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5筛选信息
学案目标1。

根据要求学会梳理文言文内容。

2.掌握解答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技巧.
1.(2010·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2.(20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3.(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
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考点探讨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一种对人物个性特征或某事某种目的的信息筛选题,试题难度较小。

题型为单选题,从文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选项。

六句话中有两至三句不符合题干要求.
文言信息筛选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道“家常菜”。

解答这类题,只要把握准题干的筛选标准,从事情的性质上仔细揣摩,对应
原文(一定要回归原文),就能基本做到准确无误。

一、整体把握文意,应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以下信息
1.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何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2.官职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3.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件事。

4.品格
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在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二、准确审读题干,把握筛选标准
1.理解关键词义,领悟词义内涵
如2010年青岛一检《齐宣王见颜斶》一文要求选出“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思想的一组"。

“士贵于王”,是说士比君王高贵,这是筛选标准,须吃透其内涵。

2.明确题干限制范围
如2008年江苏卷要求选出“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这里的“直接”是限制性词语,它限制了筛选范围.
三、将选项放入原文,对照题干要求,逐项比对,分辨排除
1.分辨是言己还是言人
回归原文,找准主语。

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现象常见,注意分清语言或行动是由谁发出的。

2.辨别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间接表现:作者评论、侧面叙写等。

如2008年山东卷要求选出“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而第④句“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属间接表现.
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项代入原文比对,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确定正确的一项。

在比对、排除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三非一析。

所谓“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非其人: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筛选人物的选项。

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故意“张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

做题时,首先要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把那个不是筛选人物对象的句子排除掉.
非其事: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他有许多细小事件,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求。

做题时要排除掉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
非其时: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在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

做题时要排除阶段错位的选项。

所谓“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现的还是间接表现的。

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间接的.
方法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
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1.紧扣语境
命题者在选择错例时,往往利用考生缺乏语境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

因此,一定要有语境意义,一定要把选项还原到原文中去,分析揣摩,千万不可想当然。

有的选项句子,更不可只看句子的表层意思,若放入原文,细心考察,便会发现与筛选标准相差甚远。

2.运用排除法
答题时应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而在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上下文,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要求的人物性格品行的选项。

3.注意试题特点
在设干扰项时,一般设两至三个,一般采用“非其人”“非其事”“直接或间接"等干扰手法。

做题时可适时利用这些命题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

祖文逸,南唐玉山令。

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

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

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

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①为贺。

翌日,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

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
之知许州,亿往依焉。

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

属.后苑赏花曲宴,太宗召命赋诗于坐侧;又上《金明池颂》,太宗诵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

时公卿表疏,多假文于亿,名称益著。

真宗在京府,徽之为首僚,邸中书疏,悉亿草定。

即位初,超.拜左正言。

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知处州.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医视之,亿拜章谢,上作诗批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

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

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

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

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

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因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

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

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翰不辍。

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

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

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

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削章: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毛被.体,长尺余被:覆盖
B.属.后苑赏花曲宴属:恰逢
C.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超:破格
D .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
窜:审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错误!
B 。

错误!
C.⎩
⎨⎧ 咸赖其.题品,其.可怪也欤 D.⎩
⎨⎧ 请归省,不待报而.行,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杨亿才华的一组是
( )
①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②宰相惊其俊异,削章为贺
③务学,昼夜不息
④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
⑤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翰不辍
⑥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
A .①③⑥
B .②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介绍杨亿出生前后和儿时的事情,充满了神奇色彩,体现了杨亿的天赋与才能,为下文作了铺垫。

B .杨亿在太宗时就因诗赋才能而备受皇帝青睐;刚即位的真宗也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下诏让他主持《太宗实录》的编修。

C .才高而刚直耿介的杨亿,在受到世人推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嫉恨。

皇帝器重他,并没有听信那些人的中伤之语.
D .杨亿的成才有天赋的成分,但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

天才与勤奋使他才华出众,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世人的推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

祖膺期,晋太中大夫。

父虔之,
宋乐安令。

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

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

”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

亲亡,居丧尽礼。

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

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

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

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①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

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

太守孔山士辟,不应。

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

不忍受此黔劓。

"永乃止。

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负薪汲水,并日而食。

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

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

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二年,
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注①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

《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游.都下游:游学
B.左率勃来候.之候:等候
C.依止.其侧止:居住
D.有蹈.东海死耳蹈:踏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

错误!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沈麟士隐逸性格的一组是()
①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
②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
③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
④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⑥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麟士曾被错认穿了邻居的鞋,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还时,沈麟士“笑而受之”,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B.宋元嘉末年,县里举荐沈麟士到京都担任抄撰五经的学士,他虽不情愿,却有机会饱览四部书籍,慨叹自己远不及古人。

C.“以笃学为务”的精神追求与“并日而食"的物质需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沈麟士安贫乐道的形象。

D.沈麟士年过八十,仍然耳聪目明,书籍被大火烧毁后,他又重抄了二三千卷,当时的人们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身养性。

