú ) . (2)石栈 ( zhà n ) . (5)飞湍 ( tuān ) . (8)砯 崖( pīnɡ ) . (11)万壑 ( . (3)猿猱 ( ná o ) . (6)喧豗 ( huī ) . (9)峥 嵘(zhēnɡ ) .
第4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国怀乡,忧谗畏讥: 动词,离开 . 则有去 为汉家除残去秽: 动词,除掉、去掉 . 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动词, ③去一为迁客去 . 前往、到„„去 天不盈尺: 动词,距离 连峰去 .
第4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中,间以诗记所遭: 名词,灾难 予在患难 . 之: 动词,责备 ④难齐人难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形容词,与“易”相对 .
导读·边学边思
2.词类活用 (1)问君西 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
第4课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2)朝 避猛虎,夕 避长蛇: . .
(3)砯 崖转 石万壑雷: 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法,使„„滚动 (4)使人听此凋 朱颜: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 .
导读·边学边思
五、疑点探究
第4课
8.关于《蜀道难》的立意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应该如何 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示例:(1)从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第4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动词,靠。
导记·晨读晨练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 通“非” (2)一词多义 不得过:连词,尚且 黄鹤之飞尚 . 贤使能:动词,崇尚、尊敬 ①尚尚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副词,还 .
如累卵:形容词,危险 . 危 正襟危 坐: 形容词,正、端正 . ②危 : 名词,屋脊 上屋骑危 . 乎高哉: 形容词,高 危 .
发,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已经看到太平景象 背后正潜伏着危机 ,写作此诗是为了劝谏唐玄宗要预防割据者 发动叛乱。 (4)全诗反复咏叹 “蜀道之难 ”,实则是在极力歌颂历代蜀道开拓
者的那种大无畏的崇高牺牲精神 , 表现了对彻底征服 “ 蜀道之 难”的一种呼唤与希求,气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 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本 课 栏 目 开 关Leabharlann 导记·晨读晨练第4课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梦游天姥吟留别》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下独酌》 ——《渡荆门送别》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 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 写;而后,紧跟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 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 , 飞快地从眼前闪过 , 惊险万状 , 目不暇 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对蜀道之难的描 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所描写的山势的高危 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
乎来哉”句推测 ,李白极言蜀道艰险难行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入 蜀安危的关怀之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2)根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问君西游何时还”句推测,文 中的“君”应是指唐玄宗,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难到蜀地,李白 写此诗的目的是劝谏唐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而应心怀国家安危, 回到长安。 (3)从诗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