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
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
1.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
()。
A.减少
B.没有变化
C.增多
2.下列动物中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产生新个体的是()。
A.水螅
B.青蛙
C.金鱼
3.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
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
4.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对是( )
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
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
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5.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发达的犬齿
B.长着能伸缩的利爪
C.既吃植物又吃动物
6.(1)小华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并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的上面,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表所
①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组和组。
②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豌豆种子发芽空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③甲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2)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她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埋在地下,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
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发现地面下的种子全部发芽了,而地面上的种子全部未发芽。
因此小玲认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
请问小玲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7.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
后,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8.下列动物中,主要在夜间活动的是( )。
A.蝴蝶
B.蝙蝠
C.蜜蜂
9.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
A.给植物提供盐分
B.生产氧气
C.疏松土壤
10.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1.食物链应该从( )开始,到()终止。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3.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4.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其它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5.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 )终止。
6.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 )和( )等。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
8.( )、( )、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
9.下列动物中,由雄性怀孕“生产”后代的是()
A.猫
B.海马
C.青蛙
10.对探究的问题事先作出假设,这样做会使探究( )更加明确,
( )更加清晰。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4分)
1.如果一种植物灭绝,可能就会有许多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的消失。
()
2.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如果有群落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3.企鹅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生活。
()
4.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5.研究物体沉浮时,我们可以先做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填写预测。
()
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7.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的繁殖方式都是一样的。
()
8.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9.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
10.种子发芽需要( )、( )和( )三个条件。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
1.把动物名称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用直线连起来。
水螅雄性用哺育袋养育
蜗牛从母体直接分离
海马雌雄同体又需要相互交配
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
1.猫或狗在行走时四条腿的移动特点是怎样的?
2.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3.请写出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4.田地里的生物有:水稻、田鼠、蛇、老鹰、蝗虫、小鸟等生物。
请你写出两条食物链。
5.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请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要求至少写出3种,而且涉及植物、动物、非生物至少各1种)。
六.综合题(共3题,共13分)
1.根据所学知识解程下列现象。
(1)夏日,大雨过后,小明发现地面上有很多的蚯蚓,由此小明推断蚯蚓不喜欢湿润的土壤,而是喜欢干燥、阴暗的土壤,小明的判断对吗?为什么?(可从本课的实验结论以及之前所学的有关土壤的氧气含量等角度进行解释)。
(2)骆驼用驼峰储水可以在沙漠中更好地生存;枯叶蝶翅膀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花纹,使一些捕食者不敢靠近;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变成黄色。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在田野里生活着“小草、蝗虫、麻雀、鹰”等动植物,请根据它们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3.“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连一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1)乙丙;需要;B
(2)小玲的结论不可靠。
放在地面上的种子会因为阳光暴晒而缺少水分,在这个实验中改变了多个条件,因此她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
7.(1)温度不合适或氧气不足
(2)甲
(3)水分;阳光
8.B
9.C
10.C
二.填空题
1.绿色植物;凶猛的肉食动物
2.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就要保护每一个生物和他生活的环境。
3.食物网
4.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5.生产者;最高级消费者
6.空气;水;温度
7.生产者;消费者
8.水分;空气;温度
9.B
10.方向;目标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空气;水分;温度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左前、右后、右前、左后。
2.答: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任务,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结论和表达评价几个过程。
3.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是“草→ 兔子→ 鹰”
4.水稻→田鼠→蛇→鹰。
水稻→蝗虫→小鸟→鹰
5.池塘里的水和土壤可以为水草提供养分,鱼虾又以水草为食,鱼虾排除的粪便有可以增加河泥的肥沃度,从而更适合水草生长
六.综合题
1.(1)错误。
大雨之后,土壤中的大部分空气被排出,蚯蚓为了呼吸到空气,所以会爬到地面上,并不是喜欢干燥的土壤。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说明生活会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
2.小草→蝗虫→麻雀→鹰。
3.。