(1)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27 筛选信息
高考体悟
1.B [②表现谢氏治家有法。

④表现谢氏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⑥表现谢氏平生看重文章.]
2.A [③表其英勇,⑤表其率性而为,⑥表其得遇知己而喜。

] 3.B [③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④是阻止诸将攻鬲县;⑤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措.]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

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

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

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

"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

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

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
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

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

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

皇帝叮嘱吴汉说:“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移动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

"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

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

”诏书还没有到达。

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

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

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

"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

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

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

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

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
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忠侯”.
重点突破
方法例析
B [非其人:⑤写吴汉军队乘胜追击,非吴汉本人行为。

非其事:③是吴汉激励士气的结果,不符合题干“直接”要求.④是吴汉警告手下将领,非“激励士气”之事.]
巩固提升
1.D [“窜”应解释为“改易文字”。


2.D [A项都为副词,才/就。

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

C 项代词,他/语气副词,表反问。

D项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 3.C [②是从侧面体现,③体现杨亿刻苦勤学,⑥是杨亿的性情与追求。

]
4.B [“下诏让他主持《太宗实录》的编修”不合文意,是钱若水奏请朝廷允许杨亿参与此事.]
参考译文
杨亿字大年,是建州浦城人.他的祖父杨文逸,是南唐玉山县令。

杨亿将出生时,杨文逸梦见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拜谒他.不久,杨亿出生,有长约尺余的毛发覆盖他的身体,一个多月后才脱落.刚能说话,他的母亲便把“小经"口授于他,他随即就能诵读。

七岁时,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话,显得十分老练.雍熙初年,他年满十一岁,太宗听说他的名字,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考查他的诗词才能,并把他送到朝廷。

连续三日与皇帝交谈对答,考查他,让他写诗赋五
篇,很快就能写成。

太宗大加赞赏,感到十分惊奇,命令内侍都知王仁睿把他送到中书,他又赋诗一首,宰相也惊叹他的才华出众,上奏章给皇帝表示祝贺.第二天,皇帝就授予他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并且特地赏赐他袍笏。

不久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丧期结束,正赶上他的堂祖父杨徽之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去依附他.杨亿致力于学习,昼夜不歇息,杨徽之乘空与他交谈,赞叹说:“振兴我们杨家就靠你了。


淳化中,到朝廷进献文章,朝廷改授他为太常寺奉礼郎,仍旧让他在秘阁读书。

此时,恰逢在后苑举行赏花曲宴,太宗召见并命他在座旁赋诗;他又呈上《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其中语义新颖警策动人的句子。

第二年三月,在苑中曲宴上,杨亿又把诗呈献皇帝。

当时朝中公卿大臣上奏的表疏,大多借用杨亿的文体风格,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真宗在京府时,杨徽之担任首僚,官邸中的书疏,全都由杨亿起草。

真宗即位初,破格授予他左正言一职。

下诏让钱若水编修《太宗实录》,钱若水奏请朝廷允许杨亿参与此事,此书共八十卷,杨亿独自起草了其中的五十六卷。

书写成后,担任处州知州.
三年,召他回朝担任翰林学士。

五年,杨亿因为疾病休假,真宗让中使招太医去为他诊病,杨亿呈奏章表示拜谢,皇帝作诗写于奏章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这样的句子.杨亿刚正耿介同别人难以投合,在书局中,唯独与李维、路振等人交情甚好。

当时的文士,都依靠他评价,有些遭到他贬议的人,回去后多对他有所怨恨。

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平时就鄙视他,王钦若忌恨他,屡次指责他的过失;陈彭年凭文史被朝廷任用,忌恨杨亿名声超过自己,也与王钦若一起
毁损他的名声。

皇上一向器重杨亿,都没被他们的说法迷惑。

杨亿在阳翟有别墅,他的母亲去那里看看,在那里生病,杨亿请求回去探视,没有等到朝廷的许可就走了。

皇帝亲自写药方,并用金帛来赏赐他。

杨亿天性颖悟,从小到老,都在写文章.他的文章风格雄健,才思敏捷,与客人谈笑间,照样挥笔不停.他善于用小字起草,一篇文章几千字,不加改动,当时的学者,一致尊崇他。

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擅长典章制度。

喜欢教诲劝导后学,后学靠他而成名的很多.他重视与人结交,性情耿直,崇尚名节。

经常周济亲戚朋友,所以他的俸禄也随之而用尽。

5.B [候:看望,问候.]
6.B [B项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A项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自己。

C项结构助词,构成“所”字结构/与“为”一起表被动。

D项目的连词,来/介词,用.]
7.D [①言其孝;③是何尚之评价的话,不属“直接表现”。

]8.D [对“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理解错误。

属因果倒置.] 9.(1)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

(2)不久,(沈麟士)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

(3)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凭靠素几弹奏素琴,不弹奏今乐。

参考译文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

祖父沈膺期,是晋太中年间的大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